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兰州:一野伤亡近九千,为何打得惨烈?参战老兵说了个原因

1949年7月下旬,第一野战军三十万大军冒着盛夏的酷暑和暴雨,踏着坑洼不平的黄土道路从甘肃东部的平凉、隆德、莲花等地出发,向着河西走廊重镇兰州挺进。作为这支大军统帅的彭德怀司令员,此时心里不停地念叨着:“千万别再让马匪跑了。”

彭德怀念叨的这个“马匪”就是盘踞甘肃、青海、宁夏三省数十年之久的马步芳、马鸿逵,马步芳主政青海,又称“青马”,马鸿逵主政宁夏,又称“宁马”。表面上看虽然是国民政府的封疆大吏,但是却保留着极大地自主性,他们对蒋介石只是听调不听宣。随着解放军大兵压境、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胡宗南集团节节败退,二马感到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才积极向蒋介石靠拢。蒋介石自然也想利用二马的势力在西北地区牵制和吸引解放军,不使其南下,于是,在兰州战役之前,蒋介石把西北军政长官的委任状给了马步芳,把甘肃省主席的委任状给了马鸿逵。

第一、马氏父子放狠话,儿子比老子更狂

彭德怀之所以把首要打击目标锁定到马步芳身上,一是因为马步芳的实力强过马鸿逵,二是因为拿下兰州就可以切断西北国民党军逃往新疆的道路。歼灭了二马集团,解放大西北就只剩下“走路”和“接管”了。

而马步芳选择在兰州迎战解放军,一是因为兰州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二是他想当然的认为南有胡宗南、北有马鸿逵,吸引共军主力于兰州坚城之下,胡马从侧翼出击,一举将共军击溃。马步芳的想法和1937年在河西走廊迎战红四方面军的战术多少有点像,事实上,自从6月份第一野战军发起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以来,马步芳曾和马鸿逵联手出兵西安,充分利用自己机动性极强的骑兵,消耗以步兵为主的第一野战军。

民国时期的西北地区以贫瘠著称,物资十分匮乏。诞生于这里武装力量要想生存一是向东扩张,寻找资源丰富的地区立足。二是依附于东部势力,寻求帮助。西北军阀冯玉祥和八路军就曾经走过这两条路。如果既不想扩张也不想依附,那就只能控制己方规模,马家军正是这样的做法。第一野战军的前身西北野战军在五大野战军中力量最小(整编前6—7万人,整编后15万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大西北,第一野战军增添了两个兵团,兵力扩大一倍以上,后勤补给很大程度上依靠东部的华北和中原解放区通过陇海铁路输送,相比东部各野战军就地取材的方式,完全是事倍功半的效率。路走得越远,补给线越长,供应越弱。因此,彭德怀曾千方百计想在陕甘宁交界地带歼灭马家军,力图毕其功于一役,一直未能得手。看到马家军群集兰州,彭德怀意识到机会又来了,但又怕失去,所以心里才不断念叨:“千万别再让马匪跑了。”

马家军这次确实没准备跑,至少马步芳不准备跑。对于马步芳来说,他要想在兰州战胜彭德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兰州能守得住,能挡住30万解放军的猛烈进攻;二是马鸿逵、胡宗南增援及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负责兰州守卫的是第82军、129军,约5万余人,全部是马步芳的精锐部队,也是主力部队,由他的大儿子马继援指挥。不夸张的说,马步芳把自己的老本全押在兰州了。兰州的城防工事也是异常坚固,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构筑了国防工事,马步芳的部队到了后又不断加固完善。而兰州城本身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从城西经城南到城东,依次是沈家岭、营盘岭、古城岭、马架山、豆家山,个个地势险要,三面包住兰州城。黄河自城北流过,一座铁桥横跨两岸。从第一野战军的进军方向来看,主攻方向必然在城西、城南、城东,也就是说要拿下兰州城必然要首先攻占三面的山头。而马步芳就把两个军的大部分布置在了几个山头上,平均每个山头放了一个师。

精兵守险要,这让马步芳、马继援父子十分得意。马步芳放话:“兰州是我设置的一个陷阱,共军进入兰州后,在我的正面抗击下,加上马鸿逵和胡宗南的两翼出击,就可以全歼共军于兰州城下。”马继援更狂:“先一举大胜兰州,挥师东进拿下西安。然后杀出潼关,占领全国,让马家掌天下。”

第二、攻坚大战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天气里开始了

拿下兰州不是彭德怀的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歼灭马步芳的部队,不能再让他们跑了,同时也要防备马鸿逵、胡宗南的侧翼突击。对此,战役部署是以第18兵团3个军在秦岭一线钳制胡宗南部;第1兵团不去兰州,而是直入青海,夺取西宁,直接包抄马步芳的后路;第2兵团从甘肃中部进军,直接攻打兰州;第19兵团沿着甘肃、宁夏省界进军,随时牵制马鸿逵,配合第2兵团攻打兰州。

从两军的部署来看不难发现,马步芳完全是一种赌徒式的布置,老本全放在兰州了,老家只留下两三万人,如何的挡得住第1兵团的10万大军?如果在兰州作战中,即便马鸿逵和胡宗南及时救援,能冲破20万解放军的阻拦吗?马鸿逵、胡宗南到不了,那么就只剩下马步芳的5万人要面对彭德怀20万大军的群殴了。输掉这点本钱,马步芳的前途算是彻底完了。事实上,兰州战役期间马鸿逵和胡宗南都只顾保存实力,一个兵也没派。

如果马步芳头脑稍微清醒一点,就不该把老本全押到兰州,毕竟大西北地域广阔,马家几代人经营,还是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即便青海不守,还可以到新疆。新疆陶峙岳所部3个整编师7万人马,大部分掌握在马步芳外甥马呈祥及其好友叶成、罗恕人手里,马步芳如果退到这里,新疆和平解放便会成为一句空话。这也是毛主席最为担心的,他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就曾提到:“务必不使马步芳退入新疆,贻害无穷。”

但封建军阀出身、长期闭目塞听的马步芳是绝对不会看到这唯一的机遇的。

敌人放弃的机遇就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机遇。

当第一野战军第2、19兵团兵临兰州城下、第1兵团出击青海时,马步芳才痛苦的发现自己深陷30万解放军重围而不能自拔。

攻坚战从8月22日开始,首先从城外山头开始。这一天,彭德怀投入9个团的兵力同时对沈家岭、营盘岭、古城岭、豆家山、马架山发起进攻。因为只是侦察性质的攻击,所以我军一寸阵地也没拿下。但这就让马步芳隐隐觉得大势已去,他也于这一天坐飞机回到了西宁,兰州城和5万精兵全交给了马继援。

摸清了马家军的底,彭德怀调整了部署,一面命令进军青海的第1兵团加速行动,向兰州北面迂回,一方面命令第2、19兵团全力进攻兰州。

8月25日凌晨,炮火准备开始,成千上万发炮弹呼啸而出,划破黎明时分的寂静、照亮半白半黑的天际,倾泻在黄土、钢筋、水泥凝聚的马家军阵地上,巨大的冲击波向四周猛烈扩散,无数蘑菇云腾空而起。

炮火一停,兰州城东、南、西三面同时传来了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第一野战军的步兵突击开始了。还是在前一天,兰州一带刚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就在我军进入攻击阵地的前后嘎然而停,整个大地依然笼罩在蒙蒙的云雾之中,黄土山岭上还是一片泥泞。如果说还是雨天或者阴沉沉的天气,对于进攻双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能见度太低严重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雨后就是大晴天,25日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缕金光便直透云层照射在黄土地上,然后越来越强烈,敌我双方士兵彼此都看的清清楚楚,注定了这一天将是血腥激烈的日子。

激战至下午1时左右,担任主攻第4、6、63、65军几乎是同时冲上了兰州城外的4个核心阵地沈家岭、营盘岭、豆家山、马架山。冲上去不代表拿下,拿下不代表彻底占领,真正的血战就从反复争夺中展开了。

从兵力上看,我军是以一个军对马家军1个师,兵力占优势。但马家军占据地利,部队分散隐藏在碉堡、人工峭壁内,而且战斗力也十分凶悍,近战、肉搏战也不含糊,特别是在极端宗教思想驱使下往往悍不畏死。两军直杀到子弹打光、刺刀拼弯最后拳打脚踢的程度,四个山头阵地无一不是尸首相叠、血流成河。太阳落山时的余辉映照在激战后的山岭上,一片红。

第一野战军在兰州战役中伤亡8700余人,大部分是在攻打外围作战中付出的。参加过兰州战役的老兵们后来说:“之所以阵亡的战士太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敌我双方相互看得十分清楚。”

黄昏时分,防守兰州外围阵地的马家军最终全线崩溃,而由于机动兵力在四个山头阵地上基本拼光,守备空虚的兰州城自然无法阻挡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解放军。

兰州城内的马继援望着硝烟滚滚的四个主阵地,再看看身边已经屈指可数的兵将,情知兰州这次是保不住了。当天下午14时,马继援召集在城内的两个军师以上军官开会,部署从北面经黄河铁桥撤离兰州。这一命令的下达让正在拼杀的马家军各部瞬间斗志全无,争前恐后的放弃阵地向着黄河铁桥方向夺路而逃。

奉命攻占黄河铁桥的解放军第7师晚了一步,马继援得以逃脱,但大部分部队被截住消灭了。

8月26日上午,我军各部陆续肃清了城内的残敌,至中午12时,兰州宣告解放。

结语

兰州解放后第二天,深感大势已去的马步芳坐飞机离开西宁去了重庆。三天后,只带着家眷和40名卫兵逃出兰州的马继援也离开西宁去了重庆。9月6日,第一野战军第1军开进西宁。或许是出于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官兵太多以及马步芳本身就欠着我军巨大血债的缘故,在后来追歼马步芳残部的过程中,我军一次也没有接受过马家军部队起义,只接受无条件投降。第1军进入西宁后,一些马家军残部在投降时提出一些条件,1军副军长王尚荣不等他们把话说完就厉声喝道:“你们还有什么资格讲条件!不投降就干净彻底全部消灭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