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造风——农信互联:造一个产业互联网新风口
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集团出品,《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公众号
业务咨询:010-58752828转817 ,010-58752828转863
加入粉丝群及杂志读者群:后台留言申请(姓名+公司+职务+联系方式),审核通过后入群
作者:尚艳玲
来源:《洞察》杂志总第43期
作为世界第一的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生猪养殖业产值已占畜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可与其他很多传统产业一样,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养殖业的 “痛点”——质量(结构)、管理和资金这三大难题仍然存在。
在传统行业纷纷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助力行业转型时,畜牧养殖业却被视作互联网化难度最高的最后一片“蓝海”。原因说来也简单,畜牧养殖业要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个体,而不是无生命的其他生产资料,怎样实现互联网化,向科技、向管理、向质量要效益?或者说,畜牧养殖业如何才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催生产业新形态?
华夏基石集团董事长彭剑锋教授在分析传统行业如何+互联网时说过,“过去,传统行业只有‘下半身’,没有‘上半身’,但传统行业有在多年摸爬滚打中积累的‘赢的道理’和管理基础,这是互联网企业极度缺乏的。所以当传统行业主动去+互联网,用传统行业‘赢的道理’和核心优势去聚合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就能形成线上线下优势聚合的产业互联网。”
在大北农“平台化战略、智慧大北农战略、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战略”三大战略下孵化出来的农信互联公司,就是用在农业领域耕耘多年“赢的道理”主动+互联网,在大农业领域,尤其是生猪养殖业的互联网化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
定位:做农业领域的TAA
农信互联定位于做农业互联网的平台企业。这里面,农业、互联网、平台,三个关键词各有内涵。
虽然目前专注于生猪养殖,要把猪产业做透,但农业是农信互联的使命所在,即要用互联网改变农业。
互联网,是扎根于农业的整合型互联网。农信互联提出做农业的“TAA”。
什么意思?即融合腾讯、阿里、蚂蚁金服这三种互联网模式之长,把他们与农业相关的,或者对农业有意义的突出点摘选出来,整合创新成为针对农业产业特点的互联网模式。信息沟通与链接、电子商务以及金融服务平台,是上述三家互联网企业做得比较成熟的几大功能。将这些功能与农业产业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形成农业互联网化。比如基于腾讯微信,农信互联做了一个“智农通”App,把生猪养殖产业链圈成了一个“朋友圈”;类似阿里的天猫平台,农信互联做了“农信商城”,商城上的“国家生猪市场—猪交所”业务进展迅速;相比蚂蚁金服,农信互联有自己的“农信金服”,农信贷、农富宝业务覆盖大多数猪友圈。
而农信互联的一大亮点——农业金融,其核心内涵就是农业电商平台之上大力发展基于农业的场景金融。
图1 农信互联模式
业务模式:大数据、电商、金融交叉融合
数据在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数据从哪里产生?或者说流量从哪里来?到京东、百度或者淘宝去买流量的话,很快就能形成入口,但是可能会泥沙俱下,来的大半不是有效用户。所以农信互联用的是“笨办法”,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以“猪联网”的线上和线下建设为“抓手”,以为养殖企业提供智慧管理服务为入口,自己一片片区域地、一家家企业地去培养流量。
2016年,“猪联网”上有80万用户、120万头母猪、2000万生猪、300亿元交易流水、56亿元的贷款、330亿元的理财,已经形成了业内较大的专业数据入口和规模可观的流量, 在数据的基础上搭建电商交易平台,其中生猪交易平台还有农业部授予“全国生猪市场”资质。最后提供产品化的金融服务,这是农信互联的业务逻辑。
不过,农信互联做的不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而是专家服务型和平台推荐型相结合的电商。农信互联总裁薛素文介绍说,电商平台的代表阿里巴巴最早的搜索式,就是输入“鞋子”或“大衣”,出现很多店面供人选择的模式。农信互联吸取了这一模式的优点,同时根据养殖业的特点,吸纳了技术员、兽医师这些专家型人才,由他们介绍和推荐相关产品并提供配套服务,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平台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专家服务。
但 “牛”了专家“荒”了平台也不行,因为专家本身也有很多选择,不一定要选你这个平台,最牛的是把平台做成养殖户和服务方的唯一选择。就像做网店绕不开淘宝一样,猪联网的目标是做成平台型的推荐电商。“你只要相信农信平台,我推荐什么料,你用什么料,效果不好,你可以给出差评或用脚投票”。
图2 农信互联业务模式
有了客户的积淀,有了流量和数据,产品化的金融服务自然而然地引了进来,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更多的数据和流量。
金融服务:产品化、情景化,形成自循环
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面对“BAT”如“吸金大法”般的金融生态布局,农信互联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实现自我循环,而不是被BAT吸走?
这是考验传统企业“内功”的时候,也就是彭剑锋教授所讲的传统行业“赢的道理”。专业化、规模化、运营系统效率高,这都是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行业“赢的道理”。农信互联正是运用这样的优势——有专业数据,有现金流,有用户规模,所以它能实现支付、结算、贷款的金融服务闭环。
金融服务也是农信互联能做成电商平台的支撑。很多国内电商平台做不起来,就在于没有金融的支持,尤其是没有结算的支持。
薛素文举例说,假如农信商城去年交易300亿元全部用微信支付,农信互联就需要付给微信平台1.8亿元,那农信互联就相当于什么事儿也没干。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出自己的生态圈,这是从创业之初就坚定的信念。
怎么样才能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让别人把路占了?
第一就是做自己的流量和数据,因为互联网金融最需要的就是数据和流量。农信互联用“笨办法”把猪联网培育成熟了,并且通过“农信贷” “农富宝” “农付通” “农信险”这些满足养殖户交付、支付、结算、征信、理财、保险全部的金融需求,形成闭环,粘住用户。
第二就是贴合用户“痛点”的资金贷款支持。养殖户的“痛点”是什么?养殖户在卖猪时候要求“车动给钱”,屠宰场为保证生猪质量要求“宰后定价”,这中间的时间差和资金矛盾,一直没法解决。有矛盾就有需求,就会产生商业机会。农信互联适时出现,扮演中间人,解决了这个矛盾。车一动,屠宰场用“收猪贷”给养殖户支付货款。就是这种金融服务的产品化、情景化,使得农信互联形成了以数据为入口、以交易为核心的农业金融。
平台特色:线上+线下,打造“三品”核心竞争力
定位于“农业互联网的平台企业”,农信互联如何建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薛素文提出线上+线下的思路。线下着力于“两条腿”:核心企业+运营中心,即围绕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帮助其深度连接上下游,通过做大上下游业务带动一系列农信产品的上线。线上,则致力于打造“三品”竞争力。
图3 农信互联模式关键能力-线上
图4 农信互联模式关键能力-线下
什么叫“三品”?品商、品质、品牌。所谓的品商,即通过卖家认证、检疫证书、平台筛选、评级评价以及保证金制度等,筛选出品牌厂家,挤出“劣币”。品质,就是名优特产品。品牌经过前面的两个环节来塑造农信互联的品牌内涵:一是专注于农业,是致力于农业互联网和生态圈的平台;二是专注于品质,是视质量为生命的农业电商平台;三是 “接地气”的互联网平台。“一般的电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农信互联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为我们是在二十年农业积淀中长出来的。”“用我们的农业专业优势、核心竞争优势加上互联网技术和方法,这事儿就能成”,简单说,“做农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是专业的”,薛素文说。
(本文图片均由农信互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