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贫困县如何创造出138亿年产值?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基地,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如何创造出138亿元年产值?
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同时,它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五年来,淅川百姓在高标准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谋划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打了个“翻身仗”。
趁着农闲,淅川县下湾村的张银花正忙着把自家民房改造成农家乐,不久就能开门营业。
河南淅川县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张银花:可以住宿,吃饭,吃农家饭,一年收入个三四万块钱没问题,这也是个长期的收入。
淅川县92.8%的面积,属于水源保护区。因为要保护水质,之前靠养殖维持生活的张银花不能再继续养猪、养羊了。而从全县来讲,因为要保护水质,产业也面临转型。
河南淅川县委书记 卢捍卫:350多家企业拆除了,将近5万箱的网箱养鱼全部拆除了。库区周围1公里范围内、主要河道两侧500米以内都划为禁养区。
脱贫增收是当务之急,保护生态也不能放松,怎么办?着眼长远,又考虑当下,淅川县确定了“短线、中线、长线”互补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短线”种植食用菌、中药材等,确保当年初步见效;“中线”种植软籽石榴、杏李等,确保三到五年大见成效;“长线”发展生态旅游等,确保五年持久见效和长期小康。2017年,下湾村和附近的几个贫困村将7000多亩水库边的坡地集中流转,引进了软籽石榴种植的龙头企业,石榴挂果的三年空档期,又种植香菇和药用菊花。张银花把家里的六亩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则在合作社打工。
河南淅川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张银花:多方面(收入)吧,一年挣个十来万块钱,我们也算打了个翻身仗,反正是相比前几年,都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如今,淅川县共种植软籽石榴4万多亩、杏李6万多亩。随着一片片荒山变为花果山,采摘游、乡村游、亲水游等也悄然兴起,村民收入稳步提高。
河南淅川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石记英:收入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没有存过钱,现在一年多少能存个几万块钱。
河南淅川大石桥乡贾洼村村民 李娇娥:我住上了楼房,孩子们上学也不愁了,慢性病有合作医疗。我现在的日子真是丰衣足食,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目前,在淅川县,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生产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短中长”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达138亿元以上。2019年,淅川县脱贫摘帽。今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将超过13000元。(总台央视记者 杨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