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拼的是什么?
她们生自盛世豪门,身价矜贵无比;她们拥有绝代风华,魅力无人能及;她们才情千万,傲然自立;她们人生绚丽璀璨,故事曲折离奇。
沈性仁 (1895-1943年) 北大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的夫人。
1925年,沈性仁翻译的房龙的《人类的故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房龙热'。
对于沈性仁高雅的仪态与美轮美奂的容貌,作为女性的林徽因既羡且佩,而对林徽因倾羡、爱恋了一辈子的金岳霖,初次见到沈性仁时,即惊为天人,大为倾心动情。平时不作诗的老金,一反常态地作起爱情诗来,并在题赠沈性仁的一首藏头诗中写道: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
老金以婆娑的竹影与兰花之香来比喻“性仁”风采丽姿,其倾慕艳羡之情溢于表里。
凌叔华(1900.3.25-1990.5.22)文坛才女,作家,画家。
黄卓群(1904-2002年)黄卓群,原上海特别市市长吴国桢夫人,堪称“史上最美上海市长夫人”。
吴国桢早年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等要职。据说,吴国桢和黄卓群的爱情故事也颇具浪漫色彩。
黄卓群的祖父黄远嵩在清末光绪年间曾在南京的两江总督衙门当文案师爷,她的父亲黄金涛则是民国时期汉阳铁工厂的技师长。黄卓群13岁就赴上海中西女中读书,毕业后回到汉口。
1929年春,留学归国、当上湖北省财政厅长的吴国桢路过中山大道民生路口,见品芳照相馆的橱窗内挂有一少女照片,照片中的女孩楚楚动人,吴对她情有独钟。经打听,得知那美女是黄金涛长女,遂托自己经商的哥哥吴国炳和嫂子为其牵线,最终结识黄卓群,并喜结良缘,此事轰动一时。
半个世纪后,在美国一位邻居曾这样评价黄卓群:“吴夫人美丽贤惠,且能文能画,多才多艺。平日除料理家务外,尚能发豆芽,做豆腐,蒸馒头。最令人佩服的,她自己还能缝制西服,手艺精巧,式样大方,不逊于职业裁缝。”
王右家(1908-1967年)著名报人,民盟创始人罗隆基的妻子。
1974年,王右家的闺中密友、同时也曾是罗隆基婚外情人的吕孝信,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发表长篇回忆《忆一对欢喜冤家--王右家与罗隆基》。其中介绍说,她与王右家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学,至中学、大学都同校,还曾约定要一起去美国读书。
但是,她留给后人的只是口口相传的美丽传说,从她存世的照片中,实在看不出风华绝代的神采韵味。而见过她本人的同时代人则纷纷证明,王右家'不太上相,照片中她的美丽,不及她本人1/10'。王右家,同时也是曹禺戏剧《日出》中陈白露和《桥》中梁爱米的原型。
女儿静姝说过,妈妈的仪态,也是燕京的教育之一。
戴西——我永不相信我们就应该拒绝痛苦、罪恶和不适,我只不过是想,先愉快地迎接不知道的将来,要好得多。
孙女媚——奶奶最多的,是告诉我,人一定会遇到许多事,到时候一定不要怕,什么也不用怕。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很有用。
吴健雄(1912.5.31-1997.2.16)著名物理学家。
吴健雄的衣着举止、行事为人,外在形式上是中国的,内在精神上更是中国的。之所以如此,来自她对自己文化深刻的认识,也因而有了深厚的信心。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张平群(国民党行政院新闻发言人)学识渊博,通晓中、英、德几国文字。尽管是政治上的对手,但他很敬重龚澎,说她很能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与记者打交道时非常灵活,能够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
后来,在外交部工作的龚澎,洁身自好,从眉宇间和声音中,都呈现着乐观的精神,仍保有青春的余晖。
张家四姐妹一个个多才多艺,一人便是一道风景。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四妹充和为最。
2004年10月,九十多岁的她,面容清秀,举止优雅,身着一袭绛红色的丝绒旗袍,肩披一方黑色的坎肩,仪态万方地依在雕花栏杆旁,一亮嗓子,博得台下掌声一片。
有人惊叹:这是活脱脱的最后的大家闺秀。
严仁美(1915-) 严仁美,曾是上海滩出了名的美人。
严仁美的父亲严智多,娶了湖州南浔“四象”(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钱财百万以上为“象”)之首——刘镛的孙女为妻,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严仁美。
旧时大家族之间都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老派人家交朋友都要延续好几代人,到了严仁美这一代,加上性情投缘,严仁美和宋霭龄的大女儿孔令仪成了极要好的朋友。孔比严小一岁,两人无话不谈。
飞往美国,严仁美先是被孔令仪接去,在她家住了两个多月。孔令仪依旧像几十年前一样,关心着严仁美的一切。她了解了国内情况后,主动提出要帮严仁美培养一个孩子。后来严仁美的大儿子留学美国,第一年的学费就是孔令仪资助的。
宋美龄是从不会见从大陆来的人的,对于严仁美的到来,虽然没有见面,但托孔令仪送她一件精致的灰色双面大衣,还送了她一箱子衣服,因为她的衣服尺寸跟宋美龄是一样的。但回国时,她只带回了那件灰色大衣。
郑念 (1915.1.28-2009.11.2)
郑念,出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北平燕京大学。30年代留学英国,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上海任职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办事处总经理。
郑念和女儿
周小燕 (1917.8.17-2016.3.4) 著名歌唱家。
在欧洲九年,周小燕无时无刻都记着自己是中国人。每次上台演出,她总是一袭旗袍,高贵典雅。她能用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演唱各国歌曲,每次演出,都要演唱中国歌曲,《蚌壳》、《长城谣》、《神女》、《红豆词》、《春晓》、《饮酒歌》……
1947年10月,周小燕回到祖国。很多人不理解,她放弃了那么优越的条件。周小燕却说——我出去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现在我有能力送你出去,你就好好地学。第一,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第二,你学好了要回来为中国效劳。所以我觉得学完了就应该回国,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林海音(1918.3.18-2001.12.1)作家,《城南旧事》作者。
《城南旧事》中,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都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病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
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高阳评价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花香不在多”,一个作家能有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鸿爪,足矣!
叶嘉莹在讲台上的光辉,是她顾盼之间那种自在与从容,仿佛整个生命都在诗词之中涵泳。人和话语合而为一,她就是那个“美”的本身。
叶嘉莹——我想这人生,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所能掌握的,你不知道会落到哪里。可是不管落到哪里,无论命运或者机遇把你落到哪里,你都要尽量做好,这是自己应该做到的。我就是这样,不管命运把我抛到哪里,我都愿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好。
关于学古典诗词有何用处,叶嘉莹说——我说古典诗词所写的是古代的诗人对他们生活的体验,对他们生命的反思,我们在读古典诗词时,使我们的心灵与古人有一种交会;在这种交会之中,我们除了体验古人的生命与生活,我们自己也有感动和兴发,在我们与古人的交会中,感受我们自己当下的存在。
有学生问她有无信仰,叶嘉莹——有,常感到自己能和某种宇宙神秘的意境相通,却不属于世间的任何一种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