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次序,三阳传变次序
三阳次序
三阴的次序为太阴、少阴、厥阴,这在《伤寒论》和《黄帝内经》都是一致的。但是关于三阳的次序问题,《伤寒论》原书的次序是太阳、阳明、少阳,还是太阳、少阳、阳明,到底哪个是正确的?《黄帝内经》上关于三阳次序的记载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太阳、阳明、少阳,依据为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为一阳,依次阳气渐衰《伤寒论》原书的三阳次序即是太阳、阳明、少阳。可见三阳的次序对应了三阴的,
第二种是少阳、太阳、阳明。《灵枢·终始》“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伤寒杂病论》记载六经为病欲解时的次序也是少阳、太阳、阳明。“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为凌晨3点至早晨9点;“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为早晨9点至下午3点;“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为下午3点至晚上9点。
第三是太阳、少阳、阳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说:“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既然三阴按照开、枢、阖的次序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按照开、枢、阖的次序就当为太阳、少阳、阳明。
这从三阴三阳的传变规律上也可以看出来。太阳病的传变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循经传,太阳传少阳,由少阳化热再传人阳明。第二种是越经传,太阳直接传人阳明,多见于素体热盛之人。还有就是太阳病误治,如阳明病篇说的“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也有“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对于越经传,太阳之后就是阳明。
可见从外感病的复杂程度与重要程度而言,当是太阳、阳明、少阳。如果出现越经传,太阳之后直接是阳明;从一日内人的阳气由内出外而言,是少阳、太阳、阳明;从疾病自身的传变规律而言,是太阳、少阳、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