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四不”,佛陀说“四相”,孔子说“四毋”!道法自然而已
《老子》书中讲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道理,其实“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骛远。
好高骛远容易看不到脚下和基础、根本。
如果把最浅近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
老子说过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的见解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奖,不要骄傲。
在体而言,四不同于佛说的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在用而言,又同于孔子所说的戒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老子的思想与印度的佛学对形而上道的表达有所不同,佛学到最后只以一个“空”字代表,而老子则用“寂”用“寥”。寂是绝对的清虚,清静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寥”是形容广大,类同佛学的“无量无边”。表达上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点。谈“空”,难免有人会误认为是断灭思想;说“寂”说“寥”,又易使人执著一个现象,落在境界的窠臼中。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近代中国翻译西方典籍,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统称为自然科学,这是借用老子的名词,我们不能因此便认为老子说的“自然”,就等同物理范畴的自然。
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依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三者并排共列,而人在其中。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最讲究“人道”,人文的精神最为浓厚,人道的价值最被看重。
人道有方圆,据南怀瑾先生的研究,他说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讲过地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转,地道右旋”的观念由来悠久,可后世的儒生却信服天圆地方的观念较多。
由方圆观念牵涉到我国传统对人才的观念,有一句话叫“随方逐圆,面面俱到”,可惜,这样的人才毕竟少。
其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有的人,只可读其文,不必识其人。有的人,大可识其人,不必论其学。人才到底是难两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