每日考点 | “创新与扩散”理论考点及相关案例分析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一、创新扩散理论的定义(必须清晰记忆)
创新扩散理论指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的传播过程。扩散的轨迹呈S型,即在采用开始时速度很慢,当其扩大至一半时速度加快,接近最大饱和点时又慢下来。
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特别是两级传播的概念做了重要补充和修正。根据新事物普及过程调查的结果,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与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信息可以是由传媒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后者则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这样,罗杰斯就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级传播”模式。
二、创新扩散理论的基本假设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能有效提供信息,人际传播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大众传播的早期过程比后面更有影响。大众传播对于新思想,新技术的传递,使得新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系统中实现扩散,有利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发展经济;大众传媒有组织的传递科学与文化知识有利于实现国家内部变革和观念更新,形成创新机制。
三、创新的不同采用者
创新者:冒险精神,新思想采纳的“把关人”;
早期采用者: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
早期的大对数:谨慎跟随,但很少会领导这种潮流,在扩散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晚期的大多数:对创新持怀疑态度,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也出于压力;
滞后者:坚持传统,对创新持抵制态度。
四、扩散的四阶段(重要考点)
知晓:个体知道某种创新事物的存在,对其功能有所了解
劝服:个人对事物形成赞成或者反对的态度
决定:进一步思考讨论,寻求有关情报,来决定采用或者拒绝新观念
确定:个人寻求与他决定相关的补充情报,如果补充情报与上述决定矛盾,则可能改变原有的决定。
五、发展传播研究中的创新扩散
从大众传播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角度看,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发展中国家通过与西方现代社会的接触,可以引入新思想,新信息,从而促进传统社会发生变革。这一观点与文化帝国主义所持的观点有些不同,文化帝国主义认为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技术与信息资源,试图将自身的新思想灌输到发展中国家中去,导致发展中国家价值体系的重构与混乱。
六、基于创新与扩散理论的传播现象分析(举例,有助于理解理论)
《中国好歌曲》,原名《中国好声音》,引自欧洲的荷兰之声,凭借高质量的音乐水准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其引进可看做是新思想的最初传播,经过口碑相传,被大多数人所知晓。
《谁的青春不迷茫》三部曲营销策略。通过大众传播整合相对优势,包括作者本身的影响力、粉丝的粘合度以及电影图书同步发行;通过人际传播建立价值与情感认同,比如在微博上发起微话题,激发用户的兴趣。
VR、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在进入新闻领域之后并没有马上得到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内容生产的一种新方式,除此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考点总结:创新与扩散理论是传播学中国最经典也是最易考的考点,《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只是简略讲了一些,并没有深入分析,今天这篇推送对该理论做了详尽而全面的总结,不仅要知道该理论是什么意思,更要学会运用它来解读传播学现象。另外,“S曲线”也希望大家牢记于心,考试中画出来会给自己加分哟。
名词解释:创新扩散(2018广西大学真题)
名词解释:创新扩散模型(2018西北大学真题)
简答题:创新与扩散理论(2018西南交通大学真题)
名词解释:创新扩散理论(2017年西北大学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创新扩散过程中的s曲线(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
简答题:创新扩散过程中的阶段(2016年南京大学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创新扩散理论(2014年北京大学考研真题)
从创新扩散理论看星座文化的传播——黄琼《新闻爱好者》(有助于理解理论,不作识记)
以创新扩散理论分析报纸类APP发展——张一弛《传媒观察》(有助于理解理论)
手机产品传播过程引用创新扩散理论——汪瑜《中国报业》
以微信的应用解析创新扩散理论——辛文娟《青年记者》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电视节目创新分析——周欣欣《电视研究》
编辑 | 墨墨学长
策划 | 墨墨学长
主编 | 元元学姐
押题卷来了!!!
木铎的押题有多神请戳这里(去年答题班押中的99道题,全部都在这里了)
木铎团体推出2019年全新押题卷,创作团队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32名学长学姐,全面梳理了新闻传播学TOP50高校的近年真题,对主流高频考点进行了统计:
再加上2018年度新闻传播学最新的“20大热点专题、80个核心考点”【热点书】划重点!2019考研必考的热点全在这里了↓
结合这些院校的考研套路,依次入座,一套沉甸甸的考研押题卷就这样诞生了。专心备考的你,只需要拿着小板凳,等待她的到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