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日与夜,今天你到家了吗?

                                 

丨火车里,有中国

▲ 王福春,国内唯一拍摄铁路题材,40余年从未间断的摄影人。

- 风物君语 -

大家好

我是地道风物的图编Geethan

转眼间2019年已经过去了1/12

春运的战鼓已隆隆打响

中国人出行,火车是首选

1978—2018,

四十年的光阴飞逝

车厢里那些和你一起回家的面孔

王福春为他们拍摄了20万张照片

 

“90年代初,我患严重神经衰弱症,

整夜睡不着觉,

吃多少粒安定都不管用

说来神了,

我躺在卧铺上,

听着车轮与钢轨的咣当咣当声,

如同交响乐、催眠曲

令我很快入睡,睡得香、睡得踏实

可是一回家,一静,

反而睡不着了。”

——王福春《我与铁路结缘》

以下正文第一人称叙述来自王福春

一台海鸥相机起飞,一直飞到今天

1977年,我在三棵树车辆段工会当干事,写写画画搞宣传。当时工会没有相机,我到技术室借了一台海鸥120相机一拿起相机再沒有放下。我形容自己一台海鸥相机起飞,一直飞到今天。

▲ 1978年,三棵树站(今哈尔滨东站)。排队等候检票的人们。

那时每天坐火车通勤上下班,拍列车员为旅客服务、拍车站服务员扶老携幼、端茶倒水等好人好事,单位开始技术大练兵,大比武,大会小会全拍,有典型的投哈铁前进列车报和人民铁道报发稿。我到今天还珍藏当年发的照片报纸,说心里话,摄影起步,还真得感谢《前进列车报》和《人民铁道报》对我的支持。

▲ 1979年,三棵树站。

我对铁路的情感来源于我哥哥在铁路上工作。哥哥叫王喜春,1949年入路,在绥化车辆段任检车员。小学毕业时,我随哥哥一家搬到绥化机务段附近铁路居宅,我从小就接触铁路,天天看火车跑、听火车叫。

▲ 1980年,哈尔滨-齐齐哈尔。在那个年代,车窗还允许这样的操作。

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我经常到机务段捡煤核,拉着爬犁到车站捡机车扔下的煤石,还拿面袋子扒货车到外站捡粮食。火车跑得飞快可以抓车跳车,有点像铁道游击队的飞虎队似的。

▲ 1981年,三棵树站。搀扶着老人寻找车厢的工作人员。

▲ 1982年,牡丹江站。

我是苦孩子,三岁没妈,五岁没爹,是哥哥嫂子把我养大,供我上小学,初中,又上中专,对我来讲等于大学一样。上世纪80年代我在哈师大又学了三年摄影, 圆了我不敢想的大学梦。我的几个侄女侄子正赶上砸乱知识的年代,什么都沒学到。我能坚持40多年拍火车上的中国人, 缘于我对铁路的感情,缘于我对哥哥嫂子的感恩回报。

▲ 1983年,三棵树站。

1984年为了摄影,我从三辆调到哈铁路局科研所,任专职摄影师。享受职工免票,为我拍铁路提供了方便。我先后跑遍哈局管内的所有火车,后来我跑遍了全国铁路线。利用坐火车的机会,我发现火车里好多有趣的故事,  顺手拍下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当专题拍,我的镜头一直没有离开过铁路线。

▲ 1984年,呼兰站。在那个年代,等火车就像在等公交。

火车是社会,也是家庭

40多年来,我北上漠河,南下广州,西奔格尔木,东至上海......乘坐列车几千次,行程几十万公里,留下了人生旅途的印记。

▲ 1985年,哈尔滨站。天气是寒冷的,感情是温暖的。

火车是一个流动小社会,临时大家庭。80年代初期民工潮开始涌进车厢,人满为患,乘车难,买票难。就在那时我在火车上拍片,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可以这么说,我的摄影作品是用生命代价换来的。

▲ 1986年,哈尔滨-北京。大家这样一起看电视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我这人活得比较简单,头脑也简单,除了摄影以外什么都不想,所以摄影成了我一生的挚爱,付出代价也大。我的肋骨曾两次骨折,左腿胫骨骨折,三九天掉进松花江,掉进镜泊湖,坐汽车掉进兴凯湖,几次大难不死。

▲ 1987年,(黑)双峰-(黑)长汀。秤砣在今天算是稀罕物件儿了。

▲ 1988年,(黑)双峰-(黑)长汀。车外兜售食品的小贩。

在列车上拍片,既要克服照度低,列车晃动的不利因素,又要排除列车工作人员的误解;既要忍受个别旅客的刁难,又要忍饥耐渴抗高温不怕疲劳

▲ 1989年,哈尔滨-五常。

▲ 1990年,石家庄-哈尔滨。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开往南宁的列车上,一个民工的五六岁女儿光着膀子,满身汗泥站在车门头睡着了。足足有五六分钟,我按不下快门,不能给她帮助,我内心十分难受自责。就在快门释放的一瞬间,我的心被刺痛了,忆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

▲ 1991年,北京-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于1991年5月1日正式生效,在当时的列车里可以看到相关的标语。

让我惊心动魄的一次,1991年,哈尔滨-上海的列车上,车上超员200%多,座席底下,行李架上,厕所里、过道全挤满满的人,我挟在人群里,挤也挤不过去,想出也出不来,卡在中间一动不能动。

趁列车来个紧急制动,我好不容易才挤出人群。我要走过另一节车厢,只能下车走,可我下车后,还没能走到另一节车厢门时,车就开了,我赶紧跑两步,顺手抓住车门栏杆把手,列车运行在站内速度还很低,身体还保持垂直,等到出站后,车速快了,我的身体开始倾斜飘起来了,别说一分钟,就几秒就掉下去。

▲ 1992年,成都-上海。车厢拥挤,过道里站满了疲惫的乘客。

就在这关键时刻,车门咔啦一声打开了,列车员和几名旅客把我拽上车,我坐在地上呼呼喘着粗气,苍白的脸上淌着虚汗,十多分钟站不起来,到现在我也记不清那是什么站。一想起这些,心里有种后怕的恐惧感。很多人说,你不要命了!你可以不上,乘下趟车走,我说不上不行啊!我的摄影包在车上,里面有镜头胶卷等好多用品。那是我摄影人生中刻苦铭心的,最危险的经历

▲ 1993年,北京-哈尔滨。大哥大——又一件老物件儿。

▲ 1994年,北京-沈阳。车厢里的桌子还可以移动,而老百姓对于怎么自娱自乐,永远不缺乏想象力。

1995年7月10日,我乘哈尔滨-北京-西宁-格尔木-武汉-长沙线,一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头痛得历害,整宿睡不着觉。又是从高海拔地区到武汉、长沙这样的高温火炉。我是北方人,在冰雪里长大的,耐寒不耐热。车厢里有40多度,汗味、烟味、臭气味,熏得我喘不过气来,全身都湿透了,头发被水洗似的。后来实在受不了,虚脱晕倒在车厢里,半个多月时间瘦掉10多斤。

▲ 1995年,牡丹江-长汀。“放像车厢”,即电视车厢,是当时为满足部分乘客需要而开设的服务。

面对这一幅幅照片,回忆40年摄影生涯,酸甜苦辣涌上心头,照片的背后都有我的泪水和汗水,可以说是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是我一生的心血铸成。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叙不完的情怀。我对铁路的感情太深了,我一踏上列车就兴奋,不知疲惫地一次次在车厢里来回走,有座也不坐,有铺也不休息。

▲ 1996年,广州-成都。乍一看,以为她玩儿的是手机……

只有更快!不断提速和迭代的中国铁路

▲ 1997年,北京-哈尔滨。大哥大和大哥大大佬的会面。

1997年4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完成了第一次大提速。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78组、特快列车40组,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

▲ 1998年,哈尔滨-吉林。是年4月3日,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陆上映。“小李子”电影周边风靡全国。

1998年10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完成了第二次大提速。广深快速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120公里,特快最高140公里;提升了普铁档次,全国铁路平均时速达57公里。

▲ 1999年,北京-乌鲁木齐。随着车厢内音乐的响起,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起~

▲ 2000年,哈尔滨一北京。

2000年10月21日零时,中国铁路完成了第三次大面积提速。提速线接近10000公里,客车平均时速到60.3公里。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扩大了中高级普铁的范围。

▲ 2001年,北京-上海。是年,笔记本电脑科技刚刚进入GHz时代。笔记本电脑当时在国内十分罕见。

2001年,我的画册《火车上的中国人》出版了,我松了一口气。这么多年在火车上从没老老实实地休息过。心想,这次坐火车好好当回旅客,享受旅客待遇。可躺在卧铺上不到一个小时,心里像长草似的翻腾着,沒办法,又拎着相机到车厢里串了。这种感情欲罢不能,我真的患上了职业病,上瘾了。

▲ 2002年,北京-哈尔滨。

2001年10月21日零时,中国铁路迎来了第四次大面积提速,提速的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至成都(经汉丹、襄渝、达成线)、京广线南段、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这次提速里程为4257公里,使我国提速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提速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区。

▲ 2003年,成都-北京。是年,全国非典疫情爆发。据统计,非典共造成是年铁路客运量损失1.043亿人,占全国客运量总损失的10.22 %。

中国铁路高速化始于1999年开工、2003年建成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

▲ 2004年,牡丹江-哈尔滨。

2004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经历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增开19对最高时速160公里的直达特快列车,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多公里。

▲ 2005年,北京-柳州。

▲ 2006年,贵阳-北京。13年前,手机市场还是诺基亚等非智能机的天下。

2007年4月18日零时实施了第六次中国铁路大提速:出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高速列车CRH。首次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城际铁路动车组212对(即中级快速铁路),既有线上部分区段最高时速达250公里。这些高级快速铁路接近中国高速铁路,中国走到了高铁门口

▲ 2007年,南昌-上海。还记得1980年的车窗吗?

2008年8月1日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中国走向了快铁—高铁时代。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称,快速铁路网已达4万多公里(铁路总共12万公里)。

▲ 2008年,北京-哈尔滨。是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

从“潜心”到“潜伏”

过去拍片叫潜心摄影,现在叫潜伏摄影,就是不能公开拍,像特工人员。因为人们防范意识提高,什么肖像权隐私权都上来了,给拍片带来难度。让你删掉是客气的,给你一拳,踢你两脚,骂你几句是正常的。

▲ 2009年,牡丹江-哈尔滨。

另外我也形容自己是职业“小偷”,我在火车上拍片两眼到处乱看,在车厢来回走,多次被旅客通报乘警,说我是小偷,乘警审讯查我证件,弄得我哭笑不得。这些年在车上拍片,如同上贼船的感觉,上去下不来了。

▲ 2010年,北京-上海。可以旋转座位方向的设计,方便了亲友们的交流。

练就了一颗贼心,一颗贼胆, 双颗贼眼, 才能拍出贼拉好的贼片。列车到什么地段小偷多,小偷什么时候出场,我非常清楚。有时与小偷不其而遇,小偷以为我是小偷,其实他是小偷。

2010年,在央视3频道董卿主持的“我要上春晚”剧组,我讲述了《火车上的中国人》30多年的变迁。节目播出后,我的知名度迅速走红。网络传播非常火爆,几天功夫,点击量达到了几十万次。我现在在火车上拍片,总有人把我认出来,你是上电视那个拍火车的摄影师吧,主动和我留影签字纪念。

▲ 2011年,北京-上海。

今天当我再次踏上高铁列车时,让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列车全变了,变成了陆地航班,流动的豪华宾馆。北京到上海只需4个多小时,真是千里一日还。北京至广州8个多小时,朝发夕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

▲ 2012年,宜昌-上海高铁。

你再看满车厢人都在玩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上网聊天的、打游戏的、看电影的、听音乐的、炒股的、打手机的,玩微信的、化妆的,美容的,车厢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它代表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成为中国的名片。过去是追跑者,现在是领跑者,成为世界第一。

▲ 2013年,北京-上海高铁。这样的舒适度,在20年前怎敢想象?

▲ 2014年,广州南-北京西高铁。

▲ 2015年,北戴河-北京。导盲犬正在铁路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使命~

2018年7月,《火车上的中国人》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每天的观众人山人海,  特别是当年的大学生、民工、企业的推捎员、因公出差的、旅游的,对坐火车有一种特殊情感。尽管那时乘车沒座,很痛苦,也很无奈。

▲ 2016年,北京-杭州。

他们看了我的照片以后,没有带来伤感,却带来一种怀念, 怀念绿车皮时代的难忘经历,在影像中找自己坐火车的感受,“我当年也爬车窗抢座,也睡在座席底下,没座一站几天几夜”。这些让我特别感动! 这是我没想到的:过去摄影圈都知道我,现在百姓网友都知道我了。

▲ 2017年,北京南-上海虹桥(复兴号)。如今,我们已全面迎来了移动支付时代。

我很庆幸自己与铁路结缘,一拿起相机就坐着大提速的时代列车一路走来,拍下了火车上的中国人时代变迁,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铁路飞速发展的巨变

▲ 2018年,广深港高铁。是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

(0)

相关推荐

  • 春运普快和高铁,差的不止是速度

    编者按:今天开始,乙图进入春运拍摄模式,陆续刊发系列春运图片,如果也你在回家路上,欢迎拍摄春运回家路上的故事发给我们!当然我们也欢迎别样 的春节故事(年夜饭,特色民俗等).我们的邮箱是:xawbsyb ...

  • 王福春的镜头里,一定有你的回忆

    2021年3月13日上午 中国摄影家王福春 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享年79岁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也是闻名遐迩的摄影大师.斯人已逝,那些被他定格在照片中的中国变迁.铁路印记.人间百态,永远留存. 1 ...

  • “这视频不火,我直播吃火车!”

    从"前提速时代"的 东风型柴油内燃机车 8K型电力机车 到"提速时代"的 东风11 SS8-0001机车 再到"高铁时代"的 复兴号CR40 ...

  • 德国ICE和中国高铁,你对比过吗?

    德国的民族特性是比较较真的,同时拥有强大的汽车制造业和高速公路体系,德国人对出行的速度和质量非常讲究.随着大千世界日新月异的变革,德国人一个愣神,发现亚洲的轨道交通已经高速发展.尤其看到中国的高铁,完 ...

  • 金犀牛户外嘉年华,回忆草原上的日与夜

    9月19-21日,一场难忘的盛会在内蒙古敕勒川草原展开.千百人相聚一起,共同感受着草原上的日与夜. 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们肆意享受三天两夜的山间岁月. 金犀牛户外嘉年华,露营.市集.运动.电影.音乐与美 ...

  • 【一子厂闲话】日描夜摹,雅道尚存——读温骧先生的画(上)

    日描夜摹,雅道尚存--读温骧先生的画(上) 朋友温骧先生是画家,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的特聘研究员.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他的绘画创作.因春节禁足,我用20天时间,专心读温骧的画,为了看懂他的画 ...

  • “日咖夜酒”成新风潮,购物中心全时段运营该提上日程表了?

    在品牌联名跨界现象逐渐"泛滥"的市场背景下,部分品牌决定实现"自我跨界","日咖夜酒"成为越来越多餐饮品牌的选择. 无论是咖啡品牌.茶饮品牌 ...

  • 揭秘月上起日法,很多易师都没有掌握的技能!

    以前推送了年上起月法以及日上起时法,也就是五虎遁及五鼠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如果还没学会可要用点心了.今天瑞鑫接着讲术数界最难的,通往大师路上必须掌握的月上起日法! 瑞鑫微信GG ...

  • 黑白画 | 猫头鹰的日与夜

    我有空了的时候,特别喜欢在B站看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的视频,这些小动物带给我的欢乐,能让我忘记太阳的升起与落下,能忘记饥肠辘辘是什么感觉,瞧,这就是势不可挡的萌物的魅力!其中有一类是猫头鹰的视频,基本都是 ...

  • 猫头鹰的日与夜

    白天的猫头鹰先生很拉风,戴着墨镜开着小车,脖子上的围巾被风吹得猎猎飘扬,想不吸引人都困难. 有时候小老鼠会以为猫头鹰先生白天不会捕猎只会睡觉,结果呢,掉以轻心的小老鼠就倒霉啦!你当猫头鹰吃素的啊! 偶 ...

  • 邕城日与夜

    一下飞机就被潮热包裹,南宁的九月还是夏天,广西的温度气候植被与海南相似,南宁的街道满是绿色,鸡蛋花开得格外灿烂. 北京今年夏天没热几天,我忘记了被炎热支配的恐惧,竟然在上午出门去探访这座城市. &qu ...

  • 拾荒聋哑老人在铁轨上的#惊险时刻 铁路工人奋不顾身飞奔救人!

    拾荒聋哑老人在铁轨上的#惊险时刻 铁路工人奋不顾身飞奔救人!

  • 百年百人百事|王士瑞:能骑自行车在铁轨上行走十几节

    本栏目由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宣传部主办,微游枣庄承办,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王土瑞,市中区齐村镇凤凰岭村人,生于1914年. 二十年代,社会混乱,盗贼四起,"马子"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