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多“辉煌”?这些段子告诉你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886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南宋王朝偏安到死的历史,近千年来一直叫人叹气,但自近代以来,却又惹来好些“赞歌”。许多近代“专家”们纷纷标新立异,对南宋王朝拼命贴金,不是说南宋“经济文化繁荣”,就是大赞宋高宗等皇帝们的“中兴大功”,直叫这残山剩水的南宋国土,看上去金光闪闪。
那南宋的历史,真有那么多“辉煌”?不妨,瞧瞧下面这几桩实锤的南宋历史。是真辉煌还是假辉煌,看过之后,一目了然。
一:“苏大强”版宋高宗
在前两年一部火遍荧屏的家庭剧里,剧中那成天向儿女提不合理要求,把全家闹得鸡飞狗跳的“作精老爹”苏大强,也是迅速蹿红,还让好些商家开发出了“骂苏大强”业务。不过,要跟一位南宋皇帝比,苏大强的“作精”境界,还是差了档次:宋高宗赵构。
因为,在办过杀害大英雄岳飞的龌龊事后,靠称臣认大爷坐稳皇位的宋高宗,也继续开始了他的“作精”生涯。
首先是私生活,虽说有不少史料,都大力歌颂宋高宗的“生活节俭”。但《建炎以来系要录》的实锤事实是:南宋开国风雨飘摇时,宋高宗的私人府库,每年收入是二百万缗钱,但待到国家稳定后,宋高宗也年年狮子大开口,每年“半归内藏”,也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都要搂进他个人腰包,年年数额多达三千万缗。
而且在搂钱这事上,宋高宗也不惜自打脸。《宋史》记载,绍兴二十六年时,宋高宗许下美好诺言,只要湖南等地的百姓愿意垦荒,那就免税十年。谁知刚过了两年,当地百姓刚开出些耕地,宋高宗就把脸一变,玩命向当地百姓征重税——要钱第一,还顾什么脸?
大英雄辛弃疾更见过奇葩景象:南宋各地运送粪便的船只,都必须给南宋皇宫交钱,购买德寿宫的旗帜。买旗帜的钱?当然也进了宋高宗的私人腰包——就连南宋老百姓的粪便,这宋高宗都要张开血盆大口,拼命咬出油水来。
搂了这么多钱,用到正当处也行啊。可就以关乎南宋存亡的国防事业来说,宋金《绍兴和议》后的十多年里,在宋高宗的“作精”治理下,南宋就连宋高宗的亲军精锐,人员都大量缺编,全都到了“兵数日损”的地步。战争必需的弓弩,更是大量毁坏,弓箭手能两个人合用一张弓的部队,都算是装备齐全的好部队,而且“余皆不堪施教”,战斗力稀里哗啦。
待到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和议,以倾国兵力疯狂南下时。久不习战的宋军初战稀里哗啦,面对危局的宋高宗呢?表现堪称爱躲猫猫的苏大强的“升级版”,立刻让兵部侍郎陈俊卿“措置海道”,也就是准备船只跑路。江山社稷?国家安危?他才不管!
以这个意义说,在摊上如此“作精”的情况下,那场战争里勇敢站出来,重创金兵的虞允文李宝等英雄,真是结结实实创造了奇迹。
二:“天价”公款吃喝
南宋王朝一大吸引人之处,就是丰富多彩的饮食。中国古代的烹饪技艺和餐饮品种,在南宋时期也迅速成熟。许多武侠小说里,那些五花八门的南宋菜品,更叫多少爱好者们馋的流口水。不过,放在南宋年间,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大多都出现在一个叫南宋皇帝“火大”的场合:官场公款吃喝。
别看南宋偏安半壁,但“恩养士大夫”的传统还是没丢,高官们的灰色收入,也是一家赛一家肥。“吃公款”的风气,更是迅速反超北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单是淳熙年间,平江知府王吕中与同僚“吃公款”,一顿饭就要花费上千缗钱。上千缗钱什么概念?相当于当时一户中产家庭的全部积蓄,一顿饭就吃进去了。
如此歪风,南宋朝廷也恼火,特别是到宋宁宗年间时,南宋朝廷曾多次掷下严旨,严打公款吃喝。但朝廷越严打,公款吃喝越火热,当时成都地方官的一顿“公款宴”,花费在三千缗钱以上,建康(南京)官场上一顿饭,更有六千缗餐费之多。到了南宋亡国前夜,更是“十家之产,不足供一馈之需”。国家危在旦夕,这帮官,还在吃。
吃进去的,是多少民脂民膏。
三:“议和”后,南宋百姓生活怎样?
南宋另一桩常被贴金的事,就是“宋金议和”,以近代某些“专家”的说法,南宋议和别看屈辱,可总算减轻了百姓负担嘛。但事实上,生活在“和平”里的南宋百姓,却足以给这类“专家”,来个啪啪打脸。
因为“议和”后的南宋百姓,负担比宋金战争时还重。
为什么重?首先可以看看《绍兴和议》的条款:南宋每年要“岁贡”银二十五万两。可当时南宋北方国土丢尽,好些产银地也丢了,每年的银矿开采量,也不过十六万两。以《宋史》等资料记载,每年为了凑够给金朝的孝敬,南宋都是恨不得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送孝敬。
也就是说,这每年的岁币,几乎年年把南宋的白银掏空,那国民经济怎么办?只能疯狂发行纸币“会子”,南宋的一百五十年里,“会子”的发行量也是年年暴增。熟悉经济学就知道,南宋“繁荣”背后,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那白银被掏空,铜钱呢?这事儿更坑,同样是《宋史》记载,由于南宋王朝横征暴敛,对各个矿坑几乎是掠夺性政策,以至于“矿户失利,散而之他”。南宋开国时能开采铜数千万斤,到绍兴年间时,竟只有八九万斤。经济严重不靠谱。
就是在这不靠谱的经济制度下,南宋百姓的赋税也极其沉重,除了日常税赋外,战争年代的税赋,一样也没有减。从《绍兴和议》开始,又平添了许多新杂税。比如“投子钱”“脚钱”“船钱”“身加钱”等,有些地方的农民,竟要负担上百种杂税。
如此苛刻盘剥下,在许多“专家”笔下过着“小资”生活的南宋农民,史料里却是苦不堪言。比如北宋时经济繁荣的绍兴,在南宋绍兴十八年至十九年,就连续爆发大规模饥荒,受灾饥民二十八万人,饿死者十四万人。《宋史纪事本末》里,更犀利抨击了《绍兴和议》后,挣扎在“岁币”负担下的百姓们的悲惨景象:脊中国以肥虏,生民疲于奔命。
南宋靠跪下来换来的和平,是南宋百姓新一轮的灾难。
四:老学究骂街
南宋开国后,设立了“轮对”制度,“行在”(临安)的官员们,每天轮流一人面对皇帝,陈述对朝政的各种意见。但距离南宋亡国不到十年时,即南宋咸淳二年(1266),南宋理学名家黄震“轮对”时,却在宋度宗面前,张口就是一顿开骂。
黄震,南宋末年学问家,《宋理宗实录》的修撰者,却更是从基层县尉一路升上来的干臣。性情耿直的他,好不容易熬到“轮对”的机会,满腔怒火立刻开喷,句句直指当时国家弊病,比如“民穷”“兵弱”“财匮”等老毛病,但还有一条“新毛病”,却让南宋朝廷炸了锅:士大夫无耻。
南宋与北宋一样,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今天好些“专家”,也大赞南宋“精英辈出”。可在黄震眼里,南宋这些高高在上的“精英”们,其实早就是无耻之徒。
这话算不算乱喷。其实,比黄震早近百年的宋孝宗年间,那还是南宋“盛世”的时代,大词人陈亮就痛骂过南宋士大夫的不要脸,说这帮标榜清明的人,却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只是“相蒙相欺,尽废天下之事”。
更见证这“不要脸”过程的,还有南宋的“官价”:在南宋初年时,买个“通判”官职要两千贯,但到了宋宁宗年间时,一个“通判”就要卖十万贯。满朝的文武,多少人在做这火热买卖?
怒骂后的黄震,当然也捅了马蜂窝,各位士大夫纷纷驳斥,直到黄震被连降了三级。而十年以后,在南宋亡国的前夜,那些士大夫们,也印证了这“无耻论”:元军迫近临安时,平日满嘴“报国”的士大夫纷纷跑路,朝堂上只跑剩下六个人,气的谢太后嚎啕大骂:“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却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都是一群白眼狼啊!
这南宋,就这么被“白眼狼”们糟没了。
参考资料:《宋史》、《建炎以来系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