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表现性评价,让教师会教,学生会学

▲标准化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对比(来源网络)

本文共6889字,仔细阅读需18分钟

作者:周叶文 来源:星教师(ID:new_jiaoshi)

为了考个满意的分数,多数孩子会在考前一周疯狂刷题。做惯了十几年考题的学生,离开考题,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
不可否认,传统的纸笔测试有它的积极性,但也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学习、不会思考、不会做事;同时也导致教师在教学上“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教学与评价分离”。
众所周知,近三十年来,表现性评价在实践中多有使用,并且逐渐成为评价改革领域的热点话题。对照以往的标准化评价,如果你想要评价,如批判性思维、协同工作、沟通、学会学习等技能,你不得不使用某种形式的表现性评价。

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我们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评价目标的界定,评价任务的设计,评分规则的制定。

什么样的目标,适合表现性评价

什么样的目标,适合表现性评价?不同的评价目标,适合不同的评价方法。

那么,适合表现性评价的目标是什么呢?

表现性评价强调真实情境中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或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因此,与表现性评价相匹配的目标也必然是那些具有情境性、复杂性的高级的目标

斯蒂金斯用演绎法来阐释适合表现性评价的复杂的目标。他认为知识和观点不适宜用表现性评价来评价,而其他一些更复杂的学习目标则需要表现性评价,他将这些复杂的学习目标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罗列了一些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的目标样例。

▲适合表现性评价的学习目标

1

 “需要持久理解”的目标 

在众多的学习目标中,由于目标层次的不同,有的目标指向知识内容只需要学生熟悉,而有的则需要持久地理解。“持久地理解”中的“持久”,不是局限在课堂中,也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中,而是延伸到整个社会生活,延伸到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学习。其中的“理解”,即学生拥有超越教科书知识与技能的某种东西——那是学生真正得到的能力。

所以,需要持久理解的目标往往是那些居于课程核心的目标

▲目标层次与评价方法关系示意图(图片作者:威金斯)

可是,我们怎么确定哪些具体的目标是值得学生去持久理解,需要通过设置表现性任务去验证学生是否真正达到要求的?威金斯认为,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值得学生持久理解的

第一:大观念,此观念具有超越课程内容的持久价值;

第二: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

第三:应当通过学生自主发现;

第四:能为学生提供活力。

具体到平时的教学和评价活动,当决定选择什么评价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时,我们应该问三个一般性问题

第一:对学生理解学科材料来说,什么知识或内容(如事实、原理、规则)是最重要的?

第二:对学生来说,使用这种知识或内容所必需的智力技能是什么?

第三:学习者要成功地表现这种知识或内容,哪种心理习惯和态度是重要的?

回答第一个问题,通常以传统纸笔测验进行,回答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则尽量通过客观题和论述题进行测量。

所以,我们设计的某单元评价方案中既有传统纸笔测验对内容的掌握测量,又有表现性评价对核心技能和关键态度的测评

2

评价目标怎样达成 

界定好了一条需要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下一步就是决定如何知道学生什么时候达成了这条学习目标,也就是学习证据。明确学生将要提供的学习证据,需要依据前面界定好的目标进行详细分析。有时我们界定的目标是让学生展现一个过程,有时却是一个结果。

那么,具体到评价设计中,如何确定什么时候侧重于评价过程,什么时候又该聚焦于评价结果呢?一般而言,如果我们能肯定地回答以下问题,就应该将评价目标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1.在教学过程中,你会教学生运用某一特殊程序吗?你自己能清楚地说明其步骤吗?

2.你能准确评价一个学生偏离可接受程序的程度吗?

3.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大部分或所有证据是否可在表现过程中收集到?需要的评价证据是否很少在结果中?

4.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其他支持来对学生使用的程序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分

有时候,结果和过程是同等重要的证据,至于到底侧重于哪一个,或两者兼顾,评价目标是决策关键

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和所有的评价任务一样,表现性任务是为了检测学生在特定目标下的达成情况而设计的作业,旨在引发学生的表现行为,从而收集学生表现的证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因此,它必须包含任务的刺激情境和对应答的规定这两个基本要素。同时,强调真实性,突出任务与真实世界的关联。

常见的几种表现性任务形式:

1

纸笔任务 

有别于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但也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和资源,主要是论述题和问题解决题。论述题是拓展反应式论文题,回答自由,使得它能检测分析问题、组织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和发展一致连贯的证据的能力。

例1: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中,狼的嗥叫对于牧牛人和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够“客观”地听狼的嗥叫?你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句话?

例2:比较《劝学》《师说》这两篇古代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例3:科学地评价哥白尼的太阳系理论,请用科学观察支持自己的陈述。问题解决题给予学生一个问题情境或任务,要求学生展示某种程序和正确的解决方案。

例4:“汽车为什么不动”。亮亮坐在行驶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见远处的雪地上一辆汽车正在爬坡。突然汽车熄火了,停在了坡中央。当汽车再次发动后,汽车的后轮只是空转,却不动地方,你能想办法解决此问题吗?说说你的办法和理由。

2

展示 

展示,需要学生能使用知识和技能来展示一个良好界定的复杂任务。它不像项目那样历时长久和复杂。一般而言,展示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使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不是看他如何解释他的思考或者表述现象背后的原理。

3

实验与调查 

实验与调查是学生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并且解释实验研究(调查)结果的过程。包含了发生在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的研究活动,也包含试验或小组控制实验。可以由学生个体执行,也可以由小组合作执行。

实验与调查评价的是学生是否能合理运用所要检测的技能,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合适的概念框架或理论,以及对研究现象的基于原理的阐释。通过实验与调查来进行评价,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在以下学习目标维度的达成

1.在收集数据之前做估算和预测;

2.综合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结果;

3.得出结论,并引用收集到的合理资料来支持结论;

4.陈述假想,确定方法或数据上可能的错误来源;

5.有效地交流实验或调查结果。

4

口头表达与角色表演

口头表达要求学生以访谈、演讲或其他口头表述方式来展现他们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运用他们的口头表达技能。明确学习目标是口头表达特别要强调的一点。

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中,许多学习目标关注的是表达的风格和交流技能,而不是内容的正确性。流利地讲一口外语是外语课程的重要目标,演讲是口头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辩论是双方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逻辑性辩解,其评价关注逻辑性和辩解的说服力。

角色扮演将口头表达、展示与表演等综合在一起。学生基于他们对小说或历史人物的理解,通过扮演角色来展示人物立场和性格。

5

项目 

通过项目(或课题),我们可以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学生个人项目:个人项目的结果可展示为一个模型、一件科技作品、一份真实报告,或一项收集。下面是一些学生个人项目的例子。

1.收集假期里的报纸杂志广告,并给它们分类;

2.使用本学期所掌握的手工工具做一件小家具;

3.用本单元所学的光学原理制作照相机的工作模型;

4.收集和运用资料,写一篇研究报告,分析在初选时选民人数稀少的原因。

一个经过完整设计的项目要求学生应用并整合一系列的知识技能。举例来说,在写研究报告时,学生将应用资料搜集、文献索引等技能,以列提纲、组织结构、计划报告,使用书面语言遣词造句等形式,呈现以及展示他对主题的理解等。一个好的项目任务,将促进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创造性以及问题解决等多项能力。

小组项目:小组项目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其评价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能合作完成高质量的成果。

小组项目的评价目标主要取决于学科性质以及学生的水平

小组和个人结合的项目: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长期项目,在项目结束后,个人准备好自己的报告,不得借助同组其他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境中评价学生,需要同时准备小组和个人的学习目标及评分规则。

如何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以下步骤的环环相扣才能完成

1

进行任务分析 

一是分析学生的已有基础,如果对此不清楚,就不能确定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而言是否具有挑战性——适度地跳一跳能否摘到苹果?

二是明确在达到这个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将要经历的认知过程,即认知和学习模型。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2

设置问题情境 

新的学习观强调人的学习和专长的发展都是依托于具体的领域情境的。所以评价任务和问题必须要能还原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过程。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这个情境是否能引发反映评价目标所需展现的表现或能力的问题?

2.问题情境是否能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3.问题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4.问题情境是否能用学生理解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并能很好地突出问题的“困惑性”?

5.问题的操作性如何,学生能否在给定的时间内,利用可找到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探究?

6.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熟悉程度如何?

3

撰写任务指导语

为了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表现什么,必须告诉他们完成的作品应展现何种特征和质量;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取得所需资源;完成任务的时间规定;说明是个体或团体评价任务,如果是合作任务,可以如何分工等。任务的措辞和指导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定,确保他们能理解所期望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4

修改完善 

尽管系统的、详细的开发程序可以减少任务的缺陷,但却不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进行任务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日常教学中,在使用评价任务前进行试验很难做到,但让同事检查或修改是可以轻易办到的。另外,可以在使用完一个评价任务后,运用所获得的任务中的错误的相关信息来修订任务,并在新的班级运用,从而不断完善任务的质量。

怎样开发高质量评分规则?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建构反应、完成任务、展示能力,而不是选择一个现成的答案;并且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同时也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它与选择题的评分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需要评价者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评分规则,依靠自身的经验和智慧来决定学生表现的可接受程度。

1

怎么开发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作为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一种关键评分工具,其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有一些方法和关键步骤。

第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也称演绎法,基于一个理论框架来开发评分规则,也就是确定需要评价的重要学习目标的哪些维度。

第二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也称归纳法。是从学生作品的样例开始,根据不同质量水平的样例特征来界定评价的维度与指标,从而创建评分的框架。

第三种,综合的方法。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需要明确所要评价维度的概念框架。这一概念框架的形成,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1.高质量的表现的特征是什么(比如优秀习作,良好的科学思考等)?应该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来确定一个学生完成了一个有效的表现?

2.所评价的学习目标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3.如何来区别学生的表现是差、合格,还是优秀?

4.是否有学生作业(差的和优秀的)的样本来明确他们彼此不同的特征?

5.在杂志、期刊等专业文献中是否有相关的建议?

当然,具体开发时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某种程序展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要来开发。在一个具体的评分规则描述完之后,我们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反复运用和修订来不断完善它。

开发评分规则:综合的方法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评分框架的界定,一个是语言描述问题。此外,我们还要考虑评分规则的方便程度

2

什么样的评分规则是高质量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回到原点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一评分规则,我们拿它来做什么?”

无论在为学习的评价中,还是对学习的评价中,我们希望评分规则能发挥以下功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表现是好的表现,我现在的表现怎样以及下一步要做什么;帮助教师做出公正的判断,做出更好的教学决策促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为实现这些目标,评分规则的元规则应该首先回答下述问题:

1.评分规则是否包含了所要评价的内容?

2.评分规则是否描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表现?

3.教师、家长、学生能理解评分规则吗?

4.用评分规则进行评价对提供学生在学习目标上改进他们表现的指导意见是否合适?

5.评分规则是否能区分学生的表现水平,而不是仅仅把所有学生分成一个或两个表现水平?

6.评分规则的定义、描述和解释是否明确、清晰?

7.评分者能得出一致的评价吗?对所有的学生都公平吗?

根据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将检测评分规则的质量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完整性、清晰性、实用性、合理性

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教学中

表现性评价既可以是一种课程活动,也可以是一种评价活动,即表现性评价可以镶嵌在教学中。看一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例子

请仿照已经学过的如掷硬币等有输赢概率的游戏,创造一种能和同学一起玩的简单游戏,使赢得游戏的概率不超过50%;和同学玩几分钟,记录你输赢的比例;把这个游戏介绍给全班同学,并和老师一起玩一次证明你的预测。
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是在参与学习活动,也是在完成评价任务,是评价与教学相互结合的极佳样例。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评价任务。要将一个教学活动同时设计成为表现性评价任务,需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哪些预期的学习结果,证明预期学习结果所需要的证据是什么,什么样的表现最适宜作为可搜集的证据等问题。

在教学中,几乎任何一个真正重要的学习目标领域都是相当丰富的,以至于在实践中教师很难通过评价这些领域的所有内容来确定学生的状况。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从这些目标领域中抽样选取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即“大观念”,以此作为课堂评价真正应该实施的内容。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标志标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程度与水平

▲教学决策链

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表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性评价为学生阐明了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结果,二是提供了促进学习的反馈信息。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勾勒出表现性评价与教学的关系图。

▲表现性评价与课程标准和教学的关系

如果要在课堂中实施与表现性评价统整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改革我们的教学设计。针对传统以内容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威金斯等人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

即在决定教学生什么之前,先按照一定的目标开发评价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获得目标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始终关注学习目标的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那么,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确定所期望的结果(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值得学生持久理解的,确定了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后,要对其进行具体的分解,分析它与前后目标的关系,分析学生对于这一目标内容的已有经验等,最终将其写成具体的、可测可评的目标;

第二:确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第三:安排教学活动

和所有的计划制定模式一样,修改和调整在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也会是必需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并邀请同事们进行讨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在实践中通过所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表现性评价产生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具有“教育性”的。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最后的答案,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为了寻找正确答案的步骤和过程,评分规则还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为其提供有关如何提高学习的有效反馈。对老师而言,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得到关于学生做什么更好的反馈。

说到底,在课堂中实施具有“教育性”的表现性评价,关键在于评价与课程的统整,将评价镶嵌在课程教学中

来源 | 星教师

编辑 | 思维智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