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园艾兴有:老字号传承的不只是招牌,而是产品和精神

如今提起老字号,不少人都会把它和口味一般、价格高、性价比低联系起来。但有着百年历史的紫光园,却随着时代不断进化,不仅做正餐,还做小吃档口,做社群裂变,成了餐饮界先锋。
不少老字号,甚至已经成了消费者心目中口味一般、价格高、性价比低的代名词,即使一些上市餐企也不例外。
老字号真的不行了?
确实,有一部分老字号在时代的洪流中被后浪淹没,但也有老字号不仅没有成为“即将被遗忘的历史”,还成为了餐饮界创新的先锋,传承着老字号的荣光。比如从民国初年走来的紫光园。

艾兴有、刘政谈紫光园的传承

01
从战乱到改制,
传承几经波澜
民国初年的1912年,艾家先辈就在北京城经营烧饼铺和肉铺,并研究出一种名为“艾家炒疙瘩”的小吃,深受街坊四邻喜爱。名气渐大后,艾家先辈便取“身在京城,紫气东来,一道家宴,光耀门厅”之意,取名“紫光园”,开起了第一家炒疙瘩店。
解放后,走过战乱年代的紫光园仍屹立在北京城,1958年开始公私合营,名字也从紫光园改为了“向荣回民食堂”。一直到1984年国企改革,紫光园成为朝阳区第一批升级改造的企业,才又将名字改回了紫光园。
这时候,紫光园的接力棒传到了厨师出身的现任董事长艾兴有手上,国企改革的机会,和年轻人的意气风发,让他开始尝试改变紫光园多年的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这时的紫光园就发展出了清真北京菜、京味小吃、清真早餐等多种业态。
但当时间来到80年代,几经波折的紫光园又一次面临着巨大考验——改制。
1998年国企开始了改革与供给侧改革,这意味着有很多人要“下岗”。习惯了国营思维、分配工作的员工人人自危。除了离开工作岗位的担心,更多员工更担忧,以后怎么办?特别是很多老员工,“很多员工听说这些,心都凉了。”紫光园的经营也随之开始下滑。
2001年,改制的“铡刀”真正落下,紫光园的经营状况并不太好,而艾兴有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买断。2002年,艾兴有买断了已有4家门店的紫光园,实现自主经营,自己担任公司董事长。
就这样,紫光园完成了从战乱,到公私合营,再到自主经营的颠沛发展史。之后,有着近百年传承的紫光园一路上行。
2007年紫光园开出第5家门店,第二年,艾兴有收了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刘政,2010年,刘政便成为紫光园总经理。
2014年,紫光园开出第10家门店;2018年5月,紫光园第20家门店在通州区金帅府家园开业;2019年,刘政出任紫光园总裁,紫光园的档口店、饺子店、小吃店等各类门店也突破了50家,并提出快速扩张战略。
02
“坚守”惠民传统,
疫情反获腾飞
是什么让紫光园经历过这么多大风大浪,在企业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仍屹立不倒?董事长艾兴有说,是“亲民、便民、惠民”的“三民”价值观。
也许对一些餐企而言,这几个词是有些官方的口号,但放在一个老字号身上,或许确是从时间中沉淀出的经营心得。
疫情坚持服务,实现社群裂变
其实,紫光园在2003年非典就经历过今年的场景。
“那时候从朝阳门到劲松店,几乎所有餐厅全关,就紫光园开着,还免费,所以我们在2003年收益是最大的,今年也一样,最不好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艾兴有说道。
而事实也印证着他的话,在过去的40年,紫光园开了28家店,但在疫情肆虐、众多餐饮人叫苦不迭的今年,紫光园开出了70多家门店。
其实在疫情刚来时,紫光园也和其他餐企一样,显得有些无措,但被“困”在家为吃饭问题发愁的刘政,很快有了想法。
“2019年我们就在研究社群、裂变,但一直没落地。疫情期间我吃饭都成困难,那我小区的邻居也会有困难呀。”本就有“思维基础”的刘政马上反应过来,这不就是社群的打法吗?于是决定开始做社群。
他加入了自家小区的业主群,介绍了企业和他想做的事,还承诺,不仅不收取任何配送费,所有餐食全部经过消毒防护,零接触送货上门,甚至可以派专员驻扎小区。
不到一小时,刘政就拉齐了第一批500个业主,第二天便开始送餐,其他小区听说后,纷纷要求紫光园在自己小区建群。紫光园的社群开始裂变。
再之后,媒体知道了,一篇报道,让紫光园的社群在整个通州开始裂变,“整个通州几十个社群来找我们做服务,我们就让所有小吃门店建社群。当时服务了近6万人,当月流水在160万以上。”刘政说。
小吃档口成疫情“明星”
除了小区,紫光园坚持营业的小吃档口,也成了当时菜市场外最“火爆”的地方。“通州一个10平米的小吃档口,一天营业额最高可以达到10万元,今年3月,紫光园的利润就超过了去年同期。”刘政说。
其实在2019年,刘政就决定要把紫光园最好的品类拿出来“放大”,而经过这次疫情,他更确信当初决策的正确。“小吃档口是疫情期间的刚需,疫情过后的便民所需。一年来,紫光园开设的70家店,全部有抗疫情能力。”
现在,紫光园的经营业态已经覆盖了中餐、早餐、小吃档口、清真水饺、清真包子等,大店和小店、档口达到90家,接下来还会有20家,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内开业。而所有正餐门店,全部设有小吃档口,并计划在明年对其继续升级优化。
最开始做社区服务有没有“私心”?刘政毫不避讳,“一是真正地把便民服务做好,这不就该是我们去做的事吗?第二借此机会搞好邻里关系,第三是等正餐复苏的时候,让所有小区的消费者对我们熟知。”
不仅如此,刘政还交待所有门店,只要是社群的居民,在门店消费正餐就给予最大的关怀和照顾。既解了邻居们的燃眉之急,也“顺便”打造出了紫光园自己的社群,并成功裂变。
这也成就了紫光园在疫情肆虐的3月,签约新开门店24家,截止10月30日,今年开出七十多家门店,逆市上扬。
过硬产品背后仍是“三民”价值观
但是,做社群的不少,能延续的却并不多。就像曾经坐拥巨大流量的网红,倒下的也不少。紫光园能在社群裂变后,继续跨越式飞跃,背后是过硬的产品,否则吸引越多的流量,越是砸自己的招牌。厨师出身的艾兴有对此更是敏感。
“我知道没有好原料,技术再好都没用,必须原材料好,才能有别的,所以我这么多年对供应链非常认真,紫光园用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艾兴有说,如果什么东西1元一斤,艾兴有就会跟他定1.1元一斤,“我不会跟供货商去较这个劲儿,而且我定的量大,你多给他点,他一定把最好的东西给你。”
但对艾兴有来说,拿到市场上的好东西还不够,他还要更好的。“牛羊肉我做了40年,一直严选食材,我要让北京市民吃到最好的牛羊肉。”
“这么几十年,紫光园没有那种特别特别困难、活不下去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我做的事儿别人做不了,我只想着给老百姓带去最实惠的。”艾兴有说。
03
“老字号”不应代表“老”,
而应该是传承
除了高层有“三民”意识,艾兴有和刘政还要求紫光园所有员工践行“三民”价值观,刘政说,“我们要做百年传承,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紫光园就是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只有一代人一代人的延续,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其实早在2002年改制时,艾兴有就经历过失去员工的痛。
“我当时培养出很多人,都让人挖走了,我就立志,谁走我都不恨他,不管我在他身上费了多大劲儿。我觉得这是你不用人的问题,你要多给他钱,你要把他想要的给够了,他何必走啊?”
自此之后,艾兴有一改老国企的薪资模式,“我要给我的员工多开钱,让他过好生活,你值100我就给你300。”
那以后,很难再有人能从紫光园挖到人,截止到现在紫光园的员工流失率只有5%以下。
而刘政认为,紫光园的员工低流失率还来自于上司对下属的信任,让员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他便成为了“传承”的一份子,这也才是老字号最应该有的传承。
艾兴有有一个自己的选人原则:“紫光园不用能人,用实在人。”相比能力,艾兴有更看中一个人的人品,只要这个人通过观察、考察,艾兴有便给予他最大的信任。
2009年刘政入职紫光园不到一年,年会前5分钟,艾兴有把他叫到一边说:“你明儿当副总。”刚开始刘政很忐忑,怀疑自己能不能行,艾兴有说:“你不行?你下边的人还得成长呢,你必须得行。”
就这样,刘政被“架”上了副总的位置,不到一年,还是相似的场景,刘政又被“架”到总经理。而刘政接任总经理后,艾兴有就再没看过账本,甚至副总上任一个月了,艾兴有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只要我看准了这个人,我就无条件信任他。”
刘政也十分感谢艾兴有的赏识、信任,“师父越是信任我,我越不敢有半点松懈。”正是这样的信任,疏通了紫光园的晋升通道、留下大量人才,也让紫光园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紫光园现有的10个区域总,平均年龄仅31岁,但他们在紫光园的平均工龄是11年,60名店长和厨师长的平均年龄30,平均工龄10年。“虽然我们企业看似很传统,但我们的团队是年轻、有朝力的。”
2019年刘政出任紫光园总裁,将总经理的接力棒交给了只有34岁的副总,开始踏上企业的二次腾飞之路,而他和艾兴有已经物色好了下一任总经理。
艾兴有从不给刘政和他的团队定目标、计划,“你们要是觉得状态好,就多做点,要是觉得累,就少干点。”
如今,一贯不想和资本沾上边的艾兴有,也开始为紫光园谋划上市,“我们企业有这个能力,我为什么不去创造?我可以保留正餐不上市,但做涮肉的上市,做烤肉、饺子的上市,我要给我们的员工带来福利,给跟我这么多年的员工赚钱的机会。”
老字号的传承,说到底其实是人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正是这些小细节,将紫光园的员工凝聚在了一起,成为了紫光园传承中的一份子。
记者手记
“亲民、便民、惠民”、“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起行",已不是标榜自己的口号那么简单。
或许,已经成了印在紫光园和艾兴有骨子里的“信仰”。无论消费者信或不信,紫光园的员工信或不信,在多年的经营中,不断的重复、强调、践行中,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相信,让顾客相信。
而事实也是,“三民”让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反哺成就了紫光园,让紫光园有了人和精神的传承,让它百年来虽经历风雨,却战力不减。

记者 | 陈漠  编辑 | 洪君 高龙  视频 | 王伟 罗庄

▼▼▼

(上下滑动阅读)

西贝贾国龙

多嘴超级肉蟹煲肖岩松|朝天门王普

豪侠传蒋毅集渔泰式海鲜火锅陈伟

成都映象杜兵 | 鲜龙井李春艳

烤匠冷艳君 | 刘梅谈刘一手

新发烧腊郑志伟 | 尊宝比萨罗高侠

红荔村袁锦华 | 鹿角巷邱茂庭

吉野家洪明基 | 黑色经典卢路成

甘其食董启华 | 松鹤楼潘培权

金海华程志辉 | 新梅华金洪男

香他她黄思斯 | 胡大饭馆郭冬

老盛昌余维明 | 沪上阿姨单卫钧

新发现张华卫 | 快乐柠檬吴伯超

费大厨费良慧 | 马路边边郭一凡

西湖楼秦灵芝 | 老头儿油爆虾赵剑

鹿港小镇韩定国 | 有家酸菜鱼张小平
鱼你在一起魏彤蓉 | 巡湘记欧阳俊平
彭厨彭树维|江渔儿酸菜鱼萧大大/孙国期
王品陈正辉 | 张亮麻辣烫 | 水墨田塬梁政斌
九龙冰室黄小舟 | 麻辣诱惑韩东 | 潮辣潘雨
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张林兵 | 湘阁里辣邵跃铭
虾吃虾涮牛艳 | 大蓉和刘长明 |滋粥楼王伟
老厨家郑树国 | 黑白电视邓付红|隐厨李伟
甘食记甘乐 | 香天下朱全 | 麻辣速递钟钰喜
蜀大侠江侠 | 吉祥馄饨张彪 | 曼玲粥邓公断
咏藜园王小玲 |三顾冒菜曹闽| 捞王赵宏泽
芙蓉树下冒菜 | 皖厨徐路 | 广州酒家赵利平
老凯俚丁文建 | 小天鹅何永智 | 太二管毅宏
鲁西肥牛李思霖 | 乡村基李红 | 珮姐颜冬生
姚酸菜鱼姚旻汐 | 大鸽饭黄小华 | 汤上工夫
吃个汤詹楚烽 | 八合里林海平 | 陈鹏鹏鹅肉
陶陶居尹江波 | 避风塘叶锡铭 | 大龙凤彪哥
外婆家吴国平 | 东来顺周延龙 | 蛙来哒罗清
炳胜曹嗣标 | 九毛九管毅宏 | 冰城串吧张利
孙记餐饮孙奥州 | 阿兴记刘英 |大龙燚柳鸷
探鱼李品熹 | 回家湘黄海鹰 | 诸锣记张华丽
小放牛张志民 | 70后饭吧 | 旺阁渔村吴荣开
遇见小面宋奇 |局气韩桐 |  一茶一坐林盛智
大师兄郑如师 | 德庄李德建 |gaga鲜语冯敏
老乡鸡束从轩 | 嘉和一品刘京京 | 72街周明
耀华饮食区又生 | 艳阳天余震彦 | 陈记顺和
木屋烧烤隋政军 | 知味观戴宁 |庆丰高文慧
人人湘刘正 | 扬州狮子楼吴松德 |徐记海鲜
翔达投资孙雅娟 |眉州东坡梁棣 |武圣王刚
顺风123戴华露 | 俏凤凰吴天真 |万岁寿司
海银海记曾海银 | 比格赵志强 | 侨美杨浩益
呷哺呷哺 | 渝是乎王勇 | 如轩砂锅粥罗龙明
西少爷孟兵 | 伏牛堂张天一 |小蓝鲸刘国梁
半岛餐饮利永周 | 仔皇煲薛国巍 |羲和张钧
黄记煌黄耕 | 印巷小馆尹彪 | 摩提工房苏悦
百年老妈李华 | 望湘园刘慧 |云味馆迟焕涛
点都德沈志辉咖啡之翼尹峰 | 大弗兰郑捷
炊烟时代戴宗 | 和记小菜何征 |蚝爷陈汉宗
溢香厅柯五一&柯巴嫩 | 五马美食林朱少光
阿香米线何勇 | 蒸小皖司武卓 | 青和唐际程
赤坂亭游忠旺 | 勇敢的星易志勇 |西部马华
北京宴杨秀龙 | 红鼎豆捞常发文 |巴比馒头
花家怡园花雷 | 福照楼余浩然 | 金百万邓超
渝味晓宇张平 | 美奈小馆郭斌 | 阿五樊胜武
外婆味道何星桥 | 井格王贻达 | 茴香李鑫蔚
和合谷赵申 | 喜家德高德福 | 五斗米王顺海
旺顺阁张雅青 | 胡桃里詹宗德 | 宴遇傅乙晟
李子坝梁山鸡 | 钢五区小郡肝 | 榕记王国辉
拾味馆龚季龙 | 阿外楼周宗权 |临家邱尚振
辣莊鲁小旭 | 客语许可鹏 | 后街唐厨叶振威
润园四季黄日华 | 江户前 | 徐州宴郭明华
全聚德邢颖 | 披云方东进 | 杨国福麻辣烫
巴奴杜中兵 | 将太无二邢力 |花舍郑金艳
新辣道李剑 | 乐凯撒陈宁 | 小恒水饺李恒
奈雪の茶彭心&赵林 | 佬麻雀何威&蒋玲
MGF餐饮麦广帆 |  新世界餐饮张宪荣
小杨生煎杨利朋松哥油焖大虾徐松
华天饮食贾飞跃 | 拉丁餐饮吴春清
仟福粥城廖俊青 |迷尚豆捞曾雁翔

内容交流/采访/转载  |  微信:hongcw66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