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兼具市场狡狯和文人风骨,罕见现代性书家—书坛百家酷评32
书者与其书法随着时间推移的演进并不仅仅是心理境界的体现,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本人的生理状况。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长期专注浸淫书画的鉴赏者,面对其他不识的书者作品,是可以不用悬丝而诊脉,体认到这位书者的生理状态的。
从书法线条特征上而言,随着寿数日增,有的由细到粗,如沙孟海先生行书,这不能不说是境界日高豪气日壮的结果,且有强健体魄为后盾,有的由粗到细,线质也更趋散淡无意于细谨,如林散之先生草书、启功先生行书,很难说与两位先生高年多病无关。
但石开,是一位很难透过作品而诊脉的书者,无他,扣脉如扣石,人气阙如,其他阴阳之气错杂,难以捕捉,不得不说石开是一位极具聪敏与天姿的艺术家。
有人说石开篆书颇具“鬼气”,其实他说错了,并非仅有鬼气而已。深山崖壁下一泓清浅小池,野草杂陈但不长大,小花摇曳但无蜂蝶,风雨偶来,景换而气息如旧,这就是石开的篆书。阴阳交换、动静往复却自得其理。
这样的书法在当今,是很少见的“写的是感觉”的创作方式,如果你说他顺应市场喜好,他又展现出不落流俗更不自吹自擂的清旷气质,如果你说他任凭个性自行其是,他又有很多非聪明无以选择的表现手法和线质取向从书法供应市场中抢得眼球、身价日高。这种“狡狯”,与前人中的齐白石老人颇为相类。
从他的篆书而言,再多分诡谲就是阴森、再多分嬗变就是庸俗,而恰恰,他的刹车系统恰恰好。
横线左高右低,行笔在轻微地摆荡中自然而然地边留边走,将线条拉长,有“描篆”迹象。数学上两点的距离以直线为最近,石开篆书遵循的不是效率原则,他的两点之间没有直线,似卷发之曲折线条大量运用。这种深植在人性中的曲线美就是大家认可的“普世价值”,石开紧抓不放,敢于变形、敢于自以为是甚至有些写法置法度于不顾,因为假如有人指责,他会施施然告诉你:我玩的是民间书法风,篆法、隶法的严格法度是不适用的……而你,当然不会看遍了所有的中国尚还存留的民间书法,当然就无法证明其错谬……
石开的篆书,来源的确复杂,因他创作时敏锐而大胆,故常常能将广博阅览的局部化入自己的写法,然后在长期的创作中不停实验,试验成功的笔法或者形态就保留,不算成功的隐隐消失无痕,这样既能完成艺术家私下探索的需要,不断完成自我的丰满和超越,又能将细节的失败隐藏在个性化创作背后,从而不影响市场反应。
不过,他的线质并不难以归纳,再有创造力和诡谲狡狯的艺术家,也很难完全闭门造车,功夫所在依然能够昭然若揭。
石开篆书主要取法于甲骨文、秦诏版权量、汉瓦当文、汉新莽权量、货币篆、刑徒砖,他的笔法就是以“刀”入笔,讲究锋变,而笔肚仅是是用来储墨之用。这种笔法与二王所传的八面锋+笔尖、笔肚、笔根三层配合的传统颇有不同,形成了他不追求线条粗细变化,仅在锋尖极尽能事的笔法特征,如同芭蕾舞。
如果仅仅如此,他的线质会苦干呆滞缺乏力量感和三维感,所以他大量使用水的晕化,以频次丰富的轻微涨墨去化解这种“硬笔感”,从而完成了“以刀入笔”的修饰工作,完全不同于书法家的字,显得如此特立独行、气度不凡。
同时,他的临帖与常人有不同的地方。常人临帖,尤其篆隶,多关心黑底白字中反映出来的白色线条,“透过刀锋看笔锋”去在意念中将碑拓还原成墨迹,再跟随古人笔法去完成自己的书写。石开并不关心点画的起、行、收,而聚焦于观察摩崖、碑版的表面的凸凹不平给阴刻字迹带来的线条变形,尤其是大型摩崖诘屈聱牙的石面上的刻字点画具有的那种拓本显示是直线,手摸却是弯曲线条的特殊形态。某种意义上说,石开创造了一种从三维的角度去还原凸凹石面上的阴刻文字线条的书写方式,显得矫矫不群而富有内涵。
我不能确定石开是否借鉴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思想来玩他的书法,但他处理线条的方式的确与立体主义暗合,却又形成了摩崖刻石民间粗劣却又率性的拓本的视觉观感,同时兼具青铜器全形拓的三维想象潜质的个性表达方式。
石开的篆书在“雕琢”、“自然”之取舍中能够另辟蹊径地找到独创的处理方式,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实验,他的这套方法的确越来越成熟。如果说当代书法能够真正摸到创新可能性的书家(那些以出卖书法真意为己任的所谓书法家们除了笔技上可以媲美有四十年职业生涯的老油漆工,其实一无是处)有这么几位或许能进入书法史,楷为孙伯翔,隶为何应辉,篆则为石开。
石开篆书气格冷逸、文野相掺不拘常俗,兼之国学底蕴优异,绝非某些自夸坐二望一实则毫无基本素养的所谓大师能够比拟。假如余年能够找到“雄放”一路的表达,他的篆书则真正可以雄视这个百年了。
本文原创,请引用转发者注明“大成国学堂书法杂谈原创”。感谢!
我们将《秦诏版权量拓片精选集联卷》 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
欲购专业级《秦诏版权量拓片精选集联卷》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