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奸之辩不在为人;规则之利而依岁月 2024-06-07 17:33:38 金成阅读第1115天 说来也有意思,中国人对于贪官清官还是有明显的界定性概念。很容易出现清官等于好官,贪官等于坏官的结论。如果某天政府处置贪官,绝对是好事;如果处置了一位清官,那就是天理难容。说来贪官也是无语,基本上相当于被统治者拿捏得狠的棋子。平时卖力干活,当价值用得差不多的时候,最高掌权就是以正义使者出现,对你宣判,收敛民心。清官呢?到底好还是不好呢?从“至清”这个角度来说,德行不错。只是,需要明白一点,人性的复杂在于,我们没法以单一的性格去评价。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单一的性格呢?要么就是我们只能看到,要么就是被看到,放大了这个性格。对于清官,结党营私、党派之争,历史中可从来也不少他们的影子……<一>何谓良臣?海瑞的大名,我在初中看历史相关的课外读物时就看过。名头很大,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确实是看起来的为臣典范。可是,他的路走得怎么样?极度的不顺。中间磕磕绊绊,一度赋闲在家。启用之后,不到一年被同僚、民众弹劾而罢官,最后在任上可以算得上郁郁而终吧。他的品行高不高?相当高!看下史书的记载,看看当时皇帝对他的评价,看看内阁大佬对他的点评。可是,不能光把品行高不能当饭吃吧,关键看你能干什么?他干了很多事情,可惜出现了混乱,不提。为什么他名声高,仕途依旧坎坷?只能说他在道德观上得分高,在为官方面有问题。真不用专门把他捧那么高。一位干吏,皇帝是不会放过的;可是脾气臭,乱开炮,精神洁癖高,但是做的事情结果又不咋地,谁敢去用?海瑞最适合的位置,恰恰是嘉靖年间被放的几个位置,高而无权。把他作为一个精神象征,众人膜拜即可。就像孔子,挖一下他的八卦也是毁三观;没事,只用他“至圣先师”的名头就可以了。 海瑞算清官,仅此而已。忠臣?也算。但是和良臣相比,就差了很大一截。对于一位脑子没有秀逗的皇帝而言,他需要什么类型的官?都要。是不是全是良臣就行?不是。就像鲶鱼效应一样。清官和忠臣,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如果为官也只有这类属性,皇帝和上司,有几个会重用呢?蔡京、严嵩、和珅,这三位大哥在历史上也是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声不太好,也没法给他们洗白。如果真的看正史,发现这几个哥们能够得到皇帝宠幸真的是有原因的。历史书上的人,脸谱都是相当分明,只有善恶。三位为官的成绩,确实厉害:或者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办法,要么就是在为政处理上有独到见解,反正都有自己的本事。除了被冠以贪官、奸臣外,还能够加个“干吏”的美誉。实际上,用哪种人,也是在德才之间的取舍。越是胸怀壮志的君王,越是不会在这些东西上纠结太多。刘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用人皆是如此。当然,在真正用的时候,不是完全不在意,而是时机。理论上说,乱世重才,盛世惜德。但,世事确实喜欢和我们开玩笑怎么办?那就是看你的把控能力怎么样?个人魅力怎么样?李世民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一帮文武良臣,大部分都是前朝或者原来的对手那边跑来的,但是他就能用好,哪怕是在建国之后。最经典的就是裴矩,历史给他的评价就是:佞于隋而忠于唐。由此观之,真正的清官,贪官,也不一定是天生决定;良臣,忠臣,奸臣,也不是踏入朝堂就是如此。用才还是用德,永远不是在于被使用的人,而是使用的人。<二>制度,怎么用比较好?海瑞在万历年间被启用之后,宣布贪污达到六十贯就使用剥皮法,朝堂内外一片嘘声。老朱家刚坐上江山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贪污达到60两就使用剥皮,并且在所有府衙门口建一座土地庙,就放这种塞了干草人皮。我想,那样当官真的瘆得慌。每天上下班经过那座小庙,估计步子都要快点了。但是为什么海瑞制定了这个政策,也是祖制,会引来一片嘘声呢?如果说得高级点,那就是时代不同了。朱元璋刚坐上江山,威信最高,说太阳是黑的,那就是黑的。随着几代传承下来,皇帝对于朝堂的把控就弱很多了,这道谕令也名存实亡。说得夸张点,海瑞那时候从京城七品以上官里拉出一百个剥皮,基本上就没有冤枉的。但是,探讨一个问题,贪污发生的背景。工资低,干活多,休假少,这是明朝官员最真实的对照。如果有现在觉得工作苦的,看看那时候当官的,就觉得自己多幸福。 当官处理不了这么多事情咋办?没事,雇人。雇人要钱吧,不好意思,公家不报销。那怎么办?就只有开动大脑,积极创收嘛!海瑞重提这条的问题,就在于“以自己的道德观去评价别人”。没错,是道德观,不是律法。如果按照我国五十年前的律法,现在中国人得少掉至少两三亿。为什么?“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角”。海瑞提出这条政策的时候,已经过去多久了,一百多年了。我们现在看来是古代,但是一百多年也算是沧海桑田。任何制度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那它的执行就可能有问题。当然,说到最底层,制度也是由人制定的。人的思想,如果没有时间的变化而适当调整,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哪怕是对的,也是错的!<三>背后的有趣原因由于自己不是专门进行历史分析,所以对于历史相当于一个思想“随风漂泊”的感觉。我们看有些事情背后的东西,总会有种很无奈的感觉。海瑞无后。不是因为身体有问题,也不是没有娶媳妇。准确来说,娶妻三次。第一次,婆婆不喜欢,休掉;第二次,同样如此;第三任,不知道什么原因,媳妇自杀了……生过有几个儿子,都夭折了。说真的,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想怀疑海瑞的人品和祖坟的位置。由于他幼时丧父,母亲独自把他抚养长大。有人猜测,也许他的性格随他母亲。按照彼时的制度,官员的妻子(正室)和母亲是会有诰命,相当于一种政府机构的荣誉。同时,对于女子,还有牌坊这类莫大奖励。海瑞的母亲有一个诰命,但是没有牌坊,有点逻辑不通顺,不得不让人猜测其它。所以,我想到了一句话:找好一个伴侣可以造福九代。翻看历史书,那些王公大臣,或者皇族贵胄,其实也是有许多的家庭纠纷。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朱元璋……当皇帝,真心还不错;但是在家事处理明显有太大问题。要么就是夫妻相处严重不融洽,要么就是和子女关系太僵化,再要么就是儿女之间没有扮演好家长角色,矛盾太多…… 由此,我们看到的许多历史大事件,都是从他们家里的某件琐事开始:沙丘之变、巫蛊之乱、玄武门事变、靖难之役……正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这时,我越来越能理解,每个人皆为平凡。皇帝,将军也好,或者我等平民。既有工作中和上司、同事的无限烦恼,也有回家之后那一团乱麻的家庭纠纷。人,生来就是活着不易啊!<结语>人对于美好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向往,但是却不一定想真正得到。对于海瑞,也许皇帝,大臣,甚至民众,都是更多的把他作为精神象征,而不是和他真正携行。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在最开始看到的时候,觉得有点小搞笑。那么喜欢龙,但是真正出现却被吓死了。这也许口是心非吧,但是在我想来,这不也是世间的规则吗?也许其它规则都在改变,至少这条,延续难断。 赞 (0) 相关推荐 清官与皇帝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清官:但是,清官一定同时也是忠臣这一现象,我们是不是注意到了呢? 明人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之>二十"海忠介实际"中,为我们讲述了跟明朝历史. ... 海瑞为什么能得善终?杀又舍不得、用又用不得,只能将其供起来 自封建社会迄今,民间对好官的称呼,皆为清官.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对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 ... 海瑞,反思与启迪 明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一个深秋的早晨.伴随着萧瑟的寒风南京城的大街小巷突然传来一条惊人的消息,朝廷里的一个大官病故了.此消息一经传出,一向宁静悠闲的古城一下子沸腾起来.市井百姓如丧考妣,大 ... 他是中国古代第一清官,皇帝去他家参观,哭道:爱卿,多少贪点吧 纵观我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到底是清官多还是贪官多呢?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一个朝代在刚刚诞生之初到鼎盛时期,清官肯定是多于贪官的,而到了朝代中后期,贪官数量自然会超越清官,最后才会造成王 ... 中国历史上忠奸难辩的三大权臣,你对他们了解有多少? 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三大权臣: 第一,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指导思想下,曹操被指责为"欺君罔上,大 ... 鄂州之战来辩贾似道的“忠奸”? 贾似道是"奸臣"? 历来关于贾似道是"奸臣"的说法,多为不实之词,中伤倾向明显.由于贾似道背着"奸臣"之名,当时的反对者和后世的好事者多有将 ... 《资治通鉴》汉纪BC206:如何辨忠奸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元年 公元前206年 冬 农历十月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 ... 身后是非谁管得,忠奸疑信谅天知。 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九千岁府上,袍笏登场宾客盈门好不热闹,一身寿衣的魏忠贤志得意满地望着院落中堆成坟山的贺礼,嘴角溢出难以掩饰的骄狂之气.过了良久,突然眉头略略一皱--似乎哪里有些不对.正此时管家蹀躞而 ... 忠奸难辨!中国历史第一枭雄,也是屌丝逆袭富二代第一人 忠奸难辨!中国历史第一枭雄,也是屌丝逆袭富二代第一人 曹操 曹操这个人一直在影视剧或者很多史书上都被冠以奸臣的名头,真不知道这些影视剧和史书是谁弄的,整个一瞎扯淡,的确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政 ...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历史上的包拯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相信这句经典的歌词早已随着包拯正直严肃的形象深深进入了人们的心中.提到包拯,人们总会想到他黝黑的皮肤.额头的月牙状印记,以及许多经由他手得以公 ... 神话中有三只眼的除二郎神外,还有两位,一位辨善恶,一位辨忠奸 说到神话中拥有三只眼的神仙,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二郎神,二郎神额头上竖立着第三只眼,为何二郎神拥有三只眼呢?很多人认为二郎神是仙与人所生,而仙与人所生之子,大多会出现怪异,多一只眼,多一双翅膀都不足为 ... 《西游记》中的妖怪众多,善恶忠奸难辨,有无后台的前途不一样 不管是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还是在<西游记>的相关电视剧中,都充斥着大量的妖魔鬼怪和魑魅魍魉.正因为如此,主角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才会走得那么坎坷多灾.好在唐僧手下的三个徒弟和 ... 长孙无忌忠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扶太宗高宗上位,凌烟阁24功臣之首,晚年阻止武则天被外甥赐自尽… 长孙无忌 01 盯上皇后的位子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皇帝李治带着昭仪武氏,光临太尉又是舅舅长孙无忌的府第. 长孙府大摆宴席,君臣喝得酣畅,李治非常高兴,当场封长孙无忌三个姬妾生的儿子为从五品朝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