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到底由什么决定?

古有秦皇汉武,求仙铸像以求长生不老;今有医药保健,全套措施以求益寿延年。自古及今,人们对于寿命的渴求未曾稍有减少,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更为急切。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便是寿命长短的影响因素。

《论语》记载,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在医学的发展未达到足以探索生死奥秘的古代,不迷信鬼神,而是将寿命问题悬置,无疑反而是最为科学的做法。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时代的人们通过科学的实验,不断推翻过去的假说,建立新的理论系统,对寿命的讨论,及对寿命影响因素的归纳便有迹可循了。

物种间差异:寿命的范围

生物界中,不同物种有不同物种的寿命区间,这种区间,与生物的体内结构、生存环境、生长期、繁殖率等都有相关性。无论多么特殊的种内个体,都极少有超越该区间的个例。对物种寿命的宏观判断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考虑到生物的种种结构及其功能,对能够达到的寿命长度定出上限;一个是宏观统计寿命得出的数据。对于寿命的上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都有些微差异,且纪录常被新出现的长寿老人刷新。而对于宏观数据的力度,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认为应当刨除意外身亡,甚至同时刨除意外身亡和疾病身亡的统计方式等。但在我看来,包含这些的数据才更能代表人类这个物种对寿命的数学期望。

物种内差异:基因的影响

基因控制着人的许多部分,也包括寿命。但是,基因影响寿命的方式相当复杂和多样,难以作为一个细分的因素来讨论。比如,基因可能会使人患有或易感某种疾病,这无疑会对寿命造成影响;又如与生俱来的性染色体的差异,将导致不同性别的人在寿命问题上,不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个体间差异:后天的选择

同样是人,拥有更为相类的基因和相近的生存方式,不同人的寿命也千差万别。

在人所不能控制的领域里,寿命与意外事故、疾病伤残、生存环境、大气污染等都有关系;而在人所能够改变的范围内,饮食习惯、作息规划、运动能力、基础代谢速度等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营养全面、合理有度的饮食,充足而规律的睡眠等都能够让人更加健康,面对疾病更有抵抗力。

个体内差异:心态的不同

而当我们将目光从存在差异的个体间的“硬件”上移开,投向人的性格和心理时,科学家们发现,这也是影响寿命的因素。

在许多对长寿老人的采访调查中,不难发现,老人们大多都心胸开阔,性格文静,乐观开朗。相反,那些心胸狭隘、思虑过重的人,则更易压抑情绪,产生本不必要的压力,甚至进入亚健康的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高寿不易,且行且惜。破除迷信,科学养命。要用更健康的身体迎接更长的寿命,用更长的寿命探索更多的真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