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也是脾虚! 名医娄多峰的方子, 补脾养肩膀, 值得一提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痹证治验》、《脾胃论》、《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肩周炎。
为啥谈这个呢?眼下要入冬了,有肩周炎的人,在寒邪侵袭之下,病情容易反复。我因此要好好给你讲。
不过,说起这个,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名字,这就是娄多峰。
娄多峰先生,生于1929年,乃是河南骨病名家。他几乎是用毕生的时间,来研究、攻克风湿病,验效卓著。他亲手创立了风湿骨病的“虚邪淤辩证体系”,在业界影响深远。
娄师的验案,我读过不少。现在我要给你说的这个,很有代表性,现实意义很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患者,年60岁,姓王,1983年5月13日初诊。
什么毛病呢?就是左侧肩膀疼。最初啊,就是无缘无故,疼痛3个月。一开始疼得轻,后来越来越重。同时,左侧肩膀皮肤不温,总觉得发凉,睡觉的时候必须用棉被把左肩膀给裹住,不然就受不了。
到后来,她的左侧肩膀除了疼痛,活动也受限。外展30度、后伸30度,不能做外旋的动作。怎么办?拖了一些关系,找到了娄师。
刻诊,见患者全身乏力、面色发黄、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无力,疼痛处发凉。于是,开方一首。但见——
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芪各30克,桂枝、香附各15克,羌活12克,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并嘱咐,配合运动理疗。
结果,用到3剂以后,疼痛有所缓解,外展和后伸幅度都有所提高。
接着,再服6剂,疼痛大大减轻,肩关节功能恢复得差不多了,于是把川乌和草乌去掉,再用3剂。
到最后,诸证悉平。
这里头怎么回事呢?说起来也简单。这就是,患者的根本问题,就出在脾虚二字身上。
其实,患者脾虚气弱,这个不难辨证。她沉迟无力的脉象,淡白舌,以及萎黄的面色,还有全身乏力的特点,都在提示我们,她的脾,太虚弱了。体内的气不足。
中医讲,脾主四肢,主肌肉。脾弱,气血无法濡养肢体,这对肩膀来说,就不是好消息。因为啥?因为肩膀这个地方,作为重要关节,一方面需要大量气血濡养,一方面易受风寒湿邪。如今脾虚气弱,气血失养,肩关节就容易发病。
你看这个患者,最初的时候,疼痛很轻,而且疼痛原因不明,这就要高度考虑,是不是气血失养了。脾虚在这里,占了最主要的病因。接下来,肩部气血越来越弱,于是正气越来越不足,那寒邪、血瘀等等这些因素都会接踵而来。因为你正气虚弱啊,小妖小怪肯定会欺负你啊。
于是,她的疼痛加重,肩部欠温,一直到不得不用棉被来外裹肩臂。
所以说,脾虚在前,邪气袭扰在后,最终引发血瘀,令不通则痛,这个就是针对此患者的辨证思路了。
遵照这个理论,我们就可以理解娄师配伍的意义了。为了您看着方便,我再赘述一遍: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芪各30克,桂枝、香附各15克,羌活12克,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甘草6克。
这里头,无非就是用黄芪来补气扶正,用桂枝来温行经脉。香附理气止痛。这些,用于解决“虚”的一面。同时,用羌活、制川乌、制草乌来驱散风寒湿邪,这是解决“邪”的一面。最后,用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这是在解决“瘀”的一面。你看,我这么一说,你就清晰多了吧?
这张医案,这个配伍,给我的启迪很大。它教会我了一件事儿,这就是,遇上年老的肩周炎患者,尤其是那些“自己感觉没怎么受凉,也没怎么受伤,忽然就开始疼”的人,第一个想到他是否有“正虚”的一面。有的,正如上文所述,属于脾虚。有的,可能是肝肾不足。有的呢,是血虚。总之,利用扶正驱邪、活血化瘀之法,往往奏效。我觉得,这就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我把这个东西写在这里,供我的读者朋友来借鉴参考。非专业读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其实,这个经验,在不少娄师的著作,以及风湿骨病相关著述里,都有提及。我不过是用相对通俗的笔调,写出来,供更多人学习而已。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