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

体谅是有层次的。

1
最基本的体谅,是为他人着想。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天生不苟言笑,讲课也没啥特别幽默的地方。可是,他在清华任教仅仅一年后,就被同学们评选为“优秀教授”第一名。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金岳霖上课时最喜欢问学生一句话:“我说清楚了没有?”
这句话意味着,学生如果没听明白的话,是老师的责任。反之,如果他换个方式问:“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就意味着:学生如果没有听明白,是他们自己的错,没老师什么责任。那实际上是逃避老师的责任,质疑与否定学生。
正因为在教学中体谅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平等与尊重,金教授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成为优秀老师的第一名。
2
第二个层次,是宁可自己不便,也要照顾到他人。
晋代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年轻时贪玩,到了二十岁,还整天在外面疯。有一天,他摘了一筐新鲜瓜果,气喘吁吁地送到婶子任氏家。没想到,任氏见到他后,不仅不高兴,还流出了眼泪。婶子说:“你已年过二十,还不好好读书,别说送点瓜果,就算天天给我送鸡鸭鱼肉,也是不孝!”劝他努力读书。这事让皇甫谧受到很大刺激。从此之后,他开始发奋读书。
这年酷暑的一个夜晚,皇甫谧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念书。他正念着,偶尔一抬眼,见对面人家的老人显得特别烦躁。原来,天气太热,皇甫谧的读书声让老人很厌烦,却又不好直说。皇甫谧发现后,当即找来一块黑布,把窗户严严实实地封了起来。这天特别炎热,没过一会,皇甫谧就全身是汗。
还是在这天夜里,皇甫谧深夜仍在背书。他有一个习惯,背书时喜欢踱步。背着背着,他停下了脚步,原来,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踱步的响声会影响老人休息。想到这里,他立即脱下鞋子,光着脚在房间里走。
为了不影响他人,皇甫谧宁可委屈自己。
3
第三个层次,是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拖累他人。
明朝的马皇后与朱元璋感情特别好,她有一点,是特别体谅人。1382年,马皇后得了重病。根据朱元璋的指示,御医们轮流前来为她看病。每个医生都开了药方,煎好了药,送到卧室门口。可皇后却一口也不喝。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自知必死,担心自己吃了这些药后,朱元璋会把死因归罪于医生,大开杀戒。因为自己而让大批御医被杀,是马皇后绝对不愿见到的。
到了马皇后临终前几天,满朝大臣向朱元璋请求:组织一个大型祭祀活动,祈求上天保佑皇后健康长寿。朱元璋批准。可皇后听说后,坚决拒绝。她对朱元璋说:“死生都是命中注定的,祈祷也好,祭祀也好,能有什么用?况且,如果忙活半天后不见效,你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大臣吧!”这次,她的考虑和前面一样,担心祭祀没有效果,朱元璋会大肆杀戮。
马皇后宁可不治病,宁可不祈福,也不拖累他人。这种对他人的体谅,无疑需要极大的善意。
4
第四个层次,是体谅人民。
东汉大臣廉范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人。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处处体谅人民。在做成都市长时,他就曾做了这样一件事。成都这个地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当时也有个问题,住房过于密集,经常发生火灾。前任市长为了减少火灾,专门下达命令:严禁百姓晚上活动!这个禁令下达后,老百姓犯禁的很多,许多人被关进了牢房。问题是,老百姓晚上依旧偷偷出门活动,火灾也没见减少。
廉范到任后,经过调查研究,下令废除原来的禁令。他重新下达了一条命令:所有百姓必须储存好水!这样的话,成都百姓不仅夜间能够自由活动,而且生活非常方便:发生火灾时,有水救火;没有火灾时,水可用于生活。当地百姓为此编了一首歌:“廉叔度,来何处?不禁火,民安作。”
由于做事体谅百姓,廉范受到了人们的真心爱戴。
5
第五个层次,是体谅敌人。
在一次战争中,德皇康拉德三世经过浴血拼杀,率部将巴伐利亚公爵围困在了一座孤城。他清楚,只要耐心等几天,就会收获胜利的果实。
为了争取人心,这天晚上,康拉德三世下令:“允许城内的女人第二天撤出,并特批她们可以携带自己能拿得动的财物。”
结果,到了第二天大清早,德军全体官兵看到了一幕吃惊的景象:所有女人都手抱孩子,肩扛丈夫,艰难而缓慢的向城外挪动;连巴伐利亚公爵本人,也老老实实坐在妻子的肩上;有的女人实在扛不动肥重的丈夫,就趴在地上,一步一步匍匐着离开。
那一刻,康拉德三世深深地感动了。他下令:放弃战争。
在敌人面前,他选择了体谅。
6
最高的层次,是体谅整个世界。
有一家人的客房中,半夜溜进来一条蛇。第二天,家人发现后,确认不是会威胁生命的毒蛇,就商量着要给蛇一点时间,等它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时,应该会爬走。果然,到了第二天,蛇就自行离开了。
有朋友到景区去游玩。景区内野猴出没,许多游客都在边上的商店购买食品,喂食猴子取乐。朋友却说:“这样会改变野猴的生活习性,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因为这些野猴习惯于被喂食后,就会老在这里等食物自动上门,时间一久,它们就会失去觅食的能力。游客们眼前似乎是爱护它们,实际是在害它们。”朋友不喂食野猴,才是真正的体谅。
朋友到另一个景区游玩,远远看到了一种珍稀哺乳动物——鼯猴。不少游客走到离鼯猴很近的地方,或给它们照相,或摆出造型,和它们合影。可朋友认为,鼯猴不喜欢被人打搅,应当给它一些自由的空间。于是,他远远地欣赏,不去干扰。
不轻易杀戮,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不光是在体谅动物,也是体谅这个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