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对她很宠爱,却不能忘记她的过去,忍痛送她当女道士

开元年间,李隆基已经通过唐隆之变和先天之变,获取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和权力。他的宠妾、亲信自然也身价倍增,其中有一名杨姓女子,原本是他的良娣,此时被封为淑妃。在唐朝初年,皇后之下,就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妃地位最尊贵。

在唐玄宗时期,后宫等级和封号有点混乱,尤其是他废除王皇后后,将武氏封为惠妃,位次在各妃子之首,并且享受皇后的一切待遇。并且宫中还有丽妃、华妃等等,但不管怎么说,杨淑妃此时的地位,绝对不算低。

只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杨淑妃却在开元中期,向唐玄宗提出要求出家做女道士。在唐朝,除非是侍奉的皇帝驾崩了,这些在世的妃子,如果有子的可以被恩许同儿子住,只有无子的才去当道士。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是没有可能出家的。

然而,杨淑妃却打破了这个惯例,成为了长安景云观的一名女道士,并被称为杨尊师。为什么有这么奇特的结局呢?我们先用《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并序》中的说法来解释。

在她的墓志铭之中,先是交代了杨淑妃的本名叫做杨真一,这也是颇有道教意味的名字,也许就暗示了一生的结局。随后,墓志记载“先是季父得罪,举家迁谪。旋有圣旨,将擢天伦”所谓季父是指杨淑妃最小的叔叔。

墓志铭的意思是,杨淑妃的小叔叔因为犯了罪,举家都要贬谪到远方,后来又有圣旨送达,特地开恩让他们能享受天伦之乐。

在墓志铭中继续写道“因泣诉非辜,特回殊造,再构门户,永雪冤酷”。这说明是杨淑妃的哭泣诉说发挥了作用,因此唐玄宗才会法外开恩,给他们洗雪前冤的机会。这也说明了杨淑妃在唐玄宗心目中地位很高。

但是,墓志铭交代了杨淑妃因此“恩遇滋深,猜阻间起。悟贵宠之难极,恐倾夺之生衅。”这句话的意思是,杨淑妃所受恩宠很深,因此也遭到了她人的嫉妒,自己又没有子女,所以悟透富贵宠爱不过是过眼云烟,怕以后人老色衰会惹来大祸,因此请求出家。

墓志铭一般都是为墓主人歌功颂德,一方面要避开当时的忌讳,另一方面又对墓主人极尽夸奖。因此,墓志铭虽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实际上并不能全盘相信,必须区别对待。

这份墓志铭的疑点很多。首先,杨真一是兵部郎中、昌宁伯杨澂的长女,她的小叔叔犯罪,又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只不过是全家流放,怎么又牵涉到她?何况,到底是什么罪,让时为左武卫将军杨泚全家流放,而杨淑妃又是什么理由和证据说服唐玄宗的呢?

其次,唐玄宗对感情的线索很明晰,早年很短暂宠爱过赵丽妃,后来是武惠妃专宠一时,武惠妃去世后就是杨贵妃宠冠六宫。杨淑妃怎么也不会多得宠,即使唐玄宗对她另眼相看,也不至于完全听信她的辩解。

更为关键的是,在历朝历代,受宠爱的妃子很多,悟透了宠幸和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的人也很多。可是,就没有一个妃子,是因为有这个觉悟而说出家就出家的。这让堂堂皇家的脸面放到哪里去,又让唐朝的后宫规矩放到哪里去?

鉴于种种不合理的解释,这份墓志铭被史学家普遍认为并不具备多大参考价值。相反,很多学者倾向一个说法。那就是这位杨淑妃,其实是因为牵涉太平公主而出家的。

在李隆基当上太子之前,或者说刚当上太子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还是很和睦的。此时,杨真一就是被太平公主推荐给李隆基做妾室的。这在古代非常常见,尤其是在汉朝,公主似乎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皇帝选美。

等到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闹翻,并且火并之后,杨淑妃的地位就相当尴尬了。她很容易被看成是太平公主派来的,对于唐玄宗来说,自然很难安心留下她。但杨淑妃确实也没有串通太平公主的实据,也不能以此来处死她。

在这种情况下,杨淑妃出家,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这对于唐玄宗来说,既保证了安全,又保住了面子。对于杨淑妃来说,更算是一场死里逃生,所以她在天宝八年去世时,应该也算幸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