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结义庙
乡宁结义庙,原名三义庙,位于乡宁县城西关后西坡村,是为祭祀刘备、关羽、张飞而建造的祠庙。庙宇创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知县何文炳改建,至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是乡宁县境内古代建筑中保存较完好的建筑群。民国《乡宁县志·古迹考》记载:“三义庙,县城西关外。嘉靖二十七年建。康熙己卯重修。乾隆三十八年知县何文炳改建,规模宏敞。岁四月祭赛,颌城往观。”
民国初期,结义庙曾是乡宁县西路小学校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乡吉联合师范学校在乡宁县成立,地址在县城南门内。1951年9月学校迁入结义庙。1952年改名为山西省乡宁县初级师范学校,学校由吉县、乡宁县联办改为省办。1954年乡宁初级师范学校第四、五、六班学生全部转入隰县师范学校,结义庙又改为乡宁初级中学校址。1960年又增设高中班,改为乡宁一中。后乡宁一中搬迁到县城东部的圪台头村,庙址由县直单位占用,作为办公场所。
山门
1994年开始复修结义庙第一期工程,1995年12月19日竣工。主要翻修了正殿、西配殿。维修了献殿、东配殿、寝室、东配宫,重开第四台地登上第五台地的东侧通道,维修西侧通道,整修踏跺,更换石条。重修东门。新建朝王殿护檐墙、寝宫挡土墙、庙院新围墙、桃园。对所有翻修、维修、新建的建筑物进行油漆、彩绘、贴金。恢复原有的46尊神像。
复修结义庙第二期工程于1995年10月开工,1997年12月1日竣工。复修的建筑物有戏台、牌楼、钟楼、鼓楼、东轩廊、西轩廊、暖阁、垂花门、接待室、影壁、门房、铺院、围墙、安全设施、彩绘。
戏台
经过三年多施工,结义庙基本恢复原状。庙宇坐北朝南,依山势层层叠起。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中轴线布局,左右建筑对称,占地面积3604.48平方米。除1994年新建钟、鼓楼、戏台外,主体建筑保持了原有架构。中轴线建有山门、乐楼、献亭、正殿、寝宫,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厢房。献亭为明代遗构,面宽七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檐柱均为方形抹楞石柱,围以栏杆。额枋上木雕有双龙、花卉、瑞兽等。远观殿阁层叠,上出重山,琉璃脊饰,金碧辉煌,堪称乡宁古建筑的精华。
鸱吻
结义庙布局之美在于它巧妙利用山形地势,沿五个台面阶梯状分布,庙宇因地形建造,高低层叠,规模宏大,气势如云。
武圣牌坊
第一阶地:现存倒坐乐楼一座,坐南向北,为庙内娱神戏台。几经重修,台基高约两米,面宽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卷棚顶,琉璃饰顶,有八字形音壁。额枋斗栱绘有人物、花卉,雕刻龙纹、花鸟,画栋雕梁,精彩纷呈。
第二阶地在乐楼正北30米,有桥式踏跺72级,由此而上,可直登第三阶地,桥式踏跺上下两级左右两侧各有砖券窑洞五孔,总计二十孔砖窑。
经过“武圣”牌楼达第三阶地,东侧有砖木结构的阁楼山门。两侧有钟、鼓楼为六角攒尖顶式两层楼阁建筑。
第四阶地为庙宇核心主体区域。中间为献殿,后为正殿,东西有厢房。献殿座北向南面宽达七间,为献殿建筑中罕见。四椽栿梁架,殿前设有踏跺,殿四周施二十根石柱,阑额上有人物狮子等雕饰,檐头施勾头滴水,翼角翘起,筒瓦布顶,琉璃脊饰,整体殿宇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最为可观。
正殿
正殿位于献殿后。座北向南,面宽九间,规制极高。进深三间,歇山顶,殿前明间、稍间各有踏跺,周围施二十八根方石柱,阑额上雕刻精美,梁架四椽伏,檐头勾头滴水,四角翘起。殿中原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已不存。
第五阶地建有寝宫(亦称后宫),东西有厢房,寝宫前没有踏跺,施八根石柱,前檐作廊,后为拱券式窑洞三孔,中窑洞塑有刘备与甘、糜二夫人像;两侧窑洞分别塑有关羽与夫人、张飞与夫人像。明间廊柱为石刻盘龙柱。东西厢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外间作廊。
乡宁结义庙地处狭窄的山川之间,但是设计者能一反地形限制,化有限为神奇,因山就势,创造性地建造出结构奇特的建筑群,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都给游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