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黄金 | 从“银座”一词说开去 浅谈日本历史上的金与银
在各大城市里经常能看到“银座”这个名称,一般都是指繁华商业区的某座知名建筑。那么您知道吗?“银座”这个词最早是来自于日本的“银币制造所”。1612年,日本德川幕府将银币铸造所由今日的日本静冈市迁至今日的东京,命名为银座。造银币的叫“银座”,造金币的当然是叫“金座”,只不过日本的银座地区持续繁华,使得这一原本的特定名称不但长久保存了下来,更被引用推广到其他国家。
在之前的《历史上的黄金 | 从“名侦探祖上也阔过”说开去——日本银矿与银币》一文中,曾经提到过“石见银山”与“丁银”。当时是主要介绍了日本的银币,那么今天,也来和大家浅谈一下日本的金币。
大判金币
和银币一样,日本的金币也是特意做成了这种便于切割检验成色和便于分割支付的样式。这种大金币还有一个特定称呼“大判”,那么小金币呢,当然是叫“小判”啦。在日本历史上,大判曾有过多种形状,但到了丰臣秀吉时期,制造的“天正大判”定型为了图中的椭圆形,以后,日本再发行的大判,都循规蹈矩的做成了椭圆形。就和之前《历史上的黄金 | 2000年前的证件照 头像大小暗示国家兴衰》一文中提到的,金银币的成色,能很直观的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重量越重、成色越高,则经济情况向好、国家兴盛;反之,则是经济情况不乐观、国运承压。
之前介绍过的“御取纳”银币和今天介绍的“天正大判”金币都是丰臣秀吉时期的产物,丰臣秀吉曾用名藤下木吉郎,追随尾张大(sha)名(gua)织田信长一路厮杀。就在信长即将夺取天下的前夜,被部下大将明智光秀袭杀于本能寺。丰臣秀吉抓住时机,抢先回军击杀明智光秀,一举夺取了信长留下的权利空白,从不是武士的一介草民到执掌天下权柄的“天下人”,真是一时风光无两、野心难抑,他统一日本后又开始侵略朝鲜半岛,这期间的丰臣秀吉踌躇志满、酷嗜奢华,所以这一历史时期的日本金银币特色是个头较大成色较高。天正大判的成色可达含金量70%以上,但这种大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货币,而是类似于我国古代的“酎金”用途,或用于进献、或用于赏赐,有时也做为礼物使用。
小判金币
真正进入流通领域的是小判,在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有样学样的占据了他留下的权力宝座。在前文中也提到过,德川家康一直认为“金银是政务第一大事”,所以也正是在他主政日本期间,金座和银座落户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德川家康时代发行的庆长小判含金量高达80%以上,与天正大判都堪称日本金币中的代表。庆长小判的含金量如此之高,也能从侧面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较好,国力处于恢复发展阶段。而到了几十年后的元禄年间,元禄丁银的含银量仅有20%左右,为当时的幕府困窘经济状况做出了佐证。到了德川幕府末年,由于对国际上的金银兑换比例不了解,使得黄金大量外流,让幕府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当时发行的万延小判,成色重量都严重下降,昭示着近300年的德川幕府的末路穷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财政赤字与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在德川幕府的宽文年间,各地开始出现纸币,纸币的持有者可以以标称的面值在发行者处换得相应数量的金银,当时被叫做“藩扎”。其实在之前的日本战国时期,类似的“私札”就已经出现过了,不过“藩札”的信誉度和使用范围,比“私札”要可信、广泛多了,但是也只能是在发行地本地区使用,直到明治时期“藩札”才被彻底禁止使用。
时至今日,日本的纪念金币发行,还深受大判小判样式的影响,不信您看:
几百年时光悠然而过,曾名震一时的日本诸侯都已经成为历史,而大判小判的规格仍在影响当今日本纪念币的样式;而银座这一专业机构的名称,也成为了商业区的代名词,甚至走出了日本国门,不知列位下次徜徉在各地的银座时,会不会想起今天这篇故事?(焦扬)
如果有想听的历史故事,可以在后台向小编提问,有充足素材的,小编会尽快写出,以飨读者。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黄金 | 2000年前的证件照 头像大小暗示国家兴衰
历史上的黄金 | 从“名侦探祖上也阔过”说开去——日本银矿与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