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漫说苏俄内战的托洛斯基和他的专列
杨虎城囚禁详考(2)
杨虎城被捕详考(1)
苏军武装专列。
在一战前后,托洛茨基是与斯大林并肩的十月革命及苏联的领袖,名气极大。
然而,等到了二战爆发,托洛茨基和他的亲友属下都被苏联及第三国际归纳为托派,不仅在苏联落得烟云消散干干净净,在整个共运世界,托洛茨基和托派都变成了革命的敌人。
当时,在家喻户晓的《论持久战》文章里,托派即与汉奸同列,名声太差,可想而知。
其实,如不以成败论英雄,托洛斯基算是一个极具传奇性的人物。只是碍于种种原因,解说托洛斯基及托派往事的文章确实不多。
今天我们不谈托洛茨基和托派在世界共运史里相关政治的臭大街的往事,而是回望一些托洛茨基领军打仗的故事。
托洛茨基作为犹太人,在上个世纪初期最早投身革命之时,犹如投资,方向敏感而明确。他没有选择随从资深革命大佬普列汉诺夫走向革命道路,而是果断站位,贴身靠拢了与普列汉诺夫完全话不投机的列宁一方。
在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争夺《火星报》编委会名额的关于主义的论战,托洛斯基无论笔战、讲演,其激烈、尖锐、犀利、不留情面,都是深得列宁欣赏。
托洛茨基被视作列宁的棍子。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论战可谓是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的革命与主义之争。
这场激烈的论战,可谓开启了革命与主义的斗争门钥,就此,斗阵贯穿了苏联党与国家的始终——这是闲话。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论战的结果,使得普列汉诺夫被定性为由布尔什维克,转化成动摇分子,再由动摇分子堕落孟什维克分子的狂徒。
就此,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的主义第一人,蜕变为孟什维克的大佬,当上了布尔什维克的危险的敌人。
列宁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托洛茨基在海外活跃,编辑杂志、撰写文稿、发表讲演,使得不少接近托洛茨基的人们都有认为他即是俄国革命的头号领袖倾向。
——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在1917年7月预备踩住革命的刹车之时,紧急逮捕的目标居然不是列宁,而是托洛茨基。
列宁得以脱身藏匿芬兰,遥控指挥革命。
可见,从开始革命到十月革命前夜,托洛茨基在革命阵营前进极快,已经成为俄国革命非常重要的一位大佬。
当然,这一切还是被德军情报部门看在眼里。
适逢第一次大战期间,德国苦于两线作战,迫切希望利用列宁的影响以终结德军同俄国在东线的战事。
为此,德国方面经过谋划、斟酌,最终派出了“密封列车”助力列宁绕道斯堪的纳维亚,于1917年4月,返回了俄国……
革命犹如幽灵,在广袤而热烈的俄国上空,不动声色地盘旋。
风云际会,群雄并起。
俄国革命紧锣密鼓准备中,这时的托洛斯基在革命圈子名声极大,多从事革命组织工作,在1912年组织了“八月联盟”,又在十月革命中极力赞成列宁的武装革命,因而在十月革命前夜,他已为与斯大林比肩的俄国革命事实上的核心大佬之一。
为此,斯大林在当时曾经承认:
“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
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在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
斯大林、列宁和托洛茨基。
不过,后来在反托运动中,苏联方面相关托洛斯基的正面评价几乎被清洗一空。
在列宁死后,托洛茨基本人也成为了苏俄及苏联的历史之谜。
他在1927年11月即被清洗,开除出党。
1929年1月20日,他被苏联方面驱逐出境,并于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寓所被刺客用冰镐击杀。
因此,斯大林关于托洛茨基的这些评论,直到当事人早已逝去数十年的1990年以后,才渐渐为俄罗斯方面解密,渐为人们所知。
实际上,在二月革命至1918年期间,托洛斯基为十月革命的筹划、爆发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
列宁同样予以高度认同:
托洛茨基同志,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
事实上,列宁、斯大林不吝褒扬对托洛斯基评价之高,除却他为十月革命出力甚巨之外,主要还在于托洛斯基对才建立的苏维安政权的巩固。
能够在一群谙熟政治的高手里将一把菜刀耍出足够的威风,这正是当时托洛斯基能够体现的才能。
相传,托洛斯基是苏俄早期最能打的大佬。
1918年3月3日,苏俄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宣布停战之时,苏俄情况糟糕至极。
没有粮食,没有燃料,军队离散,铁路瘫痪,工厂停产,土地荒芜,连续翻来覆去的革命撕裂俄国民众,于是,俄国各阶级民众无所适从,惊悸、怀疑、阴谋、敌对。
苏俄整个国家、社会与阶级的矛盾淤积,仇杀与战争几无休止……
此外,与苏俄已经缔约的德国人在占领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等地以后,意犹未尽,协同瓦解前夕的奥斯曼帝国借口苏俄违背《布列斯特和约》,派兵入侵克里木和南高加索。
沙俄盟友英、法、日、美等协约国等,既在远东出兵,更是派军入侵了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并策划与捷克斯洛伐克军武装干涉苏俄。
大敌压境,前沙俄将领也顺势纷纷组织白卫军,在多地发起了武装暴动。
这时,已经丧失欧洲的四分之三的领土的苏俄,像是一颗正在燃烧的滚烫的煤丸,确实不好拿捏。
苏俄内战期间的武装专列。
长按添加,关注橡树的公众号。
危局之下,1918年8月7日,作为苏俄最高五人团之一,苏俄军委会主席托洛茨基作为组建苏军的最高负责人,以及新建苏军的最高指挥者,就此乘坐他的著名的托洛茨基专列,离开了莫斯科,前往伏尔加河前线。
托洛茨基专列,实则就是俄国人自1915年起开始建造、装备的武装列车。
俄罗斯大地辽阔,一旦发生战争,有限的、漫长的、复杂的铁路线必然成为作战双方势在必得的争夺核心。
武装列车作为移动的组合式火力平台,对控制复杂漫长的铁路线,组织铁路运输,快速沿铁路线实施突破作战等等方面,都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
因而,在苏俄内战期间,武装列车对于作战双方的主要高级将领而言,既是指挥平台、后勤平台,更是各自的主要火力平台,兵力输送平台。
其中,托洛茨基、斯大林、高尔察克、邓尼金等等将领都有自己的武装专列。
这些专列通常在火车前列装备有速射炮,在两侧装有重机枪、小口径炮等武器,并装有沙袋、砖块、钢板等构建的掩体。
托洛斯基专列,即名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号”的武装专列。
晚年的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为新建苏军第一大佬,在建设自己的武装专列方面,当然得天独厚。
他除却精选前俄军精锐官兵服役专列负责战场突击、列车警卫之外,更是着力调度可调度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专列,以至专列的配备功能和火力装备之完善、强大,近乎夸张程度。
相传,托洛茨基专列主体为12列车厢,车前车后2节大功率蒸汽机车拖拉,专列装备各型轻重武器之外,还装备了6门重炮。
除了数个满载武器的车厢外,专列还有专门为托洛茨基服务的电台、厨房、秘书、浴室、发电、印刷、广播等等车厢。
托洛斯基专列一次发射火力相当于当时苏军的一个步兵师的火力。
同时,托洛茨基专列随时都有另外1至2列武装专列掩护。
正因如此,托洛斯基乘坐他的有着强悍战力的托洛斯基专列,更像进入了战场上的安全岛。
托洛斯基专列在苏俄内战期间曾经遭遇白军以炮兵、飞机联合的多次猛烈攻击,可是,这些攻击给全专列带来的伤亡也不过2、30人。
因此,当托洛斯基驱动专列进入战场,战力所致,必将产生小说般的决定性影响。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号”专列一次发射火力,相当于当时苏军的一个步兵师的火力。
显然,每当托洛斯基身临危境之时,这一数据总是可以为他平添十分的能文能武的风采。
——权力加持,即便书生上了战场,戴眼镜的托洛斯基同样可以变成苏军里面八面威风的赵子龙。
当时,伏尔加河前线是苏俄内战的主战场。
在伏尔加河战场,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白卫军都是受过完备军训,富有作战经验的高素质作战部队,与之相比,新建不久的苏军结构复杂、组织涣散,纪律败坏、后勤薄弱,整体战力十分低下。
苏军连战连败,伏尔加河中游交通枢纽喀山失守。
苏俄内战的武装列车和铁道装甲车组合。
托洛茨基专列赶赴战场,则在离喀山附近的斯维亚日斯克机动,往来巡查战场,调动、指挥更多的部队和武装专列发起反击。
——托洛茨基和他的专列为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英国著名作家克里斯蒂安·沃尔玛的《通向世界尽头》等名著,提供了真实、铁腕和冷漠的历史人物原型。
喀山周边经常是3道至15道铁路密布交织,地理决定,喀山战役作战双方均投入武装专列作战。
在托洛斯基指挥的北线兵团猛攻之下,由托洛斯基提拔的图哈切夫斯基率第一方面军也以武装列车突破白军伏尔加河,收复了辛比尔斯克。
伏尔加河战场趋于好转。
在1920年之后,整个战场都得到好转。
本质上,这种好转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源于苏俄在动员体系、军工生产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
苏军当时占领莫斯科、彼得格勒、察里津等主要工业中心,在苏俄内战后期的1920年,苏军既从20万左右的兵力发展到超过300万大军,仅其一个方面军发起的反击,即可调动50列武装专列和100余辆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投入战场。
反之,白军虽然最初有着高素质的兵员,可是,在持续数年作战,原先英、法、日、美等沙俄盟国逐步放弃干涉和支援之后,白军方面因为所占地区多为非工业中心,既没有建设有效的行政机构,无法实施军队的动员、补充,更无得到相应工业军需保障。
因而,白军每战消耗,即便战胜,也难免最终战力耗竭。
回望苏俄内战,苏军积强,白军积弱,胜负自然分出。
当然,托洛茨基发明的军队制度可能也是苏军最终取胜的主因之一。
1918年4月,托洛茨基任用原俄军上校瓦采季斯为苏维埃拉脱维亚步兵师师长。
为此,托洛斯基力排众议,将这个原沙俄旧军步兵师成建制转为红军队伍。
1919年,讲演中的托洛茨基。
这是苏军唯一的一支成建制来自沙俄军队的步兵师。
为改造这个步兵师,托洛斯基发明并且开始在这个步兵师推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将亲信和党员派往这个步兵师,担任各级政委,保证和加强莫斯科方面对军队的领导。
很快,托洛茨基在这个步兵师实施的改革在苏军全军得到推广。
大量的党员就此走向军队,成为军队的政委。
政委在负责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一到战时,政委则成为军队作战的监督。
同样,部队如在战场上发生擅自溃退等重大违纪,军队首先处置甚至枪毙的责任人,则是该部队政委,其次,才是军事长官。
经过托洛茨基的军事政治思想制度的改造,苏维埃拉脱维亚步兵师各级军事官员几经调整,最终成为托洛茨基麾下最具战力的精锐之师。
随着瓦采季斯率领他的师在战场上屡屡建功,托洛茨基更是一力提拔师长瓦采季斯成为了苏军东线总司令。
瓦采季斯和图哈切夫斯基一样,都为苏俄内战期间受托洛茨基提拔,上位成名,最终,他们又都在托洛茨基政斗失败后,在二战之前惨遭肃反清洗,双双毙命。
这是后话。
不过,总而言之,在当时苏军新建不久,全军官兵军事指挥素质极差的情况下,托洛茨基这条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发明,无疑在精神上、体制上,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苏军能够在作战时,其战力的充分发挥。
鸣谢情谊赞,与橡树同行,请注明请加:zksd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