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连载(270)《先进篇》第3章,“德行:颜渊、闵子骞…。”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原文朗读】

【注释】
德行:道德品行。
言语:善于表达言辞。
政事:能为官从政,善于处理国政事务。
文学:不同于今天“文学”的概念,而是指古代文献,即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献知识。
【白话翻译】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中有十个学生最为出类拔萃,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
善于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解读】 
1、后世之人选出了孔门最杰出的十大弟子。
孔子一生教书育人,弟子三千,精通六艺的贤者七十二,其中有十个人特别出类拔萃。
这段话前面没有“子曰”两个字,应该不是孔子亲口说的,而是孔子的弟子们或后人评选出来的。他们既依据老师生前对他们的评价,再经过民主评议选出了这十个人。
为什么从四个方面评选出了这“十哲”?因为孔子教书育人就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的,一是德行,二是言语,三是政事,四是文学。
下面我们快速了解一下这十个学生的简历。
2、德行好的有四个人,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
排在第一位的是颜渊,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小孔子30岁,本来孔子想培养颜渊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没料到颜渊却在孔子71岁那年死了,年仅41岁,孔子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第二位是闵子骞,《论语》中提及6次,小孔子15岁,他是一个大孝子。母亲早逝,继母虐待他,他默默忍受,父亲知道真相后,要把后母赶走,闵子骞跪在地上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第三位是冉伯牛,小孔子7岁,为人正直,做事正派,一直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染了恶疾,孔子去看他,痛心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第四位是仲弓,小孔子29岁,他沉默厚重,为人仁义,不花言巧语,是一个德行修养很高而又气量宽宏的人。他深得孔子的器重和欣赏,孔子称“雍也可使南面”,也就是说仲弓具有人君的气度,可以担任封国之君。
3、口才好的有两个人,宰我和子贡。
这里的“言语”不是指花言巧语油嘴滑舌,而是有说话的技巧,比如说劝谏别人,或者进行外交斡旋,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很容易让别人接受,还不反感,这就说明你有高超的讲话技巧,这就是“言语科”的佼佼者。
第一个是宰我,宰我在《论语》中出现过好几次,大都是受孔子的批评和斥责。第一次,大白天睡大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第二次,他曾和孔子争辩应该把“三年之丧”改为“一年之丧”,孔子说不过他,只好说,你要认为自己心里过得去,你就去做好了。第三次,他还恶作剧说“仁者应该跳到井里去救人”,孔子同样说不过他,便骂他,你别用你的好口才去捉弄人。第四次,他怂恿鲁哀公跟三桓摊牌对着干,孔子听说后骂他“净出馊主意”,你这不是害鲁哀公么。虽然孔子屡次斥责宰我,但这些都是宰我的小毛病,到了关键时候,孔子还得重用宰我,孔子曾派他出使齐国和楚国,宰我舌战群儒,圆满完成了任务,连人才济济的楚昭王都承认自己臣子的才能没有赶得上宰予的,由此可见宰我的言语才能的确卓越不凡。
第二个是子贡,子贡是孔子学生中的一个全才,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尤其善于外交辞令。但同时也恃才傲物,除了老师外,只是偶尔佩服一下颜渊,其他人完全不放在眼里。子贡口才很好,善于雄辩,曾灵活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子贡有济世之才,办事通达,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后来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春秋末期有名的外交家。后来齐国欲伐鲁国,鲁国有倾覆之危,他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说服了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4、善于处理政事的有两人,冉有和季路。
冉有小孔子29岁,是孔门中多才多艺的人,孔子称赞他有行政管理能力,孔子说“千室之邑,百乘(shèng)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在周游列国初次去卫国时,冉有为孔子驾车,当时师徒俩春风得意信心满满,当孔子夸赞卫国人口众多时,冉有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孔子便和他谈论了接下来的几个治理步骤。后来季康子想把孔子接回国,受到了谋臣的劝阻,便先把冉有从孔子身边接回来委以重任,之后冉有一直受季康子的重用。当孔子回国后,看不惯冉有为季康子敛财,便大骂他“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后来冉有委屈地向老师辩解说“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毫不客气地回答,你不是力所不及,而是根本没想做。但不管怎么说,冉有具有卓越的政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说季路,季路就是子路,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与孔子亦师亦友,对孔子忠心耿耿,是孔子的左膀右臂,孔子对他的喜爱仅次于颜渊。在孔子50多岁做鲁国大司寇和代理总理大臣的时候,就把子路带在身边委以重任,辅助自己进行“堕(huī)三都”的重大工作。孔子72岁那年,子路63岁,卫国发生了内乱,因当时子路给卫国大夫孔悝(kuī)做邑宰,子路忠于职守被乱剑砍死,壮烈殉职。
5、熟悉古代文献的有两个人,子游和子夏。
第一个是子游,子游比孔子小45岁,吴国常熟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唯一的南方人。他是孔子晚年所收的高徒之一,《论语》中提到他8次,“杀鸡焉用牛刀”的谚语就是孔子对他的评价。这个典故出自《阳货篇第十七》中,子游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他用高雅的弦歌教化民众,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子游学成后南归,为江南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孔子评价说:“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所以言偃也被誉为“南方夫子”。
第二个是子夏,子夏比孔子小44岁,卫国人,《论语》中提到他19次。在《八佾篇第三》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一生都在克己复礼,把“礼”看得太重了,子夏用《诗经》中的话委婉地提出异议,说还是本质最重要啊。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啊,你给我的启发太大了,接下来你就可以和我一起探讨《诗经》了。子夏一生博学笃志,学识渊博,传授五经,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孔门弟子中有著作传世的,数子夏为最多。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孔门十哲既有自己的专长,还能兼顾其它优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打基础方面要全面涉猎,到了专业学习阶段就要术业有专攻。
大家一定还记得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在去世前,对看望他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近代教育培养不出了民国那些大家啊?这肯定涉及到了教育的全面体制问题。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