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亮通临《鲜于璜碑》

书艺公社

親近書法的自在生活方式,書寫醉逸格、醉典雅的中國字!
5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鲜于璜碑 碑阳,1973年发现墓石碑,碑通高2.42米,宽0.82米,厚0.12米。前后两面篆刻隶书铭文,整座石碑保存完好,通碑字迹清晰。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827字,绝大部分字保存完好。

鲜于璜碑 碑阴,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碑阳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

《鲜于璜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后移至天津博物馆。
《鲜于璜碑》上尖下方,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0多厘米、厚12厘米。碑首有直径为15厘米的碑穿。碑阳额上剔地阳刻小篆“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阳、碑阴内容大同小异,文尾详列鲜于璜的家族世系。建国后发现的汉碑不少,但像《鲜于璜碑》这样的煌煌巨制非常少见。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局部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局部

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朱剑心《金石学·说石》说:“其时门生故吏,为其府主刻石颂德,遍于郡邑,风气极盛。”汉碑多为门生故吏所立,《鲜于璜碑》则由鲜于璜之孙鲜于鲂等人树立。据碑文记载,鲜于璜青年时期被地方推举孝廉,后升迁为郎中。东汉永初元年(107年),鲜于璜被任命为雁门太守。为政期间,鲜于璜“折节清行,恭俭束修。政崇无为,声教禁化”,对匈奴则“内和九亲,外睦远邻”,恩威并重,边关安宁和平,百姓安居乐业。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局部

研究者一般都认为《鲜于璜碑》是方笔汉隶的代表作,棱角分明,斩钉截铁。这些都是刀刻的原因。碑阳刻得好一些,书写的意趣表达出来了,碑阴则是愣头愣脑。仔细观察偏旁部首的写法,碑阳与碑阴应为同一人书写,由于刀刻技巧的差别,造成了风格差异。过去的工匠掌握一门技艺,往往世代相传,这件碑刻,好像是老师带徒弟,老师正面示范,徒弟背面效仿,开始刻得生硬笨拙,后来在师傅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愈加娴熟,后面几个字已经刻得栩栩如生了。
清代的书家开始大量临写汉碑,写出了新面目、新风貌、新气象。有些书家在借鉴碑刻的过程中,火候把握得不够好,或者模仿刀刻之痕,或者把“金石气”过度解读了。个中原因或者是书家个人的审美有偏颇,或者是时代的局限所致,但不能因为部分书家笔下的瑕疵,忽略集体探索的整体价值。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局部

米芾说“石刻不可学”,并不尽然,可以学,但要看怎么学。启功先生说的“透过刀锋看笔锋”是个好办法。这句话是强调用笔的真实性,学书者都认为讲得极有道理。但若想真正做到,那就难了。难就难在我们对于“笔锋”的认识就那么全面、准确、真实吗?有关“笔锋”的认识,自明清以后,特别是碑学兴起以来,大家的见解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一句话说不清楚,“搅”了好多年了,好像越来越掰扯不清。
现在考古学发达,汉代简牍笔墨遗迹出土甚多,如果把启功先生的这句话反过来,“透过笔锋看刀锋”,又会怎样呢?
《鲜于璜碑》我曾经临写数遍,每写一遍,总不尽意,再写一遍,还是如此。其中的美感,只能领略,却难以汇入笔端。这里展示的其中一件长卷用的是熟纸,小狼毫,没有墨色变化,写出来黑漆漆的。另一件是在粉笺上写的,有点涩,很费笔,通临此碑,换了两支小狼毫。还是没有多少墨色变化,有那么一点,也是宣纸造成的迟涩。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局部

非得有变化才好吗?
有的人宿墨用多了,洇一大片,尿床似的。不喜欢。
还有的人提按顿挫过多,来回揉搓,点画浑身长毛,长疙瘩,像个蠕动的虫子。也不喜欢。
书法是由不同形态的笔画组成的,就像人的脑袋,眼耳口鼻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人就精神。书法也是如此。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

郑培亮,原名郑丕亮。1972年生于山东省阳谷县。先后毕业于聊城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曾任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山东工艺美院美术系副教授、教授,现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出版专著:
《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合著,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两汉书法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从临摹到创作》(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一笔一画——关于隶书的书写状态》(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
《刀笔吏》(华文出版社,2014年);
《郑培亮书法刻石·铭石镌华》(书法出版社,2020年);
《郑培亮书法刻石·尚势崇丽》(书法出版社,2020年);
《郑培亮书法刻石·溯源竞流》(书法出版社,2020年);
《郑培亮书法刻石·删繁就简》(书法出版社,2020年);
《郑培亮书法刻石·正末归本》(书法出版社,2020年)。

论文曾获全国首届隶书学术讨论会三等奖、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 
////////////////////// 
(0)

相关推荐

  • 结体浑厚、严整丰腴——汉《鲜于潢碑》欣赏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与<华山庙碑>同为东汉延熹八年(165年)所立,比<张迁碑>早21年.1972年在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是194 ...

  • 范青临汉碑系列之五——《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是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的一方碑刻,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无撰书者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1]  <鲜于璜碑 ...

  • 十大隶书名碑05《鲜于璜碑》

    十大隶书名碑05<鲜于璜碑>

  • 郑培亮通临《鲜于璜碑》高清图

    2021年11月01日 23:16:1238人参与0邓丁生 公告:为减轻博客服务器成本压力,现本站为大家提供书法资料U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需要[国展资料U盘]点这里 需要[书法宝典U盘]点这 ...

  •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奇崛古拙!

    <鲜于璜碑>局部 郑培亮,山东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鲜于璜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

  •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局部 郑培亮,山东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鲜于璜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

  •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两种

    <鲜于璜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后移至天津博物馆. <鲜于璜碑>上尖下方,呈圭形, ...

  • “笔锋”与“刀锋”矛盾应如何化解?看郑培亮笔下的《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后移至天津博物馆. <鲜于璜碑>上尖下方,呈圭形, ...

  • 铭石镌华|郑培亮书法刻石作品欣赏

    <郑培亮书法刻石>前五卷由书法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别为<铭石镌华><尚势崇丽><溯源竞流><删繁就简><正末归本>,收录了近五年来 ...

  • 当代郑培亮 临《曹全碑》

    郑培亮,1972年生于山东省阳谷县.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曾任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山东工艺美院美术系副教授.教授,现任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出版专著: <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 ...

  • 郑培亮楹联集联105副高清大图,喜迎新春!

    新春之际 集中发表郑培亮书 楹联集联105副 预祝各位书友 新年快乐 郑培亮书法刻石(卷一) 郑培亮佛经刻石(卷二) 郑培亮书法刻石(卷三) 郑培亮书法刻石(卷四) 郑培亮书法刻石(卷五) 文/魏华北 ...

  • 郑培亮临《龙藏寺碑》,婉丽华美,清雅幽深

    <龙藏寺碑> 拓本部分高清 ▼ 郑培亮临<龙藏寺碑> 高清大图 ▼ 局部高清 ▼ 郑培亮<龙藏寺碑> 横幅高清 ▼ 编辑 ▏汪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