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硬杠杠”,该扔就扔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国家出台这一利好政策,为广大求职人员去除了“硬杠杠”,迎来了就业的美好“春天”。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向来争议不少。有的用人单位认为非全日制上课学时不能和全日制的相比,在学习上的投入也没有全日制的多,能力素质培养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因而“学历观”和“人才观”出现了跑偏走调,将“全日制”作为招聘“硬杠杠”,导致许多有能力的求职者因“非全”学历被拒之门外,造成了对人才的“硬杀伤”,着实可惜。

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不可否认,全日制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凡事不可“一刀切”,现实中许多优秀人才,也没受过全日制教育,比如,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仅仅中学毕业,李佳琦等行业佼佼者,学历也并不高。与全日制相比,非全日制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他们与工作联系更加密切,大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更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的出台,打破条条框框限制,扫清了就业“路障”,让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吃下了“定心丸”。今年以来,部分高校扩大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消除“全日制”门槛,提供一视同仁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意愿和信心,促进了非全日制教育的发展。同时,据预测2021届高校毕业生将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加之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非全”人员压力更大,这一利好政策无异于雪中送炭,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提倡更包容的学历标准,绝不是降低标准、降格以求的权宜之计,恰恰相反,它是唯才是举、优中选优的务实之举。一方面,要把好政策落实好,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多种方式拓宽就业岗位,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防止在实际操作中全日制由显性条件变为隐形门槛,切实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注重办好非全日制教育教学,提升“非全”学历含金量,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话语权。

学历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加强职业教育、终生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多样化,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内容来自懂车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