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红柯】范超:他是活活写死的
他是活活写死的
文/范超
红柯的去世,令人哀痛。作家贾平凹亲自到红柯家中吊唁,“红柯是我敬重的朋友,他的创作正处于旺盛的成熟期,他的突然离去,令人难以接受,万分悲痛。”他评价道,红柯是一位了不起的杰出作家,他的创作是不朽的。红柯是个大气的人,潜心创作,宽厚待人,相信他的作品会长存于世。
红柯老师走了——
这个突来的消息,打断了我们正在探讨的话题。摆在桌上的计划,几个头脑的风暴,一下子都没了意义。外面,春阳正好。一个人,再也看不到。
打开手机,早已刷屏。几个未接来电,其中一个是我和红柯老师共同的朋友——青海省作协副主席杨廷成打来的,不用回,都能想出他的不相信。而从他随后给我留的几条私信里能看出,显然,他已确证:
——他是活活写死的。
——他真是太拼命了,福兮?祸兮?
——我春节时还给他说,你再缓两年,保养好身体,就是从此停笔,你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他呵呵一笑。
——我们相识于二十年前,这么多年来,我每次都在劝他,好好生活,别太苦了自己,他不听。真是没享个一天清福啊!
显然,他已深恸——而我们,与红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秦地文化人,惊悉如此噩耗,何尝不是个个悲伤的难以自已。
丝绸之路上的大地歌手——红柯奔走丝绸古道,无惧风霜。坚守写作三十年,不改初心……首先是敬畏苍天部分,主要取材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以及民族风情。其次是关于大西北的人和自然的故事。再次是文学的西部精神,是关于文学的随笔。
散文集《龙脉》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作者作品的最动人之处,是把大漠孤烟直的边地与特有的民族风情糅合在一起。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地域不同,形成了艺术创作风格的不一样。红柯是从泥土中滚出来的作家,他的创作风格与他客居新疆十年的生命体验融合在一起,带有新疆边地人民特有的气质,那地方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其魅力就在于他用绚烂多彩的文笔,用他特有的道德观和历史视角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奇异的新疆地理、风俗、民族生活方式的画卷,使他迥异于同在新疆的作家周涛,形成了只有红柯才有的风格特色。民族的风俗民情比自然景观具有更深层的心理和文化蕴涵,它们构成一个民族的面貌……
红柯老师是陕西文坛的中流砥柱顶梁人,他的文学成就,就在那里摆着,因之,作为晚辈后学局外人,作为陕西师大毕业生,我对他崇敬有加,甚至崇敬到远而敬之,但我多次在旧书市、在新书店偶遇到过他,每次他都会饶有兴致的给我看淘购的书,我知道他新一部著作的细枝末节肯定就在其中。我也常在文化活动中看到他,铿锵读稿发言,憨厚微笑沉默。他还曾两三次托付我为后辈找工作,其中一位是他的学生,能感受到他谨遵着的师道精神。在我的短信和微信里,保留着他不断发给我的诸多有关陕西文学的信息,其间洋溢着他的炽热的爱,贯穿着他的浓烈的情,以及由文学带给他的、笼罩在他心头的、那一股子难以遣散的、巨大的孤独。
总觉得来日方长,但就在我们猝不及防间,在红柯的意想不到间,劳累的红柯,嘎嘣一下走了。竟然,不留给我们一丁点充分解读他的机会,就绝尘而去,空留巨响。
同事们一顿感慨,下班了,留我在办公室嗒然独坐,我看着朋友圈里“红柯兀立荒原的树”,2017年8月12日加上,才短短半年啊,树怎么说倒就倒了呢,这个名字,我又怎么能够删去?
——杨兄说:我真是给他说过多少次啊,每一个人,从来不只是他自己,你是他们人生的骄傲,也是生活的支撑,珍惜生命,因为你的亲人们需要你!可是他为啥就是听不进去呢?
面对如此亲者痛,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这世上有一种人,可能就是带着某种要干大事的使命来的,在基因里,在血液里,随时激荡着,始终翻腾着,常常自加压力,根本停不下来。而一旦停下来,就成了殉道者。
天生红柯、天收红柯即如是。
红柯不死,他必将在他的传世作品里得到永生。
——(全文千字)2018年2月24日星期六晚六时半匆匆于曲江,以此纪念今晨一位永远西去的文学骑手。
范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当代杰出的青年诗人、散文家、地域文史专家、文化产业践行者。2007年至今,先后出版《范超散文》、《曲江记》、《故乡空远》等专著19本,主编或参编《诗韵长安》等专著近50本,作品入编《年度中国散文选》《中学语文课外读本》等百余种选本。作品相继获全国孙犁散文奖、全国鲁藜诗歌奖、全国十月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陕西柳青文学奖等30余项。其中,散文集《土天堂》获全国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入围全国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他还是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首批青年文艺家、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是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命名的贾平凹先生首位文学弟子。
骑手执火西去——缅怀纪念版红柯中短篇小说集《刺玫》《扎刀令》《昆仑山上一棵草》即将面世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长安日】
红柯(1962年6月7日—2018年2月24日),本名杨宏科,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红柯曾漫游天山10年,一生著有12部长篇、35部中篇、100多篇短篇小说及300多篇散文,总计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大河》《乌尔禾》《生命树》《喀拉布风暴》《阿斗》《百鸟朝凤》《太阳深处的火焰》等,中短篇小说集《美丽奴羊》《太阳发芽》等,随笔集《手指间的大河》等。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陕西文艺大奖等,作品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淡去之时,我们就惊闻噩耗,红柯老师的离去是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为了缅怀纪念西去的骑手红柯老师,我们推出了他生前签约的最后一套作品,这套作品涵盖了他多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结集为书,分别为《刺玫》、《扎刀令》、《昆仑山上一棵草》。
01
《刺玫》
本书是著名作家红柯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红柯横跨1985——2013共计4篇中篇小说与9篇短篇,包括《父与子》等旧作和《社火》等新作,充分展现了红柯小说创作实力。红柯是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家,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说红柯想象和书写万物的神性、人的神性,那是巨大的梦想,是美和壮丽,是无尽的孤独,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激情洋溢地肯定世界,但这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世界不屈的神视和质疑。
02
《扎刀令》
《扎刀令》收录著名作家红柯的中篇小说9部,红柯的小说有着特别的质感,代表了本丛书想要达到的范本水平。其创作接得西部广袤原野的地气,充满了边地多民族聚居地的野性与阳刚,字里行间浸染着浓厚的史诗般的壮美与温情,是作家个人在西部生活感遇之下率性而真挚的放歌。本书具有极强的收藏性与阅读性,作品中展现出了红柯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作为在一定意义上反思工业文明的作品,它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先锋文学”占比很高的主流元素:残忍、疯狂、复仇、荒诞、梦幻、血腥、肮脏等等,而是以崇高和优美来显示自己的写作风范。那久违了的崇高感、神圣感、想象力、诗意性扑面而来,在厚重之外,显得清洁而又清新。陕西、新疆乃至中亚各地人文风情、民俗和地域色彩的描写,可谓惟妙惟肖,被简洁而个性突出地传达了出来。
03
《昆仑山上一棵草》
本书来源于他多年的生活历练,形成了一种奇诡、瑰丽的小说意境和生活图卷。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说红柯多血且血热,他在沙漠、岩石、羊群、野狼、奔马、飞翔的鹰以及大雪的冬日和雪夜的火炉中感到了流畅奔涌的热血。血的热度是作为小说家的红柯写或不写的根本缘由。本书横跨1993——2008共计15年间的20篇小说,包括《星星铁》等旧作和《霍尔果斯》等著名作品,充分展现了红柯的短篇小说创作实力。
红柯老师是西部文坛的骑手,他手执玫瑰飘然远离,正如他笔下写到的那样:“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希望中得救……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而这套缅怀纪念版的丛书,正是我们为了纪念红柯老师而所能做的最后也是最好的事情,红柯老师生前将最后一套作品集托付于我们,如今我们也将它托付于广大读者,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深深的怀念他。
【今日头条】丝路歌者、天山文学骑手红柯去世,享年56岁(附:红柯文学作品展示——从关中到天山,从诗歌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