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至乐
庄子外篇《至乐》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本篇的开篇就苦与乐和保养身心的问题提出一连串设问,而后各部分集中围绕人的苦与乐、生与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道法自然。从庄子的宇宙观来看,万物都产生于自然,又全都回归自然。人没有什么生与死。人的生与死只不过是“气”的聚合与离散的形态变化而已。人生在世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所谓“至乐”就是“无乐”;判断天下是非的标准就是“无为”。
下面按照讲述的内容分成七个部分,分别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一
【原文】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1)?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2)?今奚为奚据(3)?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3);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4),贫贱夭恶也(5);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6),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7)。
夫富者,苦身疾作(8),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9)。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10),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11),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12),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13)。”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14),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15),誙誙然如将不得已(16),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17)。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18),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19)。芒乎芴乎(20),而无从出乎(21)!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22)!万物职职(23),皆从无为殖(24)。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释】
(1)至乐:最大的快乐。(2)活身:养活性命。即保养身心。
(3)今奚:意为“现在做些什么”。这里省略了“做些”二字。
(3)善:为多义字,其中有完好;美好;圆满;赞许;好人;好事;好处等。此处指美好的名声。
(4)下者:下眼相看。瞧不起。(5)夭:夭折。 恶:恶名。
(6)形:谓身体。(7)为形:对待身体。(8)疾作:辛勤劳作。
(9)亦:相当于“确实、实在”。外:外道;歪门邪道,不正当的。
(10)善否:指仕途亨通与否。 否pǐ:六十四卦之一,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此指仕途穷厄不通。
(11)惽惽(hūn昏):通“惛惛”,神智昏乱不清。
(12)诚:实在,的确。(13)蹲循:逡巡,退让。
(14)以残其形:指伍子胥因争谏吴王而被赐死的故事。
(15)趣:通“趋”。趋向;奔向。
(16)誙誙然kēng:一定要取得的样子。
(17)几:乃是。(18)清:清澈。(19)化:变化生长。
(20)芒乎芴乎:恍恍惚惚。
(21)无从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
(22)象:形迹。(23)职职:繁多的样子。(24)殖:生长,繁殖。
【译文】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有还是没有呢?用以保养身心的方法有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善处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的是,身心的安逸、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美女和动听的乐声;瞧不起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心不得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身上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下不能获得美女、耳朵听不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不安,这样来保养身心实在是太愚蠢啊!
富有的人,劳累身体辛勤劳作,积攒了许多财富却不能用到当处,这样做看似为保养身心,实在是对身体的戕害。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冥思苦想的是仕途亨通与否,这样做也就太不重视保养身体了。人生活于世间,与忧愁共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神智昏乱不清,长期处于忧患的折磨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这样对身心的保养也就相差太远了。以身殉国的刚烈之士让天下人称赞,却不足以存活自身。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实在让人称赞,还是不让人称赞呢?如果认为实在让人称赞,却不足以存活自身;如果认为不让人称赞,却足以使人存活下来。所以说:“忠诚的劝谏不被接纳,那就退让一旁不再去争谏。”伍子胥忠心劝谏以致身受残戮,如果他不去争谏,忠臣的美名也就不会成就。世上果真有圆满的事情还是没有呢?
如今世俗的行为与欢乐,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还是果真不快乐呢?我看世俗所喜欢的东西,大家都全力去追逐,真像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样子。人人都说快乐的事,而我并不认为是快乐,也不认为是不快乐。那么,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我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世俗人却认为是痛苦和烦恼。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天下的是非果真是不好确定。虽然如此,其实无为可以定是非的。最大的快乐可以保养身心,而唯有无为乃使其存在。请让我试作说明一点。苍天无为因而清澈,大地无为因而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迹象!万物繁多,而人谁又能够做到无为呢!
【赏析】
第一部分,开篇就围绕苦与乐和保养身心的问题提出一连串设问,世人对以上问题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庄子逐一进行了批评。最后指出,无为可以保养身心;“至乐”就是“无乐”,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判断天下是非的标准就是“无为”。
二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死(3),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5),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6),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7)。人且偃然寝于巨室(8),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9),自以为不通乎命(10),故止也。”
【注释】
(1)方:在。箕踞:两脚伸直叉开形似簸箕一样坐着。表示一种不拘礼节的态度。 鼓盆:叩击瓦缶。盆:是一种瓦质乐器。
(2)人:指庄子妻。
(3)长子:生育子女。老:白头偕老。
(4)概然:感触哀伤。通“慨”。
(5)非徒:不只,不仅。 形:形体。
(6)芒芴:恍恍惚惚的样子。(7)是:像;似。
(8)人:指庄子妻。偃:仰面躺下;休息;.倒下。巨室:谓天地之间。
(9)噭噭jiào:悲哭声。(10)命:指天命。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妻子生活在一起,生儿育女,一直到老,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是她刚死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察究她开始原本就没有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本来就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本来就没形成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形成了气,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为死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人尚且寝卧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嗷嗷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赏析】
第二部分,写庄子的妻子死时,鼓盆而歌的故事。这则故事从字义上看,是借庄子的之口说明人的生死乃是气的聚合与流散,犹如四季的更替变化一样的道理。从本篇整体上看,是假借庄子妻子死时鼓盆而歌,这一违背常理的典型行为,强化说明了万物都产生于自然,最后都要回归自然。即人的生本来就产生于自然,而死就是回归自然。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事。懂得这一道理,说明已通晓了天命。
三
【原文】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1)、昆仑之虚(2),黄帝之所休(3)。俄而柳生其左肘(4),其意蹶蹶然恶之(5)。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6),子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7),我又何恶焉!”
【注释】
(1)支离叔、滑介叔:皆为虚构的人物,含有忘形去智之意。 冥伯之丘:虚构的丘名。(2)昆仑:虚构的地名。 虚:大而空旷。
(3)休:休息。(4)柳:同“瘤”。 其:指滑介叔。
(5)蹶蹶:疾行的样子。 恶:厌恶。
(6)亡wú:古同“无”,没有。
(7)观化: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
【译文】
支离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昆仑的旷野里游览观光,那里曾是黄帝休息的地方。不一会儿,滑介叔发现自己左肘上长出了一个瘤子。支离叔觉得滑介叔迅速出现了厌恶的表情。支离叔说:“你讨厌它吗?”滑介叔说:“没有,我怎么会讨厌它!它的产生,乃是借住或者说寄托到我的身上罢了。靠寄托于他物而得以生存的东西,则像是落在他物身上的一粒灰尘。人的死与生也就像白天与黑夜交替运行一样。况且我跟你一道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如今这变化来到了我身上,我又怎么会讨厌它呢!”
【赏析】
第三部分,通过滑介叔发现自己左肘上长出了一个瘤子,以及对待的瘤子态度,说明了以下道理:
1、人生病,既是人在生长变化中难以避免的事,则不必大惊小怪。庄子把它比喻为“就像是落在身上的一粒灰尘”,扫一扫就掉;“就像旅客在人身上暂时寄宿一下”,不会待长久的。
2、人的生老病死,就像昼夜交替运行一样,是万物自然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都是不可抗拒的事情。
3、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很难预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无论你喜欢与否一切都要以“无为之道”予以对待,更不可叶公好龙。
这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其核心一致,即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人在生长变化中难以避免的事,则不必大惊小怪。
四
【原文】
庄子之楚(1),见空髑髅(2),髐然有形(3),撽以马捶(4),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5),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6),斧钺之诛(7),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8)?”于是语卒,援髑髅(9),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10):“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11),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12),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13),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14),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15),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注释】
(1)之:前往。(2)髑髅dú lóu:死人的头骨。
(3)髐xiāo然:骨骼枯空而破损的样子。
(4)撽qiào:从旁边敲打。 捶:马鞭。
(5)失理:违背情理。(6)将:还是。
(7)钺:yuè:古代兵器,像斧,比斧大。此泛指兵器。
(8)春秋:岁月;人生;年龄。此指年纪。(9)援:拉,拽,牵引。
(10)见梦:即梦见。 (11)四时:一是指一年四季;二是指一日的朝、昼、夕、夜。
(12)南面王乐:即坐北面南称王的快乐。
(13)司命:掌管生命之神。
(14)反:本义为翻转,颠倒。引申为“送还、归还”。闾里:指聚居于一处的宗族或邻里。知识:指相知相识的朋友。
(15)矉:通“颦”,皱眉头。 蹙頞:紧缩前额,表示愁苦。蹙cù:皱,收缩。頞è:前额。
【译文】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骨骼枯空而破损。庄子用马鞭从旁敲了敲。于是问道:“先生是贪生做了违背情理的事而成了这样呢?还是国破家亡,遭受刀斧的砍杀而成了这样呢?还是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呢?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还是年老而终成了这样呢?”庄子说罢,拿过骷髅,用作枕头而睡去。
到了半夜,庄子梦见骷髅对他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你说的那些话,都属于活人的累赘,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那些累赘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吗?”庄子说:“愿意。”骷髅说:“人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日常事务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自己的岁月,即使坐北面南称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骷髅的话,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让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那里,你愿意吗?”骷髅听了,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再去忍受人世间的劳苦呢?”
【赏析】
第四部分第一节是借用庄子向骷髅问话的形式,描述人世间种种摧残人的性命的行为。说明人生的痛苦。第二节又借髑髅之口描述人死后解脱了人世间种种累赘和劳苦后的快乐。对于活着有人来说,死亡也是一种快乐。全篇以对比的形式说明“有为”给人带来了苦难,“无为”却给人带来了快乐。
五
【原文】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1):“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2)!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3),绠短者不可以汲深(4)’。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5),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6),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7)。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8),不得则惑,人惑则死(9)。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10),鲁侯御而觞之于庙(11),奏九韶以为乐(12),具太牢以为膳(13)。鸟乃眩视忧悲(14),不敢食一脔(15),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16),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17),浮之江湖,食之鲉(18),随行列而止(19),委虵而处(20)。彼唯人言之恶闻(21),奚以夫譊譊为乎(22)!咸池、九韶之乐(23),张之洞庭之野(24),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25),相与还而观之(26)。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27),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28),是之谓条达而福持(29)。”
【注释】
(1)下席:离开席位。(2)善:好。赞许。
(3)褚zhǔ:装衣的袋子。 怀大:包藏大物。
(4)绠gěng:汲水用的绳索。汲深:汲取深井之水。
(5)适:适宜。(6)与:向。(7)重:强调的意思。(8)彼:指齐侯。
(9)人:指齐侯。 死:谓齐侯将以死罪惩处颜渊。
(10)止:停息。(11)御:迎。 觞shāng:酒杯。指用酒招待。
(12)九韶:传说中的舜乐名。因其乐共九章。
(13)太牢:帝王、诸侯祭祀时用牛、羊、豕做祭品,称为“太牢”。
(14)眩视:眼花。(15)脔luán:切成的肉块。
(16)己养:指养人的方法。(17)坛陆:水中沙洲。
(18)䲡:通“鳅”,泥鳅。䱔tiáo:亦作“鯈”,白条鱼。
(19)行列:鸟群的队列。
(20)委虵:从容自得的样子。虵shé:通“蛇”。
(21)彼:指海鸟。
(22)夫:那,指《九韶》之乐。譊譊náo:喧闹。
(23)咸池:乐曲名。(24)张:部署;设置。(25)人卒:民众。
(26)还:通“环”,围绕。(27)彼:指鱼与人。
(28)设:实施。(29)条达:条理通达。福持:福份常在。
【译文】
颜渊向东到齐国去了。孔子十分忧虑。子贡离开座席上前问道:“学生冒昧地请问,颜渊往东去齐国,先生面呈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你问的好啊!当年管仲有句话,我很赞同:'布袋小的装不下大东西,绳子短的汲不到深井里的水’如果他的说法是对的,那就是天命已经注定,形体各部各有适宜的用处,这二者是不可改变的。我担忧颜渊跟齐侯谈论尧、舜、黄帝治理国家之道,而且还进一步地强调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齐侯必将苦苦思索,却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会产生疑惑,一旦产生疑惑,颜渊就难免一死了。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吗?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息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设酒招待,还奏着《九韶》之乐,使它高兴,用于祭祀时的牛、羊、豕作为膳食。海鸟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按自己做人的生活习性来养鸟,不是按鸟的习性来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飞行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怕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呢?咸池、九韶之类的乐曲,设置于广漠的原野,鸟儿听见了会害怕飞走,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入水底,民众听见了,相互围着观看欣赏。鱼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处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必定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不一样。所以先前的圣人不强求大家具有一个水平的能力,也不强求大家按一个标准做事。名要符合实际,义的实施要适宜,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分常在。”
【赏析】
第五部分,这个寓言故事,其寓意有以下几点:
1、通过引用管仲的“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这句话。说明委人之事必须与此人的能力相适宜,否则,不但办不成事,反而还会引起祸端。同时说明,能力薄弱的人,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本文讲的颜渊到齐国去游说齐侯,在孔子看来,颜渊所要说的跟齐侯本性格格不入,违背了“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的基本道理。庄子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它来自道和天的作用,是不能改变的。文中讲的“命有所成”中的“命”,应是寓指齐侯的本性。“有所成”是指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形有所适”中的“形”应是寓指颜渊的“说服齐侯的能力”。“有所适”是指能力要与想要做的事相适宜。这一道理也是不能变的。颜渊要想说服齐侯,就应该具有针对齐侯的本性,采取有效的说服方法的能力。孔子担心颜渊没有说服齐侯的能力,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面有忧色。
2、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办事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做到因地制宜。否则,尽管主观愿望很好,也难免好心办坏事。鲁国国君供养海鸟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3、做事不可强求,一切都得任其自然。人为的强求只能造成灾祸。庄子通过国君供养海鸟的故事所得出的“以鸟养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名止于实,义设于适”,如此就能“条达”而“福持”的结论,则说明了这一道理。
六
【原文】
列子行,食于道从(1),见百岁髑髅(2),攓蓬而指之曰(3):“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4)、未尝生也。若果养乎(5)?予果欢乎?”
【注释】
(1)从:表示原因。(2)百岁:极言年代很久。
(3)攓qiān:拨开。 蓬:蓬草。
(4)而:<代词>尔,你。指髑髅。尝:曾经。
(5)若:你。 养:通“恙”,忧愁。
【译文】
列子外出游玩,由于在道旁吃东西,看见一个上百年的死人的头骨,拨开周围的蓬草指着骷髅说:“只有我和你知道你是不曾死、也不曾生。你果真忧愁吗?我又果真快乐吗?”
【赏析】
第六部分文字虽少,却有两层寓意。一是在庄子看来人没有什么生与死,只是“气”的聚合与离散的形态变化。犹如水汽凝聚而成水,水蒸发后又变成汽。人的生与死也是这一变化过程。这就是庄子的宇宙观。二是进一步说明没有什么愁与乐。本文最后两句,即是设问,也是答案。人的生与死都不曾有,那还有什么愁与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层寓意则紧扣本篇的主题。
七
【原文】
种有几(1),得水则为㡭(2),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3),生于陵屯则为陵舄(4),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5)。乌足之根为蛴螬(6),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7),生于灶下,其状若脱(8),其名为鸲掇(9)。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10)。干余骨之沫为斯弥(11),斯弥为食醯(12)。颐辂生乎食醯(13),黄軦生乎九猷(14),瞀芮生乎腐蠸(15)。羊奚比乎不箰(16),久竹生青宁(17);青宁生程(18),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19)。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注释】
(1)种:种类。几:指一种肉眼看不见,几乎没有的细微物质。
(2)㡭jì:“继”的异体字。指相继而生。
(3)鼃蠙之衣:即青苔。鼃wā:古同“蛙”。蠙bīn:古书上说的一种产珍珠的蚌。(4)陵屯:指高旱之地。 陵舃xì:车前草。
(5)郁栖:粪壤。 乌足:古代的一种草名。
(6)蛴螬qí cáo:金龟子的幼虫,以植物的根、茎为食,是地下害虫。(7)胥也:须臾,不久。
(8)脱:通“蜕”,指好像刚蜕化了的皮壳似的。
(9)鸲qú掇:古代的一种虫名。(10)乾馀骨:古代传说中的鸟名。
(11)沫:指唾液。 斯弥:古代的一种虫名。
(12)食醯xī:昆虫名。指酒瓮里的蠛蠓。
(13)颐辂lù:古代的一种虫名。
(14)黄軦kuàng、九猷yóu:皆古代传说中的虫名。
(15)瞀芮mào ruì:蚊子。 蠸quán:瓜类害虫。
(16)羊奚:一种草名。 比:结合。 不箰:久不生笋的老竹。箰,通“笋”。(17)久竹:老竹。 青宁:虫名。
(18)程:豹子。(19) 机:自然。
【译文】
物类千变万化源起于微细状态的“几”,有了水的滋养便会逐步相继而生,处于陆地和水面的交接处就形成青苔,生长在高旱之地就成了车前草。车前草获得粪土的滋养长成乌足草。乌足草的根变化成蛴螬,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变化成虫,生活在灶下,那样子就像是蜕了皮似的,它的名字叫做鸲掇。鸲掇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液长出一种虫子叫斯弥。斯弥虫又生出蠛蠓虫。颐辂虫从蠛蠓虫中形成,黄軦虫从九猷虫中长出;蚊芮则从腐烂的瓜虫中生出。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马,马生出人,而人又返归于自然中。总之,万物都产生于自然,又全都回归自然。
【赏析】
第七部分,主要是写物种的演变过程。即万物都是从一种肉眼看不见,几乎没有的细微物质“几”产生,逐步演变而来,从微生物到植物,又到动物,一直到人。庄子讲的这一演变的过程当然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其目的在于说明万物的死与生只是一种自然的变化。而且万物都产生于自然,又全都回归自然。人生在世无所谓“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