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拔子,见过吗?清热解毒,消食。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胀
野拔子
来源产地
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
秋季采收,阴干
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山坡草地、空旷地、路旁、林下或灌丛中。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别名香苏草、野苏、野香苏、崩疮药、扫把茶、膜悠麻、小苏苏棵、里香薷、狗尾巴香、山香、鬼米香条、小野菝子、满山香、小坝子
【原形态】
细皱香薷,半灌木,高0.3-1.5m。枝四棱形,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5cm,密被白色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状菱形,长2-7.5cm,宽1-3.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具皱纹,被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
轮伞花序多桦密集成假穗状花序,着生于主茎及侧枝顶部,长5-15cm,序轴密被灰白色绒毛;苞片钻形,被灰白色绒毛;苞片钻形,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钏形,长约1.5mm,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萼齿5;花完淡紫色或白色,长约4mm,外面被柔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边缘啮蚀状,侧裂片短,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略被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超出雄蕊,柱头2裂。
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mm,淡黄色。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2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凉。
疏风解表,利湿。用于感冒,头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
《中华本草》
味辛;苦;性凉
解表退热;化湿和中。主感冒发热;头痛;呕吐泄泻;痢疾;烂疮;鼻衄咳血;外伤出血
《中药大辞典》
辛,凉。"
治烂疮。
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