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中医临床路径(上)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2)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3)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2.证候诊断
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3.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疝气和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疾病的患者。
2.辩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寒气凝结证或中气下陷证。
3.择期手术,无手术禁忌症。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六、排除标准
1.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疝气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2.进入路径时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
3.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4.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术前准备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4)消化系、泌尿系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阴囊或腹股沟B超、心肺功能相关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