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系辞上(18):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直方周易》系辞上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原文】言⑴天下之至⑵赜⑶而⑷不⑸可⑹恶⑺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⑻也,拟⑼之⑽而后言,议⑾之而后动⑿,拟议以⒀成⒁其⒂变⒃化⒄。
【译文】《易经》记载的是天下最好的实际情况并且绝对没有瑕疵;记载的是天下最好的活动并且绝对没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状况,这是斟酌天下最好的实际情况以后才记载下来的,是选择天下最好的活动以后才付诸创作行动的,经斟酌选择的这些典型活动可用来帮助人们将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向合情合理的方向改变。
注释:⑴“言”记载。《左传·隐公元年》:“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⑵“至”达到极点的;最好的。《国语·晋语一》:“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⑶“赜”古与“啧”通。实情,实际。《康熙字典》《釋文》賾,京氏作嘖。○按徐鉉說文敘辨俗書譌謬,不合六書之體者,以賾爲假借之字,當通用嘖。(啧:《古代汉语词典》实情,实际。《荀子·君道》:“斗斛敦槩者,所以为啧也。”)
⑷“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⑸“不”无,没有。《诗经·邶风·终风》:“终风有曀,不日有曀。”
⑹“可”副词。表示强调。宋周密 《武林旧事·德寿宫起居注》:“太上宣諭知省云:官家已醉,可一路小心照管。”
⑺“恶”瑕疵。《康熙字典》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
⑻“乱”无秩序(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状态);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并小夺乱。” 朱右曾 校释:“百事失纪曰乱。”
⑼“拟”揣度,斟酌(反复考虑)。《古代汉语词典》揣度,斟酌。《周易·系词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⑽“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⑾“议”选择。《仪礼·有司彻》:“乃议侑于宾。”注:“犹择也。”
⑿“动”行动;为一定的目的而活动。《孙子·军争》:“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⒀“以”表目的关系。去,用来。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⒁“成”帮助人达到目的。《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⒂“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⒃“变”《汉语大词典》 通“辩”。正当。(合情合理。)。《礼记·礼运》:“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⒄“化”变化,改变。《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