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飞驰与百度的初心:为何王海峰在此时出任百度CTO?

今天,科技界的头条新闻显然只有一个:百度任命新CTO了。

这个空缺多年的职位,随着今天上午李彦宏发出的内部信,宣布有了新的归属。原百度高级副总裁、AI 技术平台体系(AIG)和基础技术体系(TG)总负责人王海峰成为百度首席技术官(CTO)。

对于外界而言,王海峰的形象一直相对低调。大家更多知道他是AI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要么是伴随着百度AI的重要技术发布,要么是学术界的重大奖项。而显然百度重新唤醒CTO岗位,是有充分的战略意图与业务思考在其中的,并且显然王海峰担任CTO,包含着百度对AI技术的判断与理解。

在王海峰出任CTO背后,百度对他本人和AI技术的期望是什么?新CTO上任,可能对百度技术体系与业务体系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更宏观的问题是,AI技术在百度体系内的成长,是否可以以王海峰出任CTO来作为某个阶段的总结和开启?

这些问题,必须回到百度AI发展史,以及王海峰的百度生涯中去寻觅答案。今天我们从一封任命背后,去尝试解读一种新技术与一家技术驱动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因缘。

百度CTO为什么难做?

让我们先来回溯一下这个问题:百度的CTO为什么空缺了这么久?

显然,百度的CTO一直空缺,并不意味着百度不重视技术。在今天的中国,妇孺皆知百度是一家技术驱动的企业。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到百度大脑等“硬核技术”,技术一直都是百度的核心红利。

然而问题恰好也就出现在这里。如果说阿里可以吃电商背后的市场红利,腾讯拥有社交和游戏背后的长线产品需求,那么对于百度来说,技术就是商业价值本身,技术就是业务,技术就是未来。

对于技术这件事的差异化定位,直接决定了百度的CTO不像其他互联网巨头,核心任务是保证全公司业务在技术层的稳定运行。百度的CTO不仅负责技术后勤部队,同时也要担负从技术到业务的创新与增长,以及长短期的技术战略布局。

可以说,百度CTO不仅是一位后勤长官,同时也是指挥官和直接冲上战场的骑士。客观来说,这样的任务很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毕竟每个人的技术专长不同,管理能力不同。

同时也要看到,百度在技术上是一家“三多”公司:技术分占的不同领域多、技术人才多、技术关联出的业务线索多。CTO需要统辖漫长的技术研发-产品业务线索;与大量不同领域的技术大牛和顶级科学家完成合作;技术统筹能力需要横跨消费业务、企业服务、新技术、产学布局等多个领域——也很难找到一个人,以及他背后的学力、业务能力和精力可以负载这些要求。

而王海峰最终出任百度CTO,背后不仅是他在工作生涯中的自证,更蕴含着百度对AI技术的认知与判断。

王海峰的自证,AI的获识

自2010年年初入职百度以来,王海峰在百度的工作历史,完全可以视作百度布局、探索和投入应用AI技术的完整历程。其中王海峰团队所作的贡献,在今天百度技术体系中的价值证明,或许可以看作他适合出任CTO的因由。

从加盟百度以来,王海峰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2010年开始负责百度在AI等前沿技术方向的基础布局;2014年转岗百度搜索业务,对搜索、信息流等业务进行智能化改造;2017年开始负责百度AIG,统筹AI技术平台。

总结整个线索,可以发现王海峰至少在三个方向上,帮助百度证明了AI的价值与地位:

一、AI可以孵化新业务、新产品。

加入百度以来,王海峰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多媒体部、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飞桨(PaddlePaddle)、小度助手、自动驾驶等百度今天的“杠杆级产品”,都是基于这些技术架构孵化出的,垂直领域的AI新产品与能力更是不胜枚举。这些AI红利的激发,为百度证明了在AI这条路上开拓新市场是可实现的。

二、AI可以优化百度原有业务,激活新的市场竞争力。

王海峰团队的另一个主要工作线索,是用AI带来的多元能力对百度原有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从智能搜索、精准的信息流产品,到今天技术体验已经远超行业竞品的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等,都在王海峰主导下完成了“晋级”。这些项目证明了,AI不是另起楼阁,而是可以与百度体系紧密结合、塑造产业差异化的钥匙。

三、推动平台化开放,让AI为百度和社会所用。

从进入百度不久之后,王海峰就开始启动NLP等技术的平台化开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持百度所有业务并向全社会开放的AI开放平台。这项工作的发生节点,远远早于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开始流行的技术中台概念。这项工作证明了AI可以是技术底座,是百度对外构筑产业服务市场与开发者生态的基石。

在百度的九年里,王海峰帮助百度确认了AI是一种可靠的通用底层技术,证明了AI可以触发新市场机遇、加持百度原有业务、平台化开放给百度体系与社会产业。这个证明过程,恰好应对了上一段中提到的百度CTO难做的问题:AI是目前可以统摄百度技术需求的通用技术。那么作为百度AI的名片,王海峰也就是担任百度CTO最具合理性的人选。

从历史中挪开视线,看向今天王海峰在百度的责任与工作,会发现CTO的任命并不出人意料,反而是一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情。

厘清权责,顺势而为

综上所述,百度选择了AI,不是选择了一个新业务、新方向,而是选择了一个能够优化所有业务脉络、在多层次场景孵化新业务的综合技术体系。那么CTO的责任,自然也就集中于根植AI的技术创新、业务加持和平台开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王海峰出任百度CTO,对于百度现有AI体系来说并不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工作调整,而是在现有业务关系上的顺势而为。

其原因在于,作为AIG和TG的总负责人,王海峰在今天的工作事实上无限贴近于百度CTO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今天AIG主要在承担三项工作:

一、通过AI技术,为百度所有业务体系提供技术升级支持。比如地图、信息流、智能云的智能化升级。

二、完成AI新业务的滚动式研发与创新,不断提高新市场的技术优势。比如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推动。

三、面向产业智能化需求,打造社会经济体所需的AI基础设施。比如飞桨(PaddlePaddle)、百度大脑等面向产业智能市场的开放与卡位。

这些工作,在王海峰的执掌下已经初具规模。然而要更进一步发展AI通用能力,百度需要面临的问题是,AIG定位更像是弹药工厂。加快百度业务线与AI技术的融合,需要能够管理百度整体技术体系的权职身份。

而接下来一段时间中,百度最好的机遇应该是在产业智能这个汹涌打开的B端市场。然而产业智能的市场目标,也需要百度内部目标一致的技术与业务投入,保证战略高度一致性。

这两个因素,都让王海峰有必要担负起CTO的责任,也需要CTO的权力去完成进一步产业优化,从而更高效整合百度技术体系,厘清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到业务应用间的关系,让百度的AI进化在组织架构层面保持通畅。

当然,百度重新任命CTO的更宏观指向,还是在于未来。

大局、战机与纽带:

新任百度CTO的未来物语

看了过去与现在,或许我们还有必要讨论一下未来。开头我们说过,百度CTO难做,是因为其责任远超过一般科技公司的CTO。这个困难不仅出于技术和人才层面的工作复杂,同时也由于百度在技术世界中的前沿探索角色,决定了百度的未来不确定性将很大一部分放置在CTO的工作列表里。

提及未来定位,百度CTO在这个需要百度去决胜的AI时代,必然将收获三个“超额工作”:

首先,百度的AI之路才刚刚开始。这门技术本身的高速变化、产业需求的摇摆前进,再到百度业务的客观进展,都要求CTO必须具备AI时代整体的战略布局能力。

或许可以说,AI是科技史上要求CTO参与战略洞察程度最高的一门技术。王海峰的多位同事都提到,他本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时刻保持着对前瞻技术的洞察和学习兴趣,这在互联网公司中非常罕见。而这个能力和特点,或许也是其出任CTO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互联网人口红利衰退、产业智能化肇始之初,接下来百度乃至所有科技巨头,都将面临寻找新市场、新商机的问题。而就百度而言,新机遇的快速锚定和拓展,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AI走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战略空间随时涌现,故而需要CTO是最懂AI业务的人,可以随时把握战机,帮百度随时发现和赢得新战役的胜利。

另外,百度在未来还有一个关键任务,就是为整个国家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提供技术底座和大量必备的基础设施。从最近的中外贸易争端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芯片等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而中国已经不能再放弃下一个阶段的AI基础设施。其中很多任务,肩负于百度。

这种情况下,百度CTO需要承担的另一个责任,是推动百度与国家AI战略的结合,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和人才培养中充当企业与社会的纽带。而王海峰的作为ACL历史上首位华人主席、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唯一获奖人,其学术身份与产业身份的融合,恰好有利于这一目标的推进。

今天很多媒体都认为,百度重设CTO是回归技术初心。但应该看到的是,无论王海峰团队还是百度整体,技术的发展脉络一直不断,这颗初心始终藏于百度。真正发生变化的,是百度对AI的认识,对技术与产业关系、社会经济关系之间的判断。这个判断的依据,又恰恰是王海峰代表的百度技术人,用若干年华勉力证明出的结果。

近十年的不断布局、探索和尝试,百度有AI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常识。重设CTO和王海峰的出任,则意味着百度决心进一步推动AI的底层价值,用AI技术全面包裹百度业务,驱动百度市场发展。

从百度的AI,到AI的百度,新CTO是一个开始。AI、百度和王海峰,今天都将准确去解一道新的题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