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秋
有好几年了,每到中秋都是细雨绵绵,别说是赏月了,就连想出去走走,也需要打上雨伞。今年又将近中秋,这几日的天气,到还是星稀云淡艳阳高照的,只是不知中秋那天会是个啥天气。
而我大概是因为离开家乡太久的缘故罢,在每年临近中秋的日子里,总习惯会在夜晚,朝着老家的方向望望。
还记得那些年,家乡每年的中秋,正是稻子收割的前夕。在天气晴好时,中秋夜晚的月光会特别明亮,到了夜晚,除了看月亮,吃月饼。还可以感受那屋子外,飘散的稻熟幽香。
在银色的月光下,黄亮的稻子,会随在夜色的暗暗中,泛着一波诱人的光亮;伴在清凉的晚风里,轻轻的回荡。还有深秋的蛙声和着蛐蛐的叫声,形成一种天然的曲调,会在整夜里不绝于耳,久久的回荡。
而中秋时令人微醉的,却是海碗里盛着的包谷酒。人们会在中秋的夜晚,聚集在村头,路边喝酒看月亮,而这却是家乡的一道、具有独特格调的中秋季风。
这时节秋末的蚊子,也会格外的疯狂,稍不经意间,就会被它盯咬上一口。于是在稻田旁的庭院和路边赏月、饮酒、拍蚊子,也被称之为家乡的中秋一大特色。
家乡的中秋,到了这一天,外出的人,都要按时的回家。哪怕是吃一顿不算丰盛的晚饭,也都习惯的坐在一起团个圆。在那些年里,家乡每年最热闹的时段,就数中秋和春节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家里种了早熟的稻谷。于是在八月十五以前就早早的收了稻子。只是由于天气不好,谷子没有晒干。为了让我们在中秋晚上,能享受到新米的纯甜。
在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母亲就取一些半干的谷子,在大锅里慢火焙干,然后到了八月十五的这天,就早早的在石头对窝里,杵了些新米出来,之后将新米分成三份,一份留给家里,一份拿给大伯家。因为爷爷和大伯他们居住一起居住,还有一份是拿给山上的外婆家。
中午吃过饭后,二哥就会给大伯他们家送新米。我则要去山上给外婆家送新米。虽然只有一小袋子的新米,年幼的我抗着米走山路,也会被累的满头大汗。
好在外婆一直都偏爱我。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她都知道我会代替母亲来上山追节。所以就让表哥到半山腰放牛,等我、接我、帮我拿上给外婆的礼物,这样我就轻松了很多。每次上山,外婆总会为我准备很多可口的吃喝。我上山以后,首先是大吃一顿,然后就急着要回家。外婆却总是会挽留我,但是临走前母亲交代过,八月十五这天一定要回去和家人团聚。
虽然我很喜欢待在山上耍,享受外婆的疼爱,也不用替大人干活。但是我也必须得听母亲的话,按时的回家过节。
直到那年外婆去世后,那年的八月十五,我没有上山去。总感觉心里缺少了点什么。
那天的中午,我忽然就想起了外婆,想念外婆的慈祥笑容、想念外婆对我的疼爱、想念外婆在往年给我准备的吃喝。这种想念静静的在我心里生根,令我感觉久久难以平淡。
后来,我结婚了。中秋也不能回老家过节了,记得第一次我在现在的家里过中秋。那一晚,月亮很圆很亮,夜晚里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各自的家里,吃过了晚饭,然后待在家里。
这里没有了家乡人,在村头赏月和品酒的习俗。我独自站在院子里,安静的徘徊了很久,后来是媳妇喊我回去打纸牌,我才欣然的回去。
那天午夜时分,窗外的月亮斜穿过窗帘,投一束光亮照进了屋子。媳妇依然的熟睡着。我却没有了睡意,就再次的走出屋子,在冷冷的月光下,安静地望着故乡的方向,沉思了许久许久。
之后的中秋,我在单位上班,有好几年都因为业务的关系,没有回家过节。但是每年的中秋夜晚,无论是月光明亮,还细雨如丝。我总是会面对着故乡的方向,默默的凝望过好久好久。
中秋我在眷恋,眷恋那些曾经的时光,带给我的思绪,带给我的感触,带给我内心的浓浓乡愁、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我在平日回老家时,偶然说及往事和家乡的习俗时,老家的哥哥们却说,旧时光里的影子,早已发生了改变。故乡的中秋夜晚,也多是各家各户的闭门团圆,即就是偶然的客串,也只是有兴致的牌友们,互相约呼。找一家清净的屋子打牌消遣。
这些年随着手机的使用,初始的中秋。就是漫天飞来的祝福短信,只是有些人,在忙碌中就图个方便,于是选择了短信的群发,我常常在略不注意的时候。就会收到熟悉的手机号码上,发来了一条陌生人的问候,于是让人内心地感觉,会瞬间的不是个滋味。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问候,又成为了中秋的主流。于是视频问候,语音问候,红包问候等等的中秋问候。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今年中秋,无论阴晴月圆,我依然会遥望故乡,依然会回味那久远的岁月中,值得回味的中秋夜晚 。
中秋夜晚,老家、那年过八十的父母,仍是我最楸心的挂念......
作者简介:黄小峰七零后,陕西省略阳县人,热爱文字,喜欢写生活随记、散文、诗歌,目前在各类文学公众号上,发表过散文三十多篇,诗歌十多篇。
联系方式:QQ 微信 号码:1193805536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