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开山祖师”是这个人!他选择在这儿修道的原因是......凤凰网湖北
原标题:“武当山开山祖师”是这个人!他选择在这儿修道的原因是...
来源:十堰晚报微信公众号
说起一座城市的文化,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10月15日,经过层层筛选,首批十堰“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出炉。饶斌、杨献珍、施洋、孟少农、王世贞、尹喜、尹吉甫、张三丰、原杰、张振武被评为首批十堰历史名人;而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诗经文化、古人类文化获得首批十堰历史文化称号。
往事越千年,每一位历史人物、每一段历史文化,都有他们的故事、魅力和价值。
尹喜
2500多年后的今天,深秋的仙山武当,道家弟子们在随风飘落的黄叶下高声吟诵“道可道,非常道……”此时的他们,在品味《道德经》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许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函谷关前,周朝守将拦下一位骑着青牛从远处走来的老人,这才诞生了道家经典《道德经》。
虽然不是十堰人,但曾为函谷关军政主管的尹喜,却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尹喜是周康王时期的大夫、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还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历史上公认的《道德经》传播第一人。
软磨硬泡拜师
得道家经典《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由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可谓是家喻户晓。就连不少幼儿园的稚童,都能随口来上两句。但在《道德经》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除了老子还有致力于传播道家文化的尹喜。
尹喜官至函谷关关令。一天,他观察到函谷关东边有紫气,判断有圣人要从函谷关经过,便命守关将士注意过往行人,遇到气度不凡的人要及时报告。同时,他还亲自到关前打扫道路,以迎接圣人到来。几天后,老子骑青牛从函谷关前经过,被尹喜拦下。
尹喜函谷关拜师老子,成为许多画家的创作题材。
尹喜热情地将老子迎入自己居住的官舍,诚心拜老子为师。老子在尹喜的官舍内居住三个多月,尹喜每天求教学问。之后,尹喜谎称身体有病,向周康王辞官,然后带着老子回到自己之前搭建的草楼里居住,每天斋戒问道,再三恳请老子著书立说,以惠及后世。在尹喜的软磨硬泡之下,老子写下了分上下两篇、共计5000字的《道德经》。
《道德经》流传千年,仍受到中国人的追捧。
拜了老子为师,并得到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后,尹喜又跟着老子一起出函谷关往西,沿路讲学教化世人。
尹喜入武当潜心修道
著书立说
相传老子与尹喜西行一段时间后,开始独自云游,不知所终。离开之前,与尹喜相约“千日后会蜀之青羊肆”。于是,尹喜一路南下,行至当时尚未开化的武当山,在三天门附近的石壁中选了一处栖身之所潜心修道,等候与老子的三年之约。
武当山上的一处岩壁,相传尹喜当年就是在这里潜心修道/何银平摄
尹喜是否如愿在三年后与恩师老子再度会面,我们并不知晓,但在武当山上的三年潜心修行,使他对《道德经》悉臻其妙,著下《关尹子》九篇(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将《道德经》的精髓发扬光大。
《庄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为:“以本为精,经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吕氏春秋》谓:“老聃贵柔,关尹贵清。”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对《关尹子》推崇备至,认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关尹子》在《百子全书》列在《道德经》前,可见其书的分量了。
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雍卅记》载:“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尹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尹喜的神话故事。
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曰:
道之所隐即仙灵
心印函关道德经
不待邛州乘鹤去
此山仙己是天崖
尹喜在武当山
留下许多遗迹
关于尹喜其人,历代武当山志都记录了他在武当山活动的踪迹。
“师子峰(‘师’通‘狮’),在大顶之北,第一天门之上。苍峦突出,踞镇云端,俨然师子之形,下即尹喜所栖之地。非策景排空之士,曷能居焉。”“隐仙岩,一名尹仙,一名北岩。在竹关之上。高耸云烟,俯视汉水。石如玉壁,呈瑰纳奇。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历代神仙多炼大丹于此,丹室炉灶存焉……”“尹喜岩,一名仙岩,展旗峰在北,翠峦耸笔,玉涧调琴,昔文始先生隐此。下有一涧,名曰牛漕。太上隐化访喜,青牛卧此。因以名焉。”元朝武当山道人刘道明所著的《武当福地总真集》里面,有许多关乎尹喜隐居武当山的记载。
不仅有志书记载,十堰晚报记者在武当山也找到诸多与尹喜修道有关的遗址遗迹:尹喜岩、隐仙岩、隐仙洞、青羊桥、青羊涧、老君堂、老君洞、太上观……毋庸置疑,尹喜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到武当山实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正因如此,尹喜被尊称为“武当开山祖师”,道家徒们尊称其为“玉清上相”。
《老君传道授业尹喜》图,图片来源CCTV“问道武当”栏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历史学教授、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分析,当年尹喜朝拜大顶的过程,应该是非常艰难的一次旅行。“在武当山的深山密林中,除了高大的乔木外,还有密密麻麻的灌木,灌木之间还有藤萝密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要通过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人几乎没有办法通过。只有在冬天草木凋零的时候,才有可能向前推进两三华里,慢慢接近大顶。”杨立志分析,这个旅行并不是一天完成的,可能经过了若干年。
跨越千年历史
武当成为道家圣地
尹喜获得《道德经》进入武当山修道,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那么,尹喜为什么会选择到武当山修道?历史学家推测,当时的东周王朝经过200余年的苦苦挣扎,变得孱弱腐朽。混乱的朝政令尹喜心灰意冷,他不愿继续在这个乱世中随波逐流,决定弃官归隐。
当时,尹喜考虑的是选择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求仙学道。杨立志告诉记者,尹喜在函谷关当关令时间较长,知道函谷关周围哪些地方可以隐居,“比如说函谷关的东北边是云台山,函谷关的西南边是少华山、太华山,就是我们所说的华山。那时华山早已是道家极为重视的洞天福地,而武当山还不为世人所熟知。”
杨立志介绍,尹喜可能认为这两个地方离当时的统治中心太近,或是离战乱的地方太近,不适合他归隐。尹喜继续向南走,遇到一座巍峨的大山武当山。
历经艰辛,尹喜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当山呢?其西北部是秦岭山脉支脉,西南部为神农架。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从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正是道家梦寐以求的修道之地。
自函谷关一路奔波而来,尹喜终于找到心灵的皈依。从此,《道德经》从武当山流传,武当也与“道”结下绵延千年的深厚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