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待2030年,再回看新冠年十周岁

2009年11月30日那天,一个“姓”哲学的孩子从主管部门那里获得了出生证。于是,叫什么名字,谁来抚养长大?能否活下去?将他塑造成怎样的个性?都成了抚养者事先要操心的事。

今年,这个诞生在2010年世博年7月19日的孩子——《哲学分析》杂志迎来了10周岁。11月“世界哲学日”的第二天,沪上哲人团聚卢湾区顺昌路可以看黄浦江的编辑部为少年庆生,他在9岁时就跻身于核心期刊之列,不可不谓英雄出少年。而许多出生时的秘密至今才揭晓——当年是嫁接了一家叫《少女》的青春杂志的刊号,才开辟出中国哲学核心杂志的另一番天地,归属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少女》杂志还有一个诗意的刊名:花与爱丽丝。上海社科院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就成了他的养父养母,作者群供给成长养分,编委会主任潘世伟将一众人马称为“学术共同体”。如今,《哲学分析》总编辑童世骏,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为10岁庆生写下《哲学,如何让世界更美好》,而当年出生时的贺文是《哲学,让世界更美好》,而庆生会上,哲人们谈的更多的是未来十年的期许。

2020年11月20日迎来创刊10周年时(上图)2010年7月19日发刊式犹在眼前,(下图)

约稿门槛:C刊不是唯一标准,以谁在《哲学分析》发稿为荣

获得出生证的一个月内,时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的童世骏总编为孩子的取名煞费苦心。左边是中国期刊界的哲学C刊大孩子们:中国社科院属下《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广州的《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还有至少8家以书代刊的二级高校哲学系如北大《哲学门》,人大《哲学家》,武大《哲学评论》,右边是国外哲学杂志的名字。几个来回,最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范蔚文建议的《哲学分析》这个刊名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的通过。

《哲学分析》至今已出版11卷63期

*如何向名家约稿?

如何脱颖而出?谁都会想到向名家约稿。编辑部聘请了各大高校哲学系的主力军作为编外力量。“当时,还给我发了红红的聘书。”孙向晨记忆犹新。吴晓明的记忆里那几年,总编童世骏逢人碎碎念的就是他襁褓里的孩子《哲学分析》,“让作者们不以给C刊供稿为荣,而以给《哲学分析》供稿为荣!”武大的郭齐勇听了鼓动,投去大作《儒家文明的教养的意义》;北大的康德、韦伯研究专家韩水法还记得童主编带队来求稿,他被英雄主义的宣言感染,赐稿《展开:关于启蒙历史一个侧面的考察》。

作为总编的童世骏自然是激活自己海外资源,作为国内知名的哈贝马斯研究专家,他直接给哈贝马斯去邮件,称自己要办一份有分量的哲学杂志,不久哈公就赐稿《宗教、法律和政治——论文化多元的世界社会中的政治正义》;“哈贝马斯后来把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演讲稿给了我,他还抱怨时间太少,很多内容没有展开。”以后十年中,哈贝马斯九十岁演讲等重量级稿件都能在《哲学分析》上第一时间看到。“哈贝马斯前后给过好几篇稿件。”

哈贝马斯与他所撰写的《宗教、法律和政治——论文化多元的世界社会中的政治正义》

*第一期的炫目阵容

作为首刊,童世骏的挪威导师著名的北欧哲学家希尔贝克也送来了稿件,托马斯·博格如约给了《康德眼中的公正世界秩序》。就这样,除了这些,第一期,阵容强大的海内外大家云集:陈嘉映、王庆节、杨国荣、江怡、倪培民、陈亚军、普特南、苏佩斯……2009年年底助理研究员张志宏在人大读博,眼见着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的师兄们频繁来京,居然结出这么丰硕的成果。首期的强大阵容还得力于一些热心者的捐助,一位曾经是优秀青年哲学教师的企业家提了塑料袋里装的五万元钱直接从银行来到编辑部,另一位对人文学术的兴趣和造诣都很深的企业家更是慷慨解囊数十万,这让行政拨款有限的杂志在初创阶段并不捉襟见肘。

《哲学分析》第一期堪称“思想的盛宴”

*也常常经历抢稿失利

当然,约稿并不总那么顺利。时任杂志常务副主编的成素梅不仅亲自挑选和翻译国际著名哲学家的文章来救急,而且还不计数地为年青作者亲自修改稿件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向国内学者约稿更是她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任务。特约编辑应奇清晰得记得他去武大访友,和几位哲学人酒过三巡,摊牌要约稿,一人热情高涨,夸口道:邓晓芒下午刚在大会上做了一个劲爆的演讲《从康德哲学批判儒家的乡愿道德》,我去邀。应奇惶恐不安,《哲学分析》可不是C刊,邓晓芒这样的名家可会赐稿?第二天传来消息,稿子已被某名刊约走。华东师大学报常务副总编付长珍感慨,这已经是“抢稿”的年代,但无论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哲学分析》像哪吒一样少年出世了。同为养父母阵容的何锡蓉、方松华、王为松、范蔚文也曾捏着一把汗,如今暂时松了一口气。

*不仅仅是办一份C刊

作为总编辑,童世骏有一个心愿,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是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同一年加入了FISP(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业界最高专业团体联盟)的仅有的两家机构。而由20世纪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担任首任专职副所长的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哲学所主编的杂志《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研究》有着很好的学术口碑。尽管全国有不少高校出台的二级期刊,但是上海更或长三角地区却始终没有一本哲学的核心刊物,正是看到理论思想界的重要引领作用,这样的一本重量级的学术专业杂志也呼之欲出,无论是顶层的果断布局还是业界的期盼。“从综合期刊而言,我们希望人们会说‘北有《哲学研究》,南有《哲学分析》’。”在展望未来中,与会学者发出了这样的期盼,而十年前的布局无疑是很好的先手棋,才使得今天的展望有了扎实的起点。

今年,《哲学分析》杂志的“养父母”——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续签合作协议

告别独唱:争鸣栏目、开辟当代名家思想研讨,对唱到组唱

后来者须破局方为先。如何在众多兄长的大家庭中显出个性?在今天学者眼中,杨国荣赞誉“用分析等严谨的哲学方法来做哲学,符合哲学的学理特点”或许是业界的代表性口碑。

*前沿性和当代性:打破学科二级分类,以问题主导各视角回应

在《哲学分析》的实际当家人、主编成素梅看来,杂志的最大特点是前沿性,体现在打破学科分类,以问题引领组稿。作为舶来品的哲学学科,从1920年代引入中国高校后,就逐步形成目前以中西马为主干、加上科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大致学科布局,但综合性哲学杂志由此而形成的这个学术纹理,被《哲学分析》打破了。栏目设置中的第一个就是“哲学专题讨论”,以记者手头随意翻开的2016年第二期为例,该刊有四组稿子聚焦这个专题,当首的是杨国荣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当代思考》,接着是潘小慧的《中西四德的对观:伦理冲动的两种道德哲学形态》,第三篇是孙春晨的《超越源自注意权利观的“伦理精神”——樊浩教授“伦理精神”系列论著读后》,最后一篇是樊浩的《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可以看出,针对伦理道德,四篇稿子的作者研究领域有差别,即便是同一领域的伦理学专业,视角也不同。

《哲学分析》最用心的三位顶层设计者潘世伟、童世骏、王为松(上图),成素梅主编和社科院哲学所的元老们陆晓禾、俞孟宣、何锡荣、方松华

“我们提倡对唱,甚至组唱,而不是独唱。”总编辑童世骏这样向记者概括。“这就是我们想追求的‘前沿性’”,成素梅告诉记者,因为需要各种角度来谈,话题的设置也必须有当代性,或者一个传统话题,但解读的视域是最新的当代视角。记者随手翻到2014年第三期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从标题看得出是由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第三版)引发的讨论,四篇文稿中,两篇是日本学者的回应,一篇是内田弘的“《资本论》的构成原理是什么?”,另一篇是新田滋“马克思研究的新视域”,第三篇是孙正聿《“靶子”·“灵魂”·“血肉”:〈哲学笔记〉和〈回到列宁〉》,最后一篇是张一兵的《学术构境:难以进入的异质性思考空间》。

现场哲人云集,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中)说,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即将完成,要交给“未来哲学”的构建者们

*各层面的交叉性:随笔、访谈、论坛与讲堂,开拓到日常生活

另一个特色是交叉性,体现在《随笔与访谈》及《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栏目。成素梅认为,前一个栏目是开阔的交叉性,后者则将交叉性的视野拓宽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创刊号中的《随笔与访谈》中,就刊发了陈亚军在匹兹堡大学访学期间对当红实用主义哲学家布兰顿的访谈。在《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专栏下,例如《专家还是砖家——由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引发的哲学思考》,《论友谊的“正当性”——一个托马斯主义的回答》,从标题即可知一斑。

除了相对面对面的约稿组稿外,《哲学分析》杂志社还坚持做论坛和演讲。至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0期的论坛,在论坛中,也有一个创新——当代学者思想的研讨,比如杨国荣的史与思当代中国哲学视域,陈嘉映哲学思想30年批评和回应,俞吾金学术思想全国研讨会,耿宁心性现象学学术讨论会等,并且每次论坛都是在不同的高校哲学系举办;当然论坛对时代问题的呼应也相当及时,甚至是引领性的,比如2013年有“从辩护到审度:科技时代如何看待科学”,2014年有“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2017年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反思,2019年有“当代社会的伦理挑战研讨会”。在已举办的11期讲堂中,主要是延请国内外颇有声望的某一学科的带头人做主题演讲,海外学者居多,偏重最前沿动态。

《哲学分析》讲堂主要邀请海外学者主讲,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下一个十年目标:技术+疫情下,哲学,怎样让世界更美好?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的任务是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在创刊之初,陆晓禾清晰地记得总编辑童世骏这样诠释这句话: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研讨会展望未来时,童世骏进一步诠释,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年,汉娜·阿伦特出版《人的困境》一书,“从我们最崭新的经验和我们最切近的恐惧出发,重新考虑人的境况”,而当今时代进入了数字-技术时代,叠加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通过重新考虑人的境况之未来变化的趋势和限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人类能力和人类责任,可以作出更合适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代成员之可持续、有尊严生活的合理安排。”

简言之,“哲学,怎样让世界更美好?”成为下一个十年的目标。

童世骏为《哲学分析》所写的发刊词题为“哲学,让世界更美好”,十年后他再度寄语“哲学,怎样让世界更美好?”

尊老扶幼:“6070”工程见效,9年进C刊背后的每年有进步

目标建立在现实之上。虽然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家更注重学术期刊的实际口碑,但硬荣誉更是口碑的见证。“每年我们都有一点点进步,有点小惊喜。”成素梅点题,这份光荣榜更像进步榜。第二年2012年杂志就冲出上海社科院,成为“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4年编辑部被评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接着2017年就进入南京大学的了CSSCI扩展版目录,2018年,被列入中科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扩展版目录,2019年被列入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与会的本地学者一样,江怡在第二年就给了很高的评价,“无论是对哲学学科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哲学分析》杂志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平台,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哲学研究和哲学传播的方式。”

《哲学分析》十年来屡创辉煌,江怡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6070后的编者作者是否成为了骨干?

作为办刊的初衷,潘世伟坦言,当初有个6070工程,就是想推一批60后和70后的年轻人到学术领军岗位。创刊元老的韦海波就是这样一位培养对象,在中山西路的社科院分部,他的悠扬顿挫的古琴声,也像《哲学分析》的魔笛一般,吸引了一批同龄人到来,在此谈天论地,约稿切磋,团结了一大批年轻的作者群。如今的副主编韦海波以创刊契机和稳健发展为核心词总结了创刊十年的心路和成果。

“作为编辑团队一直非常稳定,到这几年才有所流动。”成素梅认为,面对一个如陈嘉明所赞誉的“起点高、视野广、话题新”的学术杂志,最大的凝聚力的是情怀。不仅是编辑部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也带动了整个哲学所各科室的年轻人,张志宏、施璇、赵琦、计海庆等都义务打工,也收获“无形资产”。全程参与的韦海波告诉记者,“论坛初衷之一是促进国内哲学工作者之间的相互阅读,而不是只阅读洋人、古人;在讨论前沿和跨学科热点问题时,也侧重跨专业的、代际间的、跨文化的讨论。”这些都是一种无形资产。

会场后排的年轻的面孔来自哲学所各科室,杂志陪伴着他们成长

早期约稿注重作者群的大咖性外,也非常侧重培养潜力股。应奇在开完十周年庆祝会后,因记者的追问便情不自禁在澎湃上撰文《成为读者——〈哲学分析〉十年》,栩栩如生地回忆约稿的种种情形和情趣,例如如何跨洋跨洲与另一位特约编辑黄翔组到韦尔默教授的纪念组稿。他告诉记者,诸如邓晓芒等大佬抢稿遇挫后,他就及时“扫荡”了一批在海外留学的博士和一批翻译学者,当年在海德堡大学读博、现在在上海交大哲学系副教授的陈勇就曾是他的目标对象。栏目《动态与书评》给了作者群中的年轻人很大的空间。

特约编辑应奇(右一)和黄翔(右二)和人民社编辑于力平,三人有着诸多的约稿故事

*为更高期许,我们可以走得慢一些

进入C刊后,杂志的心态年轻更要体现在最初提出的“学术立身,质量办刊”的办刊理念,继续坚持“追踪哲学前沿,促进哲学对话,推动哲学发展,彰显哲学智慧”的办刊宗旨。成素梅告诉记者,目前杂志也是采取国际通用的匿名评审制,“这里,没有为学年龄的长幼,只有学术价值的朝气,那才是通向未来的希望所在。”孙向晨提出希望,未来十年哲学要面向世界、面向人类,在细化组织、专题研讨上进一步,让这块上海哲学界的窗口再度跃升。郁振华指出,巨(剧)变时代有一种哲学的饥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学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坦然面对古人和西人,从容发挥自己的才智。《哲学分析》应该以中外哲学名刊为榜样,办出自己的风格来。

面对学术共同体中同仁们对品味、原创性、学派的殷殷期许,十岁少年杂志《哲学分析》的养父代言人童世骏笑言:杂志可以走得慢一些。所谓慢一些是指在争取各种引用率、荣誉的硬性指标上。慢是为了遵循学术发展规律,诸如哲学为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树立起相应的学术尊严,为了和例如纽约大学全美第一的哲学系充分交流后树立起更高质量的学术深度和厚度。

特约编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中)和华东师大哲学系原系主任郁振华(左),对杂志深怀感情并寄予颇高期许

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是在1665年诞生,名曰《学者杂志》,当年即诞生了第一本哲学期刊《哲学会刊》,在经历过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北大)召开,在经历了2020年新冠这样的无国籍病毒的应对和思考,哲学又将担负起原初的使命——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思考,而走过十年的少年杂志《哲学分析》必将凝聚更多中外哲人的思考,待20年回看时露出欣慰自信之笑。

2021年《哲学分析》的最新版式

文汇讲堂工作室李念与讲堂嘉宾陈卫平教授合影留念,沪上多位哲学领军人物都曾做客文汇讲堂,提升了城市文化的高度

作者:李念

现场图片:周文强  部分来自主办方PPT

编辑:李念 刘郑宁

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吴国盛:科学应该有一颗超越功利的心

    在我国的科技哲学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活跃着一位年轻的学者.他15岁从湖北考上北京大学,就读空间物理专业:19岁从物理转向哲学,进入北大哲学系读研:33岁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最 ...

  •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稿件格式模板写作要求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稿件格式模板写作要求 工作了这么多年,作为资深编辑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职称论文写作格式(职称论文的格式一般是题目,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工作单位 单位邮编等,然后为摘要,关键词,正文,结 ...

  • 双核心 | 《东南学术》发文分析

    <东南学术>是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重点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 ...

  • 【随笔】放在哪里都是一流——梅剑华印象

    我与梅剑华相识始于2005年9月,当时我刚刚就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正在筹备"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大会",需要一位研究生代表发言,有人就向我推荐了他.他的稿子经过修改,最后引 ...

  • sci论文能不能早点发表?

    sci收录的是国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受认可度也是很高的,不过sci审稿效率是比较高的,作者要保障自己的论文质量,并且掌握sci投稿的技巧,那么论文也是可以早点发表的,下面学术顾问对此展开详细的介绍: ...

  • 这本双核心期刊,发稿兼及多个学科,审稿仅30天!

       这是 社科学术圈 推送的第2426篇文章 <学术月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创办的三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发稿兼及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 ...

  • 分析哲学的用处

    本文为「分析哲学是什么:问题.方法与意义」线上讲坛系列文字稿.该讲坛由山东大学心智与认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与认知科学平台主办,服务器艺术协办. 一.分析哲学的用处 二.分析哲学的问题 三.分析哲学的 ...

  • 关于“年终盘点”的年终盘点

    对我关注的一些学术类公众号的"年终盘点"文章进行了整理盘点,分享给大家.这其中,有部分社科类期刊杂志的2020年刊文总目录:有学术类公众号年度推文合辑与盘点:有对这一年社会热点新闻 ...

  • 历史上第一部医学杂志期刊——《吴医汇讲》

           中医类杂志期刊是中医学术的交流平台,因为有了中医杂志期刊的存在,中医学术才能百家争鸣,中医学术才能向前推进,现在有关中医的杂志期刊可谓是琳琅满目,既有国家级的中医杂志期刊,又有地方性的中 ...

  • 拒稿率90%,你还在傻傻地写完就投吗?

    就像余老师在学术编辑的婆心:请你优雅地把前人拍在沙滩上所说的: 追女孩子,最怕的不是她拒绝,而是她拒绝得太慢,把你的青春都耗尽了.论文投稿,最恨的不是退稿,而是退稿太慢.在许多作对期刊的点评中,&qu ...

  • 返本开新:《思想与文化》创刊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1年9月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思想与文化>创刊20周年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诠释与理论创作国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