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昱娴】和乐故乡情 少年中国心 ——读《少年林语堂》有感

和乐故乡情  少年中国心

——读《少年林语堂》有感

福清市实验小学五年六班  吴昱娴

指导老师:王志慧

有一个少年名叫和乐,他长大后离开了福建,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后来成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就是林语堂。林语堂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平和县,和乐是他小时候的名字。《少年林语堂》这本小说,带我走进了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厚的小乡村,认识了一位机智调皮、仁爱友善、有远大梦想的少年,见证了平凡少年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乐的出生地---平和县坂仔镇,宁静而美丽的农村,这里有神秘莫测的高山,也有蜿蜒清澈的小河。富有灵性的山水孕育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人们做粿贴春联,热闹过春节,和乐的家就在其中。力大的祖母、和善的叔叔、仁慈的父亲、乐观的母亲、友爱的姐姐,让童年的和乐无忧无虑、快乐地成长。调皮的和乐戏弄蚂蚁,和二姐怄气,跟小伙伴到竹林玩耍,在花溪里捞鱼……故乡灵秀的山水带给和乐机智幽默,如山的父亲给了他诚信、善良和正义感 ,和乐心怀梦想,从故乡出发,融入中国,闻名世界……

孔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小和乐天生喜欢水,总是那么不安分。一次他帮姐姐瑞珠提水到水缸里,提了十二桶水,大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而和乐却灵机一动,向父亲提议提水不要绕一大圈,而只要在墙上挖个洞,弄一个水槽,通过水槽把水引到水缸里,这样就省时省力了。小小的和乐不仅聪明,还很调皮幽默。一个下午,他蹲在鸡窝旁,丢了一块石头吓母鸡,母鸡无动于衷,他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就猛地冲到母鸡前,把母鸡吓得鸡飞蛋打,飞到龙眼树上,蹭到了几根羽毛,他顿时心满意足,被姐姐批评了,和乐急了,怪姐姐是多事的“管家婆”,还趁机在地上打滚,弄得一身是泥,然后笑嘻嘻地站起来说:“这回你有脏衣服要洗了。”姐姐轻轻地在他屁股上打两下,他不高兴地说:“别摸我屁股,我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小小的和乐爱动脑筋,讲话那么天真好笑,小的时候就种下了幽默的种子,长大后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谈吐诙谐,写出了很多幽默作品。

“不能因为劳累就改变了自己的承诺。”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诚信的可贵。和乐爸爸是牧师,和乐本来答应第二天要跟爸爸一起去布道,可因为当天去爬山太累了,第二天早晨起不来,说不想去。爸爸说不行,因为说好的事情不能改变,答应人家的事情要做到,做人要一诺千金。和乐终于明白了,就算再艰难辛苦,答应的事情也要努力去做,正如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除了诚信,爸爸还教和乐要善良,要用爱去帮助别人。一次爸爸布道回家,路上遇到收税官向一个卖炭的人收重税,卖炭的人欲哭无泪,可是拿不出钱来交税,收税官正准备打他。爸爸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也了解到卖炭的人家里非常贫穷,于是义愤填膺,上前与收税官理论,平时的收税官趾高气昂,没人敢惹他,可是爸爸的据理力争让他哑口无言,最终只收了三十文的税,灰溜溜地走了。爸爸回来后跟和乐说:“我们做人要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拳头虽硬,但是没有道理好。拳头收服的是肉体,而道理收服的是人心。”善良而富有正义感的爸爸给小和乐上了人生中生动的一课,把爱和善良埋到了和乐年幼的心里,成年后的林语堂爱打抱不平,疼爱子女,与妻子白头偕老,爱和善良成为林语堂创作的主旋律,从此再未远离。

未曾远离的除了爱,还有梦想。“阿父,我一定要爬很多很多的山,我要站在山顶上,看很多的风景。”这是和乐的梦想,他想看外面的世界,见更多的人,学更多的知识,正是因为和乐从小就怀揣梦想,最终才能大有成就。于是,和乐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出故乡的小山村,来到了厦门的鼓浪屿求学。来到鼓浪屿,和乐仿佛一个饥饿的孩子,突然眼前出现许多食物,他如饥似渴地扑上去,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学习之余,他也看到了中国小孩子被外国商人踢打欺负,可是没有人敢上去理论,因为贫穷的中国已成为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外国人在中国耀武扬威。和乐看到这一幕愤愤不平,但弱小的自己也无能为力,他深深感受到了那时候的中国人的软弱,决心要发愤图强地读书,让中国强大起来!他也意识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首先要改变人民的思想,所以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作品唤醒人们的心灵!

和乐少年,一路走来,成为世界文学巨匠,写出来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还有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童年的生活成了林语堂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一颗善良仁爱、自强不息的中国心却是林语堂文学的真正灵魂。

后来,和乐再次回到家乡,和家人在一起,和乐最后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不知道他梦到了什么,他的嘴角绽放出了一缕笑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