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算法“投喂”的时代,内容行业如何对抗系统推荐?

好奇心未被满足,系统推荐需要“进化”。
作者 | 语境
编辑 | 石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小陆打开常用的短视频软件,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带娃”视频。她在不久前刚“升级”为一位母亲,一开始的确通过推送的视频收获了一些带娃技巧和乐趣,但久而久之,她有点审美疲劳,“为什么我不能多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信息?”
不愿受系统“牵制”,不少和小陆一样警惕的用户开始思考“如何对抗推荐系统”。
企鹅智库最新发布的《数字内容产业趋势报告2020-2021》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内容的价值认同来看,用户对于平台算法推荐的内容并非持有最高的信任度;从内容的二次传播来看,用户会对带有“人”身份识别的信任度碾压了对机器的依赖。
习惯被“投喂内容”的用户正在逐渐突破推荐系统的防线。
被算法“投喂”,我们还能保持好奇吗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需求似乎很容易被平台猜中。
回形针PaperClip曾在《你的App为什么知道你想买什么?》这期视频中,解释了“猜你喜欢”的原理。
简单来说,每个用户关注的公众号、阅读习惯、订阅方式、消费记录等行为数据被系统采集后,最终会变为几千个事实标签。以内容兴趣标签为例,不同兴趣类别的权重,会受到用户对某篇文章的阅读、评论、转发、点赞、收藏等操作影响,进而经过既定模型计算构成的用户画像。
图片来源:回形针PaperClip《你的App为什么知道你想买什么?》
基于行为数据只能计算偏好,无法判断性别、学历等个人属性。但平台依然能够将已知某些属性的用户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模型训练和准确度测试后,分析用户属性。回形针也在视频中提到,今天,各大平台对于用户性别这一属性的预测准确度可以达到90%以上。
理论上,只要增加足够多的标签、属性,不断优化预测模型,就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用户画像,推荐符合个人品味的内容。
资讯、社交、视频等内容平台都在用算法为每个用户“私人定制”,用户越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他接收的类似内容和信息就越多。

在定向“投喂”的机制下,用户似乎被平台照顾得十分妥帖。而对于内容提供者来说,“用户兴趣导向”也逐渐成为影响他们创作内容的重要因素。

如果内容不能被看到,创作就很难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在腾讯新闻近期发起的一项关于“内容创作者面对的难题”投票中,当被问到“做内容是要迎合大众还是做自己”时,有6成的创作者选择了“迎合大众”,而非“做自己”。

“内容创作者面对的难题”问卷结果
算法推荐的普及是整个内容生态中的重要变革,它使整个行业受惠。但近些年,用户对内容需求也逐渐觉醒。
如同前文中小陆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被困在“信息茧房” ——“当你只看同质化的内容,文字,视频的时候,你就会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一旦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傻瓜化、同质化、肤浅化,用户的视野会越来越窄,甚至用户的品味、审美水平、价值观也会再难提升。
《数字内容产业趋势报告2020-2021》显示,全网资讯用户中,有极高比例的人认为自己的好奇心并未被满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生活在一线城市还是四五线城市、无论是年轻的95后还是已过不惑之年……他们都希望跳出“围城”获得更多资讯内容。
图片来源:《数字内容产业趋势报告2020-2021》

腾讯新闻在调研中注意到大众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变化:用户下沉、审美向上,其中三四线内容消费群体明显呈现出更关心内容价值的趋势。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资讯平台,腾讯新闻希望为用户提供的不只是资讯,还有新知,从而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帮用户打开眼界。

12月3日,腾讯新闻以“心怀好奇 打开眼界”为主题,举办了2020腾讯ConTech大会,期待与内容合作伙伴共同构造一个健康的内容生态。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在ConTech大会上表示:“用户的好奇心未被满足,对我们做内容行业的人是一件好事,这说明无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从生产端都有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好奇过后,如何打开眼界
2020年,互联网内容行业都把聚光灯打在“好奇”一词上。

9月份“百度好奇夜”在浙江卫视开播。百度通过综艺晚会,结合互联网黑科技,鼓励用户释放好奇心;前不久,今日头条也举办了2020生机大会,发起“头条行家计划”等活动,意在促进真知内容的广泛传播,满足用户的好奇。

而腾讯新闻应对“好奇”的方式是“打开眼界”。它意味着在信息真实可靠、专业权威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多一层视角去看待一件事;也意味着让用户看到更有价值、有温度、有关怀的世界。
因此,腾讯ConTech大会邀请到近3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他们当中既有国外学者,又有国内教授,既有生物科学家,又有航空技术专家……分别从科学、医学、文娱等行业角度,解析最前沿的时代信息,满足用户好奇,打开多维眼界。
一方面,打开眼界是在真实和专业的基础上,价值内容的品质升级。
过去一年,仅腾讯新闻繁星计划就有4万优质创作者参与,累积生产优质内容72万篇,并涌现出包括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学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等一系列优质创作者。他们通过科学视角传递真实可靠、专业权威的优质内容。
郑永春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也是一位腾讯新闻知识官。不管是探月还是科普,他都坚持用接地气的方式输出自己的专业积累。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卡尔·萨根奖获得者、腾讯新闻知识官郑永春
在过去几年,他曾到过安徽的大别山、新疆的克拉玛依等较为偏远的地区做过300多场科普报告。每次和孩子们聊太空的时候,他都会被“像丁真一样纯真清澈的目光”所感动。
一场场讲座能帮助孩子们打开的眼界仍然有限,而线上传播大大的拓展了知识传播的范围,让孩子们不止满足于眼前的精彩。“当我离开时,他们仍然可以通过线上内容,来关注太空探索。”郑永春说。
另一方面,打开眼界是好奇探求之下 ,价值内容的视角升级。
许倬云在《十三邀》的采访中说:“我们拥有远见,超过未见。”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猝不及防的变化影响着我们,很多人也对“人类共同体的命运”产生更多思考,亟需丰富自己看世界的角度。
腾讯ConTech大会带来了不同话题多元视角的深度解读,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从疫情生命到航空航天,从人类自身到全球命运的探讨。
在“全球疫情预判与科技战疫思辩”的圆桌对谈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现阶段是疫苗和群体免疫之间的赛跑,死神和疫苗正在争夺易感者,“它告诉人类,人类和病毒的斗争会永远持续下去,只不过现在的斗争是最新的回合。”
腾讯网副总编辑、首席主持人陈晓楠也连线了全球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剧变》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和全球畅销书《灰犀牛》作者米歇尔·沃克,从国际视角探讨疫情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对于新冠疫情,贾雷德·戴蒙德的看法是:“新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承认的全球性灾难,没有国家能独自消除新冠,全球需要联手才能应对。”
科技和眼界的边界
2017年,猎豹CEO傅盛曾在2017年提出“认知三部曲”。
彼时他看到一张关于个人认知四种状态的图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并为其加上了数字注脚。
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他认为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如果在系统作用的强化下,我们关注的资讯领域习惯性地被兴趣引导,就会桎梏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茧房”状态中。
而科技进步对内容生态的作用,一定不止于“讨好”用户,还在于如何帮助用户打开眼界。今天,每一个行业都在迅速叠加,跨界越来越普遍。如果不能了解更多元化的领域,用户很难完成对个人价值的提升和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的认知。
腾讯新闻的资讯内容每日触达用户为5.3亿,腾讯新闻APP端内每月的活跃用户为2.9亿,全网用户在各品类上的需求也是多元分布的。
为保证用户内容消费的多元化,腾讯新闻产品总经理冯涛表示,他们在技术实现上了不仅满足用户当下的兴趣,更关注如何为用户发现更多的精彩
“推荐系统的职责是,不仅能够准确地内容理解和用户兴趣的理解,达到用户更好的体验感,还会通过算法快速发现和学习用户对于新内容的兴趣和喜好,实现客观上分发多样性,为用户开启眼界之旅。”冯涛说。
腾讯新闻产品总经理冯涛

2020年,据腾讯新闻公布的数据,其人均内容消费多元化同比增长8.4%,比这个品类更细颗粒度的人均内容标签消费多元化增幅为17%。与此同时,用户的内容消费效率指标的上升也证明了,推荐系统兼顾了记忆能力和泛化能力,同时照顾到内容的偏好和多样性。

推荐系统的分发机制同样影响着处在生产端的创作者。

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发现,在今年企鹅智库对1665位用户的调研中,有超过60%的用户在抱怨假新闻、标题党和低质内容。当这类资讯内容被推荐给用户,也意味着生产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可能会被埋没,优质内容就无法在消费和生产端形成良性循环。
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
“我们希望创作者和用户之间是通过优质内容建立起一个桥梁,推荐系统就是负责搭建好这个桥梁的辅助工具,承载用户价值和创作者价值。”冯涛说。
腾讯新闻的“打低择优”的推荐系统,借助了“算法+专业人工”的力量,形成良性的内容循环。在优质内容基础上打开眼界,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天文系主任毛淑德在ConTech大会上所说,理解人类在宇宙、太阳系里面的位置,是人类对深空探测好奇心的表现,是人类探索自己未知边界的方法。
在其他领域,人类同样充满好奇,科技不该磨灭好奇,而是打开眼界。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
(0)

相关推荐

  • 逃离抖音的创作者们:视频号更有安全感

    让你在视频号时代名利双收. 文/许靖雯 编辑/独秀 江湖人称"猫哥"运营一家MCN机构,旗下两个短视频账号[嘘!有树洞].[戏精奶奶葛美丽]拥有140+万和近90万的粉丝. 近日猫 ...

  • 视频号,微信留给草根逆袭的最后一次机会

    仅此而已. 抖音能在短视频里后来居上超越快手,依靠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的流量分配机制. 视频号部分借鉴了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但算法是头条系产品看家吃饭的本事,腾讯想学会,很难. 所以视频号的重点,不在于算 ...

  • 知乎再造知乎

      知乎几乎是在All In视频赛道了. 产品层面,视频的Tab按钮被放在仅次于首页的第二格,新出的视频创作工具,更是支持「傻瓜式」的一键将文本转为影像,连素材都是自动匹配的,虽然有些PPT的风格,但 ...

  • 【图文】新媒体写作的几个小技巧

    对于新媒体运营而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输出让用户觉得有价值的文案内容,那么在塑造文案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可以想要吸引更多的读者接收软文信息,达到软文营销的目的,写好软文的内容才是关键. 下面 ...

  • 腾讯ConTech,是内容困局的一剂良药吗?

    2019年,是内容产业从1.0到2.0时代的分水岭. 前段时间在一篇关于广告市场的文章中,我介绍了VUCA这个概念,VUCA对应四个单词: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 ...

  • 今年你必须知道的新人APP和老人们的骚操作 | 继续用大专题捞捞人

    每次做大专题的我都有很多的担忧:他们会不会信息过载啊?他们会不会不懂为啥要整理这个啊?他们会不会不知道要怎么用怎么考啊?他们知不知道要这么整理啊不能单纯的抄啊. 然后我总是能自我说服:各位都是成熟的秃 ...

  • 短视频头部效应加剧,秒拍整军三月强势归来

    2018年7月30日,在相关部门要求下,秒拍.波波视频等12款短视频应用在应用市场下架.前几天,下架已有2个月多的秒拍和波波视频逐步恢复上架.不过,内容监管却并没有松懈,就在前几天,抖音.虎牙红人莉哥 ...

  • 为什么说疫情成了一次大众媒体启蒙运动?

    对近年来狂飙突进的内容产业来说,疫情的影响堪称深远.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病毒是很常见的东西,不过能够改变世界运行规则的病毒却是非常罕见的,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应该属于这一类.不论从事什么 ...

  • 十年前“问”知乎,十年后“看”知乎

    撰文\ 风千语 编辑\ 吴不知 图片来源与网络 [这是银杏财经第354篇原创文章] 2021年伊始,知乎办了一场晚会,一场以问题开始,答案结束的奇遇晚会. 这几年,互联网企业开始办自己的晚会,以B站为 ...

  • 骆炜:视频号真的是风口,还是大咖再造神割韭菜?看完你就懂了!

    亲爱的朋友 首先,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视频号申请通道现在已经关闭,现在只能通过官方邀请或者被官方邀请开通视频号以后官方又给了他邀请卡,他可以邀请你开通,但前提是你们的好友关系必须是3个月以上. 但是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