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专栏◎散文:故乡的老槐树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故乡的老槐树

文/高鸿

故乡的巷道中有一棵老槐树,极高极高,极老极老。没有人知道这棵古槐的年龄,爷爷说他小时候老槐树就是这个样子了。槐树据说是汉武帝手植,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显得有些不可信,然而它确实比黄帝陵的汉武帝手植柏显得要苍老些,也高大些。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几个粗大的枝桠似乎已经枯死,第二年却又能冒出嫩绿的幼芽,一簇簇地摇曳着,和树干形成鲜明的对比。老槐树的中间已经空透,里面能藏下七、八个孩子。从树心往上看,可见茂密的树叶和刺眼的阳光。喜鹊在上面编了好多窝,引诱着我们上去掏蛋;成百上千只麻雀把这里当成了家,叽叽喳喳地叫着,呼啦拉飞走了,呼啦拉又回来了,树上是它们的世界,很热闹。老槐树很粗,七八个小孩合抱不住;树冠很大,似乎覆盖了半个村子,干枯的枝桠直插云霄,在我幼年的心里是那样的高不可攀。

那时人民公社正在大干快上,老槐树下是社员们学习语录的好地方。几百名村民聚集在树下,听大队主任传达最新指示。大家群情激昂,喊声震天,树上的小鸟就扑愣愣全飞了。早晨天还没亮,洪亮的钟声便会从老槐树下传来,大家披衣带帽,趿鞋挚锄往树下跑,生怕上工迟到了。白秀的男人不在家,两个孩子缠着她,老是一路小跑地边系口子边梳头发,成为队长训斥的对象。白秀长得很好看,细细的脖颈上一头微微泛黄的长发,脸蛋白得象三月的梨花,携露带雨似的,散发出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关队长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平日里喜欢教训人,批评的重点是女人,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媳妇,更是他重点批评的对象。白秀人长得漂亮,衣着也很特别,身体凹凸有致,腰肢一扭一扭的,象剧团里的演员,走起路来胸部晃来晃去,让男人心跳脸红。天阴下雨的时候,人们不上工,便可以听见从她家里飘出来的歌声:“我站在在圪梁上哥哥你在沟,看中了妹妹你就摆一摆手……”

那时间我们还小,不知道事情的曲直。往往白秀在前面走,我们便在后面喊:“村里有个小妖精,一天到晚想男人;想着男人睡不着,躺在床上乱呻吟……”白秀的脸变得通红,低低地骂着“绝死鬼”的话,就加快了步伐,扭着细腰,逃也似的,匆匆离开。我们哄然而笑,笑得泪珠在眼眶里打颤颤。晚上一帮小孩在槐树下做迷藏,直玩到昏天黑地,被大人拽着弄回去。月亮上来了,斑驳的阴影就落了下来,悉悉碎碎的,有一些神秘。不知是谁倡的头,我们便心照不宣地往白秀家走。四周静极了,大一点的孩子于是就学狼叫,“——呜呜呜”,听得人毛骨悚然,于是就听见压抑的孩子哭声,接着象被什么东西堵上了,想来白秀也吓破了胆。听大人说她小时候跟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玩,狼突然把中间最小的一个叼走了,后来她一听见人说狼就尿裤子。月亮越爬越高,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去了,梦中还在嘻嘻地笑。

我家就住在老槐树下。每年夏天,老槐树像撑开一把巨伞盖住半个庭院,弯弯的槐树虫一扭一扭地在细细的丝线上舞蹈,猛不丁落在脖子上,冰凉。邻里的几个媳妇坐在树下,围着槐荫说长道短。斑驳的阳光挤过叶隙落在一张张生动的脸上,她们一会窃窃私语,一会哈哈大笑。白秀永远是她们谈论的话题。她的男人回来了,她们会窃窃私议,说晚上有人听见白秀的啜泣声,一定是男人打她了。如果有一段时间没看见他回来,她们便怀疑男人一定在外面有了相好,不要她了。白秀的婆婆很厉害,她早年丧夫,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做工后被留了下来,成为村里第一个吃公家饭的人,婆婆很骄傲,整天一副青青的寡面孔,媳妇从来不敢正眼看她。男人很少回来,回来也不多呆,亲亲孩子,看看老娘就走,甚至不过夜,这就给村里的妇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眼见得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白秀男人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他是什么模样,我甚至记不起来了。秋天的时候,老槐树便伸展开无数只手臂,密密麻麻的叶片间,开满簇簇槐花,黄中泛白,郁郁香香地弥漫庭院。一帮伙伴立于树下,站成排,然后听一声喊,大家争先恐后地往上爬。我总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爬到最高处,然后俯瞰整个村落,看家家炊烟缭绕,玉米金黄一片。槐子是一种中药,我们于是大把大把地折了下来,凉于院中,待晾干后拿到医药公司,总能凑够下半学期的学费。槐花还没有熟的时候 有的孩子就上去摘了,被队长一顿臭骂,连滚带爬地从树上下来了。那时全国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大人们是不敢对抗的,小孩们上树,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一次,我为了摘一朵枝梢的槐子,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树下是瓷实的路面,我紧闭双眼,耳边生风,觉得下坠了好长时间,却落在一团绵软的东西上。原来白秀正好路过,她一个箭步上前就将我揽在怀里,自己同时也被砸得倒在地上,结果胳膊骨折,好长时间不能下地。想起自己对她的恶作剧,我脸红心跳,从此远远地看见她就躲了起来。

记得有一次跟母亲怄气,一个人跑出来后便躲在树洞里,不觉就睡着了。朦胧中,听见外面人声鼎沸,母亲带着哭音喊着我的名字,一条村的人都起来了。我匆忙应了一声,借着月光从树洞里走了出去,他们大吃一惊,说树里什么也没有呀,你在什么地方藏着?!我知道他们找不着,便谎说藏在树上,他们不信,说一定是老槐树成了精,上次你从上面掉下来不死,现在又把你藏起来了。第二天,母亲弄了二尺红布挂在树杈上,父亲对着老槐树磕了三个头,烧了一柱香,然后把我“系活”在树上。

树下有口井,深不见底,有时仅能在上面看见一小块镜片似的东西在晃。井索有一百多米长,盘在那里厚厚的一圈,光溜溜的冒着热气。每天天还没亮,小鸟便开始唱歌,闹哄哄的能把老槐树抬起来。天放亮后井台上就热闹起来。男人们排着队绞水,木桶撞在井壁上发出沉闷的声音。这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刻,大家肆无忌惮地开着玩笑,说着小孩听不懂的浑话。白秀站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想走又不能走,大家便嘻嘻哈哈地给她添满了水,看她扭着细腰一闪一闪地晃。关队长没有儿子,看见男孩子便要摸“雀娃”,孩子们嘻嘻哈哈地东跑西窜,最后还是让他摸了。关队长很高兴,这一天在地里大家便能听到他的笑声。有一次我跑到井沿上,他要摸“雀娃”,我不让,说怎么不让人摸你的“雀娃”?关队长看了一眼身后的白秀,脸涨得紫红,半天没说出话来。白秀说:“憨娃子,你咋跟大叔说话哩?大人跟你开玩笑——你一满憨着哩!”

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树下凉快极了,成了孩子的乐园。躲在树洞里做迷藏已经不再稀奇,顺着树洞爬上去看书,才是一件最惬意的事。我常常在上面忘记了吃饭,从艳阳高照看到月明星稀。晚风习习地吹过,槐虫不经意地就落在脖子上,凉凉的蠕动着。知了声声,小鸟悄悄的躲在树荫里休息,四周静极了。远处的喇叭声时隐时现,很悦耳。于是我们就趴在树杈上数小卧车,一辆,两辆……惊诧于那么高的一点空间,人在里面怎样座?里面又坐些什么样的人呢?老槐树成了我们对外嘹望的窗口。有时,歌声袅袅地就飘了过来,凄婉而哀楚:

正月格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上红灯,

红灯挂在哎大来门外,

单等我五哥他上工来。

六月里二十三,

五哥放羊在草滩,

身披蓑衣他手里拿着伞,

怀来中又抱着放羊的铲。

九月格里秋风凉,

五哥放羊没有衣裳,

小妹妹我有件哎小来袄袄,

改来一改领口,你里边儿穿上。

太阳很好的午后,暖暖的日头便肆无忌惮地落下来,角角落落都明亮起来。

这时,远远的玉米地里忽然一阵乱动,细看时,一个男人正对女人动手,女的很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抵抗一阵就倒下了,消失在稠密的青纱帐里。我们很吃惊,以为是有人在偷生产队的玉米,于是溜下槐树,直奔玉米地。走到跟前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原来是白秀和关队长“打架”,两个人滚在地上难解难分。队长很费力的喘息着,白秀发出好像很痛苦的呻吟声……孩子们赶快往家里跑,告诉父亲自己看见的事情,被父亲重重的打了一巴掌,不让乱说。小孩就委屈得直哭,为白秀愤愤不平。

白秀的男人后来接走了母亲,没有再回来。听说他在外面成家了,不要白秀了。我们常常看见她在老槐树下哭泣,哭得人心颤。晚上的时候还能听见她的歌声,凄凄戚戚,听得人难受。

“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在那冷窗台。

拿起一根针来想纫一根线,泪珠珠遮住院就看不见。

清双扇扇门单扇扇开,叫一声哥快回来。“

麦收的时候,雷电交加,老槐树被电劈折了大枝桠,白晃晃的耀眼。上工的铁钟也掉了下来,滚到旁边的沟渠里了,从此就再也听不到当当的钟声了。因为那时已经包产到户,大家不用集合都知道自己应该什么时间上地,因此就再也看不到钟声一响群鸟乱飞的景象了。树洞在那次电火中又烧了一次,黑糊糊的,剩下薄薄的一层,却照样枝繁叶茂,槐花纷飞。后来,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小鸟越来越少,至后来销声匿迹,一只也见不到了,老槐树从此真正地寂寞起来,默默的在那里苟延残喘。冬日的斜阳透过树杈洒了下来,懒洋洋的没有一点温度。起早拾粪的拐子爷突然在巷道中大喊起来,惊醒了熟睡的人们——白秀的尸体在槐树上荡来荡去,好像早已僵硬。妇人们尖叫一声就跑了回去,从此晚上不敢从这路过。晚上的时候有人看见白秀站在老槐树下唱《五哥放羊》,一袭的白衣白裤。后来,老槐树就被阀掉了,据说阀的时候树里流出了血,把人们都怕了一跳,阀树的人也从此一病不起。多少年后,我又回到了故乡,偌大的院子,没了老槐树浓浓的荫凉,显得一下子空旷起来。晚上一个人站在门口纳凉,隐隐地就听见那歌声飘了过来,很遥远,很遥远,虚无飘渺,却又实实在在。古老的槐树彷佛就在眼前晃动,影影绰绰的。钟声就在这时响了起来,一树小鸟扑愣愣地飞起来了,顷刻便无影无踪……夜凉了,薄薄的雾气弄湿了我的脖颈,一如当年那葱绿的槐虫在心里蠕动,让我不能平静。月亮孤凄地挂在那里,冷冷清清的,很单薄。四周一片朦胧。踏着月光,我回到了家里,轻轻的开门,月光跟着我也走了进来,地上一片灰白。妻子醒来了,嘟囔了一句又睡着了,我却没有一点睡意。听说前年白秀的儿子回来给母亲迁坟,在村里过了一场大事,请了全村的人吃饭。儿子在老槐树曾经生长的地方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找到了当年伐倒的老槐树,锯了一节带回去了,从此没有再回来。关队长也老了。听说他曾在白秀的坟上哭过,被婆姨拉回去,从此象换了个人似的,很少说话。老槐树伐倒后先是做了大队宣传室的大梁,晚上的时候就听见房里有人唱歌,并伴有咚咚的钟声。后来房子拆了,放在村西的路口上,没有人再用。

那晚,很好的月光。我一夜无眠。

  原载《散文百家》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61300号

内容简介:《南泥湾》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50余篇散文,涉及对历史、人文、社会、自我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记录了作者近20年来行走的足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风景,洞悉历史。作品通过对亲人及童年的追忆,弥漫着故乡的血统。作者通过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深刻描述,抒发了苍凉的悲悯情怀,触摸这个时代人性的温度,读来令人潸然泪下。饱蘸浓重的笔墨,不仅关怀温度,关怀气息,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美文》《散文百家》《海外文摘》等报刊上,入选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高鸿,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县。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陕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北文学》期刊主编。2005年开始,先后在《延河》《长城》《清明》《北京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20集电视连续剧《血燃烧》等3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网络点击率超过4000余万次,被新浪网评为“2006年十大重磅经典小说”,小说多次再版,销量超过10万余册;《农民父亲》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血色高原》在《文化艺术报》等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青稞》先后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播出,颇受好评;中篇小说《爱情规则》获陕西省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最佳作品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报告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2013年度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大学语文》(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散文大系》《2013年中国最美散文》等国内多种版本。

微风轩书香社,专注签名书,欢迎入住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最散文】高鸿:年是一种旅行

    作者|高鸿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近了.似乎昨天刚从老家过来,一转眼又得转回老家.年是孩子期待己久的朝阳,年是亲情集结的牧场,年是守望村庄的老人分享的年终红利,平日里再多的电话都不及回家团聚的实惠. ...

  • 青草地:又闻槐花香

    又闻槐花香 作者/青草地 一排美丽的紫花槐,迎着初夏的热情,紫云一般,缥缈在校园. 翠绿翠绿的槐叶滤过阳光,那么轻盈透明,薄翼似的佑护着一树深深浅浅的紫.未开的,月牙一般垂挂着,又如叶叶远征的帆.盛开 ...

  • 故乡的槐花又飘香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故乡的槐花又飘香 作者:姜佃广 "人间四月芳菲尽,故乡槐花始盛开".在其他 ...

  • 诗歌:故乡的老槐树 | 竹风梅影 主播 | 张秀明

    再不点蓝字关注,好声音就要飞走了哦 长风文艺 咏梅 文/竹风梅影  故乡的老槐树 象一位慈祥的长者 在村口伫立五百年 静默不语 它目睹这块土地上的儿女 耕耘劳作  生生不息 又怀揣乡愁 难舍难离 离别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花儿坡上遇见开在岁月里的槐花

         "永和系列散文"之一     编者按 山花烂漫的五月,"周末散文五人行"应邀赶赴春天之约,来到山水天地之间的大美永和,五个人闻着槐花香,踏着黄河浪,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故乡渐行渐远的树

    故乡渐行渐远的树    江苏 王俊章  我的故乡在苏北平原,树种很多,但留在记忆中的树屈指可数,想起树名或看到图片能让我怦然心动的更是寥寥无几. 楝树 故乡的楝树很少,记忆中好像只有两棵,一棵长在通往 ...

  • 高鸿专栏◎散文: 我的老师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我的老师 文/高鸿 想起来,这一生中遇到的老师还真不少.有启蒙之师,有知遇之师,更多的则是在某些方面给予我帮助的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呢. 杨柳岸 杨柳岸是我的老师, ...

  • 高鸿专栏◎散文:那年的月亮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那年的月亮 散文<那年的月亮>入选<大学语文>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年入选 ...

  • 高鸿专栏◎散文:关山行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关山行 文/高鸿 我们有幸参加了关山草原之旅.出发的时间定在下午,我们迎着夕阳上路,带着满车的欢声笑语向西而去.一出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收的丰收景象,大片的麦浪正 ...

  • 高鸿专栏◎散文:怀念一位没有见过的亲人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怀念一位没有见过的亲人 文/高鸿 人生值得留恋的事情很多,值得怀念的亲人也很多,然而我的许多亲人却是我从未见过的.--比如爷爷,比如奶奶,比如三叔.四叔.姑姑.舅舅和 ...

  • 高鸿专栏◎散文:世间有大美——登太白山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世间有大美 --登太白山 文/高鸿 年少的时候,我的心灵不堪黄土高原沟壑的束缚,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长大后走过了太多的地方,许多所谓的名胜感觉大同小异,看久了,心就累 ...

  • 高鸿专栏◎散文:永远的美猴王

    永远的美猴王 文/高鸿 六小龄童说,哥哥的这句话影响了他一生,也改变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后来,等到他用了17年时间完成电视剧<西游记>,该剧创下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在13亿中国人中几乎 ...

  • 高鸿专栏◎散文:大美安康

    大美安康 文/高鸿 生在陕北的人,对秦岭以南的感觉是神秘的.那里气候温润,四季常青,动植物繁盛.从课本上我们知道,秦岭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中国大陆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这条横亘在秦地上的巨大山系, ...

  • 高鸿专栏◎散文:童年的鱼

    童年的鱼 文/高鸿 因为出生在黄土高原,常年缺水,吃水都要到很深的沟里去挑,所以从小对海洋生物充满好奇,首当其冲的就是鱼类了. 那时候,我还没有见过真正的鱼类,只是在彩色的图片里见识过.图片里的鱼各种 ...

  • 高鸿专栏◎散文: 灵魂栖息的地方

    灵魂栖息的地方 文/高鸿 1985年的初夏,我离开了生我养我二十年的家.带着挣脱黄土地束缚的兴奋,一路狂奔,从富县到延安,再到深圳.北京.威海--最终,我把家安顿在西安这座城市.最初的日子,因为频频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