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会银:老树著春花更红
书法家张会银:老树著春花更红
文/中国新闻杂志·赵汗青
图/天下时报网·刘欣华
观赏张会银先生的书法,如同进了百花之园,古色古香的是隶书,流畅自然的是行书,端庄大方的是楷书,凤舞龙翔的是草书……“书法为时代服务,更应为人民服务。书法神气骨血肉,这五者或不可缺。”这是张会银先生对书法的理解,正如他的人,平和雅逸中透露着率真与洒脱。
已过杖国之年的张会银先生,自七十年代初工作时起,就开始用毛笔临摹小楷,从此与书法结缘。由于在行政工作上的才能逐步显现,先后担任过安徽省固镇县团委书记、县审计局局长、县国税局局长,而与此同时,他政务之暇不费笔砚,书法成为他工作之余唯一的消遣,如今已相伴五十余载。
十年前退休后,张会银先生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书法上。他先后拜师本县、蚌埠市、安徽省书协等名家为师。“除了读书写字,钻研字帖,我没有别的爱好。拿起一本字帖,我能几天不出门。”他与书法为伴,研习苦练近乎痴迷的程度。
张会银先生临摹书体,但不拘泥于临摹,他创新,但从不夸张无度。他的书法之可贵,在于选择了中和之美,他在书法的古与新、巧与拙、收与放之间适当地把握了分寸。这种矜持的高贵,恐怕与他的书法理论功底,与他多年博览群书,读诗书,读哲学,与他的从政经历都是分不开的。
“笔墨出于手,实植于心;为物之象,为心之迹”。张会银先生之书法即为其心迹表露。其贵在于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去进行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探索,书法内涵的集中体现使作品于诨实酣畅中散发出清奇深沉的魅力,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内在的气韵之美。尽现轻松、率真、潇洒、豪放,极具灵气,神形具佳。
张会银先生书写楷书时,特别注意线条的质感、节奏和墨色的变化。作品已形成温润流畅、藏露互用、方圆兼备、古朴典雅、洒脱飘逸的风格。
张会银先生的行书作品得势,得力,得气,得神,在得心应手之间就写出精神和气质来。在视觉上就形成了独特的意蕴美,让人们感受高雅艺术品味和人生境界。
在书写草书时,意境油然而生,让心意随着墨迹而行,如桑蚕吐丝,时而疾行如流水行云,时而回锋如悬崖勒马;时而张扬如长锋出鞘,时而收敛如锥勒石,在那一张一弛、一疾一缓中带给人一种如醉如痴的心灵感受。
根据泼墨时的手法与特点,他投入到书法的世界里。张会银先生经常一写就是一个通宵,他曾写过一首《砚边夜耕》的诗,来描写自己作书时的情景:“鸟宿林间夜无声,浓墨时机无人行;一灯相伴不知倦,帘动窗透一光明。”挥毫泼墨,孤灯相伴,不知不觉间已是清晨。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都不用毛笔写字了。但书法家不能这样!”张会银先生对记者说,“这就好比天南海北的人,通常都会带有家乡的口音。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没什么;但对于播音员来说,肯定不行,因为你是专业的!所以,书法家应该回到书写状态中去,让书法生活化。”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张会银先生的作品吧!运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作品形神意备,浓淡配比相得益障,令人惊叹。突显大气磅礴之势,不仅蕴含了深厚的艺术底蕴,还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张会银先生现为安徽省书协会员,其书法作品先后在2010年获“橘子洲杯”全国书画展金奖、“光辉旅程杯”金奖、“星光杯“”金奖,2012年入展安徽省书协十一届新人展、书协书法临创展,2013年入展安徽省第三届老年书画展优秀奖,2014年入展安徽省书协第三届书法大展,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书画大赛一等奖、2016年“青花杯” 最高成就奖,2016年入展第八届“观音山”、“大军杯”生态文明全国书法大展。2017、2018、2019连续三年入展全国书法大展。
作者简介:
赵汗青,名先杰,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文史学者,博士。《中国新闻杂志》执行总编。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祖籍河南温县,英文翻译、作家、学者、博士、《天下时报》网总编,麓鹿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