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54课:古人为舞鞋创造了一个漂亮的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四个汉字:“躧、䠍、䠊、跀”。这四个汉字均不是常用汉字。甚至还都可以算作生僻字。所以本课的内容,以了解为主。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躧。读xǐ。《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躧,舞履也。从足,麗声。(革麗),或从革。”形声字。本义是舞鞋。这个字或者也写成革旁,因为舞鞋穿在脚上,所以从“足”,又因为鞋是皮革制成,所以从“革”。比如《寒山子诗三百零三首》之七十二:“轻浮耽挟弹,跕躧拈抹弦。”不仅现代有舞鞋,在古代,也有专业的舞鞋。如果用现代汉语的字义理解“躧”字,也很有意思,舞鞋,当然是使“足”部美“丽”起来的鞋子啊,这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舞鞋)
本义之外,躧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草鞋。比如《战国策·燕策一》:“燕、赵之弃齐也,犹释敝躧。”燕、赵两国放弃齐国,如扔掉旧草鞋一样。
(2)同“屣”。《集韵·寘韵》:“屣,履不蹑跟也。或作躧。”有两种用法:其一,小履之无跟者。《汉书·地理志下》:“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徧诸侯之后宫。”颜师古注:“躧字与屣同,屣谓小履之无跟者也。”无跟小鞋,如果细想,很可能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舞鞋;其二,拖着鞋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躧,舞不纳履,故凡不着跟,曳之而行曰躧履。”跳舞者常常不穿鞋,因此,穿鞋不把脚跟放进鞋子,拖着鞋子走,也叫躧。
(躧履)
(3)踩、踏。比如《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约莫走了也是一更时分,心里越慌,看不见地下,躧了一条绊脚索。”《西游记》第十七回:“我推倒了黑风山,躧平了黑风洞,把你这一洞妖邪,都碾为齑粉!”躧平,就是踏平。
(4)漫步。《集韵·蟹韵》:“躧,徐行也。”南朝齐王融《永明寺》:“振玉躧丹墀,怀芳步青阁。”又指徐行的样子。《直音篇·足部》:“躧,徐行貌。”唐代张说《翻著葛巾呈赵尹》:“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
(5)追踪。这是方言用法。《东台县志·方言》:“尾人之后侦其所之与所为曰躧。”跟在人后面,看他到哪里做什么叫躧。
躧的小篆写法如图:
(躧的小篆写法)
2、䠍。读音有两个:
(一)xiā。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䠍,足所履也。从足,叚声。”形声字。本义是脚所穿的鞋。徐灏《段注笺》引戴侗说:“䠍即鞋字。”又指脚下,《广韵·麻韵》:“䠍,脚下。”《龙龛手鉴·足部》:“䠍,脚下也。”
(旧时的鞋子)
(二)qiá。有时也读qié。这是四川方言。跨步。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八章:“百多里路,你们倒像在成都穿街过巷,几步就䠍拢了么?”自注:“䠍,《蜀语》云:‘急行曰大步䠍。’其实䠍即行义,不分大步小步。同时倒还有‘跨’字之义,如言䠍门限,即跨过门限是也。”
(跨步)
䠍的小篆写法如图:
(䠍的小篆写法)
3、䠊。读fè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䠊,跀也。从足,非声。读若匪。”形声字。本义同“剕”,古代断足的刑法。《尔雅·释言》:“䠊,刖也。”郭璞注称:“断足。”邢昺疏:“䠊,一名刖。断足刑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字亦作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膑刑去膝骨,周改为刖断足。”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跀”字。
䠊的小篆写法如图:
(䠊的小篆写法)
4、跀。读yu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跀,断足也。从足,月声。(足兀),跀或从兀。”形声字。本义是古代断足或斩脚趾的刑罚。也作“刖”。徐锴《说文系传》:“足见断为跀,其刑名则刖也。”跀是描述足断的状态,刖是指断足这种刑罚的名字,有区别。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与《刀部》刖异义。刖,绝也。经传多以刖为跀……按唐虞夏用膑,去其膝头骨也。周用跀,断足也。凡于周言膑者举本名也。《庄子》:‘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崔譔云:‘无趾故踵行。’”《庄子》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德充符》,鲁国有个断了脚趾的人,名字叫叔山无趾,他用脚后跟走着去拜访孔子。
其实刖和跀的字形差别与字义有关,因为脚趾被斩断,所以跀用足;因为用刀作为刑具,所以刖用刀。
(卞和像)
夏商两代刖刑是剜掉人的膝盖骨,到了周代,刖刑改为砍断人的脚。那个献出和氏璧的卞和,就是被斩断了双足。那个写了《孙膑兵法》的孙膑,也是因为膑刑而得名。
跀在本义之外,还指器物敧斜不正。这实际上是跀的引申义。《周礼·考工记·旊(fǎng,制瓦器具)人》:“凡陶旊之事,髺墾(kěn,同“垦”)薜暴不入市。”汉郑玄注:“髻读为跀。”贾公彦疏:“跀,谓器物不正,敧斜者也。”“髻垦”合起来指器型不正,“薜暴”指釉色不纯。
跀的小篆写法如图:
(跀的小篆写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