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文献20201215
(1) Multiple-genotypes 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revealed candidates genes and nucleotide variants for improvement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多种基因型转录分析揭示了候选基因和核苷酸变体,可改善茶的品质特性
*Genomics
摘要:
茶叶质量是一种多基因性状,由于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而表现出巨大的遗传变异性。为了阐明控制质量属性的全球分子洞察力,在优质季节收获的茶芽中进行了十二种茶树品种的代谢产物谱分析和转录组测序。 RP-HPLC-DAD质量参数分析表明,儿茶素,茶氨酸和咖啡因含量存在显着差异。转录组测序产生了50,107个非冗余的转录本,其功能注释占转录本的81.6%(40,847)。有趣的是,2872个差异表达的转录本在38种途径(FDR≤0.05)中表现出显着的富集,其中包括与次级代谢,氨基酸和碳代谢有关的途径。据报道,涉及富含脂肪酸的挥发物,挥发性萜烯,糖苷水解以及与质量相关的关键途径(类黄酮,咖啡因和茶氨酸的生物合成)的生物合成中有38个候选物在富含儿茶素的茶树种中高度表达。此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黄酮类生物合成,转录调控,挥发性萜烯和脂肪酸衍生挥发性生物合成的候选物的富集揭示了茶品质特性的良好协调调控。此外,确定23,649个非同义SNP并验证存在于质量相关基因中的候选SNP,表明它们在全基因组图谱和标记开发中的潜在效用,可加快富化合物的优良茶树品种的育种。
(2) Quantification of tea‐derived catechins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for respective calibration curves by single refere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based on relative molar sensitivity
基于相对摩尔灵敏度的单参考液相色谱法定量茶中的儿茶素,无需各自的校准曲线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背景
许多报告表明,茶叶样品中的儿茶素是通过色谱技术进行监测的。不幸的是,由于各个校准曲线的真实标准品的复杂性,仅存在少量的儿茶素筛选试验。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用于通过液相色谱(LC),光电二极管阵列和基于相对摩尔灵敏度(RMS)的荧光检测器同时定量茶衍生儿茶素的单参考(SR)详尽测定法,用于普通茶样品的筛选测定没有使用真实标准品的相应校准曲线。
结果
提出了三种基于类黄酮结构的原始SR标样,通过基于间接标样(1,4-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苯-d4)的定量1H-NMR进行了评估,并在LC色谱图中成功分离。在添加了这些用RMS计算的SR的茶样品中,通过一次LC运行,可以测量八种茶源儿茶素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8.5%。
结论
这种基于RMS的LC筛选测定法可实现可靠的定量,而无需使用真实标准液分别校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