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丨山西文化产业园:“留住山西”的露天博物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院落,青砖灰瓦,绿树掩映,暮色降临时,升起炊烟袅袅——那是我们心中永远磨灭不掉的乡愁。而一座座保存着自然风貌的传统村落,正是这份乡愁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保护传统古村落,留住乡愁,其实就是留住我们的根。传统村落是农耕社会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它们实质上是一种露天博物馆。
今天,“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带你走进一处具有露天博物馆性质的地方——位于晋中市太谷区的山西文化产业园。这里是山西文旅融合产业的活水源泉,为山西重塑了一处厚重的传世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留住山西”,更是“留住中国”,留住了“乡愁”。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1 传统村落也是一种露天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与传统的室内博物馆不同。欧洲露天博物馆协会将其定义为:“在户外环境下,科学系统地收藏作为结构单位和功能实体的各类建筑物,展现相关的居住类型、住宅、经济和技术。”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它们某种程度上就是露天博物馆。山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最多的省份,博大精深的地上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非物质文化分布在全省百余个县域15.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村落保护任重道远。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一直以来,不断引发着新的探索和思考。2015年,冯骥才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传统村落保护的两种新方式》一文中提出“加快建立露天博物馆,以利集中保护与展示”的观点,并认为这是除却“名录保护”与“连片保护”之外,对那些有历史文化价值、零散的历史民居的保存,是一种“收藏和展示历史民居建筑及其生活方式的博物馆”。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温昊阳对此也深有研究,他将传统村落露天博物馆的样式归纳为三种:原地修建、易地保护、就地保护。其中,易地保护就是拆迁村所建立的村落浓缩露天博物馆,即从原始村落中选取出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重组,注重其中对村落精华的提取与把握。
在温昊阳看来,留住山西——山西省文化产业园119驿站区域,可算得上是注重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融合露天博物馆的典型案例。“此区域由具有典型山西明清风格的古建院落组成。收集、梳理、整合地域空间内有价值的老建筑构件、精美厚重的砖雕、巧夺天工的木雕、寓意丰富的匾额等,在将民间精粹与现代工艺的修复复建中,每一片瓦、每一块砖呈现出了它独特的文化韵味,通过灵魂与血肉的结合,将会给社会呈现出一个遗产级的示范项目,也便顺理成章将其塑造成代表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座露天博物馆。”温昊阳说。
2 119驿站,山西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山西,一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文旅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强调要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向文旅资源强省迈进。这不仅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之需要。
山西省文化产业园项目由山西文旅集团开发建设,山西省康养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一个省级重点项目。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园区选址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条件便利、被誉为“明清华尔街”的晋中市太谷区乌马河畔,与山西首家具有国际标准的孟母养生健康城隔河相望,联动发展,形成融文化、旅游、居住、康养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项目总占地1178亩,建筑面积90.67万平方米,拟总投资约45亿元。
项目以“留住山西”为出发点,以抢救保护山西历史民俗、文化文物为抓手,将文创设计、艺术品收藏、非物质文化传承、娱乐购物和休闲度假等多元板块有机结合,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元素,旨在将山西“历史文物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健康生活、科技生活、绿色生活结合,为游客、艺术家、收藏家以及大学生创客、创业者们搭建交流平台。同时,在全国大康养的环境下,利用山西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在康养、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形成全国范围内唯一以传统文化为灵魂,晋派建筑为骨骼,社会效益为血脉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综合体,并打造以养食、养体、养心、养神“四养”为核心的康养基地。
项目共建设有119驿站片区、高端文化康养片区、商业及创意中心(公寓)片区、主题博物馆及书画院片区、高端文化住宅片区、非遗及精英教育片区、主博物馆、会展中心及酒店片区、湿地公园片区八大功能片区。目前建成的有119驿站一期及部分康养合院。
119古街驿站片区,是文化产业园区内最为核心的文旅融合项目,由119座具有典型山西明清风格的古建院落组成,包含地域空间内有价值的老建筑构件、精美厚重的砖雕、巧夺天工的木雕、寓意丰富的匾额、穿越历史的古壁画等。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作为中国古建筑展示的精品露天博物馆,119古街驿站展示了我省各县(区)不同的历史、人文、民俗、风貌、特产、美食等文化,形成山西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它以前店后院、前店后坊、以院养院的形式来经营,以“国风国潮、文化文创、展览展示、非遗绝技、特色餐饮、民宿客栈、地方小吃、手作工坊、互动体验、娱乐休闲、网红零食”等业态为主体,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多种方式,全方面体验活态的山西历史文化。
古街一期自2020年6月6日营业以来游客如潮,日平均客流达到8000人,园区公众号粉丝量达到2万人以上,驿站开业宣传文案阅读关注量超过4万人。各大媒体对驿站进行了详细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获得了文旅各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及好评。
3 被赋予新活力的山西老建筑
山西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
这片古院落群,沿用山西传统村落布局,一半以上的建筑物料都是货真价实的民间收藏。山西很多村落里的古老建筑濒临破败,有些仅留下了建筑构件。据了解,为了修建这条街,山西省文化产业园抢救、收集回濒临流失的老房子、石雕、砖雕、木雕等文化建筑构件材料,部分开始在119驿站园区进行展示。为“留住山西”,更是梳理出兼具文化性和产业性的主题元素,欲按照山西各个县域打造主题性博物馆,再现各县、市、区的历史风貌。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山西晚报记者在这条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山西老建筑的构件,步行栈道上的拴马石、形态各异的石雕造型、高大的门楼、精美的木雕、碎石与残破瓦当拼接而成的地面……还有高高悬挂的具有山西大院特色的“红灯笼”等等,不仅展示了山西的历史文化,也唤醒了山西人的记忆。漫步其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片区内的山西传统民居多保留了明清院落的特色。119古街驿站的六号院是一处纯古建院落,也是一处恢复较为完整的院落。一进院落,左右均衡对称,布局严谨,院门位于院落的东南角,是山西明清时期常见的巺字门四合院款式。院落整体为木质结构,所有建筑构件都是从山西南部地区整体院落移建而来。位于北面的是堂房,由上方的横梁题记可知,此院落始建于清道光25年,即1845年,距今已有173年的历史。与传统院落不同的是,复建后的六号院远看是一处古韵古香的建筑,但里面却被装饰成了客栈,现代化住宿设备一应俱全,还兼备书房、会客厅、会议室等功能,这也是一种活态利用的方式。
整条“古街”上的仿古建筑群浓缩了山西古老建筑的精华,喜欢建筑的朋友,来这里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4 丰富的非遗展示和休闲文化体验
目前,我省录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共计519种,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领域。119古街驿站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片区,以前店后院的形式,打造了非遗产品展示中心和非遗产品展销基地,延伸非遗产业链。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摄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看到剪纸、皮影、漆器、木雕、晋剧等非遗产品,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非遗技艺。如广灵剪纸,游客可以与剪纸传人面对面交流学习,剪出自己喜爱的特色窗花;祁县玻璃器皿,游客可以体验制作过程,并亲自设计产品的外观,打造专属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太谷形意拳,可以与武林大师学习一套简单的拳法,体会形意拳的博大精深,把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此外,还有各种非遗展示,如太谷当地特色的“二鬼摔跤”,一人分饰两角,彼此之间互不相让、进攻摔打的激烈场面,让围观人群不时发出喝彩之声……
园区还推出了非遗研学之旅,让非遗文化走到孩子们身边,让他们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感知并感悟这些文化瑰宝。这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传承。目前推出的研学项目有“杏花老酒坊之杏花老酒”“源恒长之雪莲酥”“好福源之太谷饼”“食遗坊之稷山麻花”“花间酒事之花酿果酿”等。孩子们可以走进山西古街驿站,制作雪莲酥、太谷饼等非遗特产,亲自体验美食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后期还将引进大量手工体验艺术业态,如中国结、陶笛制作+吹奏、面塑、剪纸、陶艺、皮雕、葫芦烙画、羊毛毡、布贴画、丝网花、看皮影+皮影制作、泥哨制作、紫砂制作、糖人制作、麦秆画、线装书、饮茶礼、锔瓷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
在119驿站中,满足了你对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期许,也从另一方面开启了闲、情、奇等新型旅游的业态,打造全新的商业空间。
在这条古街上,各种美食刺激着你的嗅觉,吸引着你的味蕾,看那各类山西美食,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稷山麻花、平遥碗托、清徐灌肠等。只要你一个转身,就跨越时空,赶赴了一场美食盛宴。街道上人头攒动,各个商铺里挤满了前来品小吃、看新奇的游客们,商贩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繁忙中有序开展业务。一条商业街,集成化发展,让不少饮食业的摊贩们尝到了甜头,也给更多来山西旅游的人多了一份选择,更给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创造了创业的机会。
穿越情景剧的上演也是119古街驿站的一大亮点,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体验和记忆。7月11日,在驿站的一栋古建筑中,名为《靳员外招亲》的穿越情景剧正式上演。这场穿越大戏,均是古街的员工们自编、自导、自演,模式也很“传统”,以在绣楼抛绣球的方式,增添跟游客的互动。只要成功抢到绣球,就可到绣楼之上与靳家小姐拍照留念,并收藏靳家小姐定情物一份,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也可以自己到绣楼上抛绣球,在古街古巷古建筑中,尽情感受古老婚嫁传统的温馨和有趣。传统的婚礼仪式离我们渐行渐远,抛绣球招亲的婚俗表演把我国古典婚礼的喜庆、热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让大家真切感受古代婚俗文化的魅力,重新唤起人们心底最质朴的感动。
在旅游中休闲,感受文化的情趣,119驿站打开了山西文旅融合创新的另一路径。据了解,未来的山西文化产业园中,还会设立各类文化艺术品创作中心与创意工作室,培养合格的文创人才,依托整个园区文物建筑等激发青少年的文创灵感,开发文化创意新产品,主打文化产业的二次创作与文化衍生品。
山西文化产业园提供
山西文化产业园提供
5 未来,它将成为山西的一张闪亮名片
据了解,未来古街驿站还将扎根山西的历史文化,打造“山西系列”,通过实景剧的表演凸显山西的廉吏文化、黄河文化、关公文化、晋商文化、忠孝文化等,让实景演出增加更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也让游客在观看之余加深对山西的认知。
除了119古街驿站片区,目前建好的还有部分康养合院。据了解,高端文化康养片区将建百余栋仿古院落,是以独立院落为主的高端康养合院,从康养、文化、生活、休闲四个方面结合片区的业主特性,设立健身休闲、文化休闲系统、健康维护系统、生活服务系统等各类配套。片区内,户户有庭院,家家有花园,并依托整个园区的文化底蕴,更多地从精神层面和角度给予康养者心灵的感受和归属。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隐庐”,充满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韵味。在这里,可以让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的人们回归生活的本真,让诗一般的生活成为可能。
主题博物馆及书画院片区,包括民间博物聚落项目和书画院聚落项目,主要集中打造50个具有山西文化特色的主题博物馆,如名画书法博物馆、白酒文化博物馆、老陈醋博物馆、奇石博物馆等。
非遗及精英教育片区是非遗主馆的分类展示馆,以前店后院的形式将我省录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产品进行一一展示、体验并面对面互动传承。
山西文化产业园提供
未来,119古街驿站片区将更充盈,山西元素会逐一添加,而山西文化产业园区也会更加完善:一湖一台八片区、二场二标亲子园、三街五桥百驿栈、四廊文创商购店、五星酒店会展馆、非遗主博书画院、智能绿色生态化、美食聚汇品不完……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将集结省内知名旅行社与省外多家知名旅游企业招徕运营,引进知名专业一流的运营团队,采用国际先进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的运营管理。预计年接待游客量上百万人次,不但间接与直接创造利税,还可带动当地大量人员就业。同时,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记忆,山西文化产业园也成为“留住山西”的大百科全书,为山西重塑一处厚重的传世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山西未来文化、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