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从澳洲“奔富”品牌之争,看到中国式创新仍是“匍匐前行”!

共3963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导语

《我不是药神》的热度还未散去,长春长生生物公司7月16日传出狂犬疫苗生产造假的消息就已经再次全网传开。疫苗造假以惊人价格牟取利润,以及相较于其恶性而轻轻放过的惩处力度,瞬间点燃了民众怒火。

其实,除了假疫苗,中国市场上依旧存在大批山寨产品,比如:“山寨”澳大利亚葡萄酒,这次的主角依然是在中国市场屡次碰壁的奔富(Penfolds)。

前言

上周,澳大利亚葡萄酒局(Wine Australia)宣布暂时吊销一家名为Dalefold Wines(中文名疑似:黛富德)葡萄酒公司的出口许可证。

*注:澳大利亚葡萄酒局隶属联邦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监管澳大利亚200亿澳元葡萄酒行业。

要知道,这还是自4月份加强监管以来澳大利亚葡萄酒局首次针对葡萄酒商许可证作出惩处,而上次有公司执照被吊销还是发生在2015-16财年。

本次决定是因为黛富德(Dalefold Wines)在中国各地销售的葡萄酒疑似是山寨了澳大利亚著名的葡萄酒品牌奔富(Penfolds)。除此之外,澳洲葡萄酒局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出口的产品中,有3款葡萄酒使用的是没有经过澳洲葡萄酒局批准的皮套产品,甚至都没有出口许可证书,此举违反了2013年出台的《澳洲葡萄酒法》第44条和2018年《澳洲葡萄酒条例》。

对于澳大利亚著名葡萄酒奔富而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市场上遭此“劫难”了。

阅读导航

一、悲催的奔富,中国“奇遇”

二、澳大利亚对于产品的保护

三、中国式的“创新”?

悲催的奔富,中国“奇遇”

此前,澳洲财经见闻曾发文讨论关于“海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商标被抢注”的问题,奔富就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例子。

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公司富邑集团(Treasury Wine Estates)发现,中国大陆市场的一个竞争对手抢先注册了奔富(Penfolds)的中文商标。相关当事方——澳洲富邑集团和中国商人李道之,从此两方在国内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

2017年初,富邑集团好不容易赢下了官司,可以继续在中国地区合法使用旗下著名葡萄酒品牌Penfolds的中文译名“奔富”。然而,更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仅仅6周之后,奔富商标再次被中国公司“冒用”。

其实,富邑集团之所以会不惜代价想硬抢“奔富”注册商标,主要还是希望借此实现对奔富品牌背后巨大市场利益的攫取,毕竟这个名字已经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根据数据显示,富邑集团2017年度在亚洲的销售收入增长了34.5%,达到了3.9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域是为富邑集团亚洲市场增长做出贡献的重要市场,Penfolds品牌则是拉动市场增长的动力源,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于“奔富”的中文品牌力量,推动公司全年整体销售收入达到了2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1%。

然而,世界级巨头企业在进驻中国市场也有栽跟头的时候,面对多个已经取得合法注册的奔富及奔富相关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官网上还可以查到,除了奔富这个名字,与其相关的,如:奔富澳家、奔富尼澳、奔富凯帝庄、奔富酒园等一系列名字全部都已被注册)。富邑集团的夺“标”大战未必会有太大胜算,所以该集团在中国也已经注册的“品馥”类似读音的商标,或许外人可以理解是替补队员,随时准备替代“奔富”作为Penfolds的另外一个中文译名。

而本次,Dalefold Wines的行为则属涉嫌抄袭。要知道,澳大利亚在产权方面的管控相当严格。尤其是在2018年4月1日起,澳大利亚实施了全新的葡萄酒出口监管条例,原有的1981年生效的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管理局条例已于2018年3月31日废止。

澳大利亚对于产品的保护

根据新规定,从澳大利亚出口的葡萄酒或葡萄产品必须满足:

  1. 所有出口的产品必须要遵守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与标签等相关条例;

  2. 所有出口的商家都需持有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签发的出口许可证;

  3. 澳大利亚葡萄酒局将对企业出口时的装船以及船上的货物进行监管。

澳大利亚葡萄酒局将有权签发葡萄酒及相关产品出口许可证、及相关货物是否被允许装船等。

其中,是否批准、延缓或取消企业出口许可,澳大利亚葡萄酒局将做多番考量,其甚至会考虑出口商在外国市场的商标侵权、收款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澳洲葡萄酒在海外推广等因素。

Dalefold Wines成为了新政实施以来第一家被处罚的公司。据悉,澳洲葡萄酒局虽然已经对Dalefold下达了处罚决定,但暂时还未联系到其负责人。因此,更多的信息还不得而知。澳大利亚葡萄酒局正在对Dalefold Wines做进一步调查,然后再决定是长期或短期延缓其执照,严重的话甚至考虑吊销该公司执照。

但澳洲葡萄酒局表示:“如果该公司存在异议,可以根据1995年行政上诉法庭法,向行政上诉法庭提出申请,要求复核这项决定。根据该法提出申请的规定时间为28天。”

除了葡萄酒以外,澳大利亚对于其他产品的监管也相当严格。就拿食品为例,今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新食品标签系统“原产地国家食品标签信息标准”(Country of Origin Food Labelling Information Standard)开始实施,制造商必须遵守新食品标签标准,食品标签须包含原料来源的更多相关细节。

新的标签分为四类:“种植地”、“生产地”、“制造地”以及“包装地”。 标签上需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或者包含袋鼠标志、附加文字及黄金图表(显示澳洲原料百分)的标记。

举例

据悉,在Woolworths超市的网站上,一款Essentials Salted Butter黄油被列为“澳洲制造”产品,售价为2.8澳元。然而,这款产品包装的背面却明确标示,这是新西兰制造的产品。

根据澳洲消费者法规(Australian Consumer Law)规定,如果厂家能够证明产品在一个国家最终完成,则可称产品是在这个国家制造的。

与之相比,中国的监管就相对的比较宽松,这也导致了市场上山寨货横行。

中国式的“创新”?

去年年底的时候,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英国网路媒体“go social”网站上公布的排名前15的中国“最奇特产品”,前三名分别是:“Lekars球衣”、“X-Boy电视游乐器”与“皮卡海绵宝宝胸章”。

排名第四的是老虎钳、螺丝起子与美工刀组成的“指甲修剪美材”,排名第5至8名的产品分别是“垃圾拳击包”、“劣质iPad保护套”、“拼装泰迪熊”以及“材质不明的棉手套”。

第9到第15名依次为:“山寨PS家用游戏机”、“山寨苹果手机”、“iPhone靴”、“KINE拖鞋”、“NOKLA手机”、“SQMY手机摇杆”以及“deats耳机”。

“中国人太聪明了!”很多与中国人相处过的外国人都这样感叹,但这样的“聪明”却让国际大牌企业都难以招架。近年来关于商标权纠纷案时有发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笔者认为,最为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乔丹体育。

案例:“乔丹体育”

Michael Jordan告乔丹体育侵权告了四年,明眼人都看得出乔丹体育是在蹭着Michael Jordan的名声,但Michael Jordan就是死活告不赢。屡败屡战到2016年12月8日,才终于迎来了一场胜利。 

据悉,最高法院庭审时,乔丹体育也还是一口咬死:我这个乔丹指的不是你那个乔丹。最后律师甚至不得不拿出了一副乔丹体育logo人物的姿势和Michael Jordan扣篮的照片进行对比。

在中国,这样大费周章证明别人山寨了你的荒谬戏码上演不止一次了。

此次“乔丹案件”在海内外引起广泛争议。这一诉讼历时4年,终获一锤定音,不单单具有法律意义上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同时也对很多中国企业具有警示意义。

在中国政府力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在当下房地产占据GDP半壁江山的经济模式下,中国实体经济成长的中后期如何摆脱“山寨”烙印,是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END

长期来看,山寨文化像一颗毒瘤,侵害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肌体,磨砺掉“万众创新”的激情。

从产品制造到商业模式;从传统经济到了互联网经济。中国善于模仿而缺乏创新:以至于有人将“C2C”解释为COPY TO CHINA。

事实上,中国虽还未走出“山寨大国”的阴影,但这几年来,也可以看出明显变化:出现了很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创新产品,比如说:在国外看不到的双卡双待手机。

这实则是一条经济崛起的必经之路,现在世界上产品质量最好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也是从“山寨”阶段过来的。毕竟中国在改革开放前落后世界太多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实现了飞跃般的突破。在某些商业领域,中国甚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比如:高铁、手机支付、共享单车以及网购再一次改变了世界。

近期刚刚公布的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榜单,排名前十的企业中美平分秋色,前100名,中国占据了21%。

中国企业正逐渐走上正轨,相信未来,中国制造将会摆脱“山寨”的骂名。中国制造也将会屹立在全球制造业的最顶端。

参考资料:The Australian、澳洲财经见闻、每日邮报、李光斗:《山寨式创新: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