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奋力打造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张家港市年度普通学校资源教师融合教育...

3.转载请注明出处。

浙江省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地,早在1986年,杭州市萧山区靖江镇第一小学就率先开办了农村地区特殊教育辅读班,逐步形成了“三段九年一贯制”随班就读模式,并推动全区探索了“适宜性安置、协同化运作、多平台支持、个性化培养”的随班就读萧山经验,受到教育部和省、市有关领导及特殊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萧山区成为全国融合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10月26日至29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及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联合《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组织全市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团队成员70余人来到萧山区学习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及专题讲座、实地观摩等形式,深入学习融合教育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扬张家港教育人对标找差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加快全市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杭铁老师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张家港市乘着“办好特殊教育”的东风,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持续多年达到100%,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了各镇区、各学段全覆盖,形成了上下合力、普特共当,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杭铁老师指出,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融合教育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办好特殊教育”的重要任务。从2018年开始,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就持续组织开展了年度融合教育资源教师研修培训。今年的研修培训,全市31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分别派出1名分管领导和资源教师参加,通过培训深化对融合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全市融合教育工作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杭铁老师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努力实现国家和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收官之年。张家港市将增强发展优质融合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高昂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更加务实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全力以赴投入到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中去,奋力打造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章金魁应邀出席开班活动,章金魁副主任介绍,“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特殊教育以“建设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省特殊教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发展水平”为主要目标,以两头延伸为重点,普及15年特殊教育;以多模式融合为切入点实现融合教育全覆盖;以教育改革为着力点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以专业标准为基准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章金魁副主任介绍,浙江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两头延伸为重点,逐一落实实名登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满足残疾人接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类别,实现特殊教育对象覆盖所有残疾类型。继续推进资源教室建设,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学校 卫星班”的融合教育新模式,实现融合教育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统筹财政教育支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建立健全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财政拨款机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加强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卫星班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包括随班就读教师、卫星班教师在内的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全面实行残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建设省、市、县三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完善专业指导机制,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探索建立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卫健委、残联等部门参与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督导制度。三是整体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合作,建立跨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促进医(康)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整体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章金魁副主任介绍,近年来浙江特殊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呈现了组织管理有系统、普及工作有延伸、融合教育有规范、质量提升有抓手、保障措施有力度等特点,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接近健全儿童,向两头延伸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了资源教室和卫星班建设布局;成功研制了“浙江省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个别化教育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已经被普遍认可;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已经建立,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有较大突破。

章金魁副主任表示,面对新时代提出的特殊教育发展新命题,浙江省一要进一步把握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深入开展融合教育,不断满足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加快探索智能教育手段在特殊教育课堂的探索实践。二要进一步做好15年特殊教育普及工作,通过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做到科学评估、精准安置;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和省网络IEP平台,实施实时监管。坚持“送是为了不送”,确保送教上门比例控制在适龄残疾人数的10%以内。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规范残疾人入学流程,定期开展特殊教育督导。三要进一步突出融合教育主体,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创新融合教育模式,给残疾学生提供多样的融合教育选择;规范资源教室方案,发挥资源教室作用;创新资源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注重随班就读的课程教学调整,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完善残疾学生的评价机制。四要做好特教学校转型工作,使其成为区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心和管理中心。

章金魁副主任表示,浙江省将以率先高水平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展现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担当;以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标准,努力实现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期盼。

随班就读“萧山经验”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教研员邵立锋老师介绍,萧山特教从1986年起步,坚持以政策制度为保障,促进规范化建设;以部门协调为基础,完善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以布局调整为契机,促进区域学段均衡发展;以主题调研为手段,提升专业化师资队伍;以潜能开发为基点,实现生本化特长发展;以教育科研为支撑,形成品牌化研究成果。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形成了“适宜性安置、协助化运作、多平台支撑、个性化培育”为主体的全国随班就读经典范式,较好地实现了特殊学生的适宜发展和多元提升。

邵立锋老师介绍,萧山区构建了“四位一体、四轮驱动”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一是以适宜性安置为基点,融合教育在学前段普及推进、义务段全面推进、高中段试点推进,推行分合教育(班级分合、学科分合、时间分合),采取课堂教学、资源教室教学、生活实践等三大教学形式,以单独编班与随班就读相结合、留课不留级的模式,大力配备资源教室,切实保障特殊学生的有效教学。二是以协同化运作为依托,联动部门力量,形成管理合力;建设区特殊教育领导小组、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区特殊教育教研大组、街镇融合教育中心、普通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学校分管领导、特教教研组长(首席资源教师)、特教教研组(资源教师队伍)等八支队伍,形成梯度网络,实施分级管理,努力形成特殊教育管理的最佳合力。三是以多平台支持为抓手,做好师资选拔,聚焦融合课堂,以“目标低、切口小、操作多、评价快”为备课原则,关注个别化目标定位、适宜性内容安排、差异性活动设计、支持性教引策略、针对性作业练习、多元化评价激励等环节,重点实施“131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工程”(1个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基地、3个区特殊教育研修共同体、1个区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大组),发挥团队效能,不断提升特教教师的专业素养。四是以个性化培育为特色,在专业研判的基础上,团队协同拟定教育计划;以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为原则,基础性课程分层、补救性课程分解、拓展性课程选择、功能性课程定制,开展训练补救。各校还围绕地域特色,培育劳动技能,按照“一人一特长”的培育目标,充分发挥特殊学生的兴趣特长。

邵立锋老师认为,特殊教育是融合与分层的艺术,是重复与等待艺术,萧山区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融合教育发展水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三小学俞镇荣校长介绍,学校成立于2010年,目前有23个教学班、881名学生,有随班就读学生5人,特教学校结对参与普特融合学生2人,周边学校2名学生在校进行个别化补救。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树立了博爱平等的大特教观和普特共享的大课堂观,采取随班就读和抽离式辅读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特殊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和适宜的支持。学校升级融合教育环境,投资近60万元建立了功能完备的资源教室,并构建了关爱悦纳的班级环境、亲子友爱的家庭环境、适宜有效的社区环境,打造特殊学生成长的乐园。

俞镇荣校长介绍,学校高度重视融合教育团队建设,目前有首席资源教师和兼职资源教师共7名。学校一方面因地制宜,构建了组间协作新机制,成立了资源教师团队和随班就读教研组团队,通过合理的组织构成和完善的操作机制,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团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点面结合,运作科学的培训机制,通过全员培训、交互式教研、师徒结对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为更好地提供教育康复服务,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分担教学责任,普特教师共同参与卫星班学生的评估、融合班级的确定、教育计划的制订,从目标、内容、活动、策略、作业、评价等方面,为特殊学生提供分层教学。

俞镇荣校长介绍,学校不断加大融合教育教学研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构建了普特双向二元课程,康复训练、兴趣拓展、社区实践、学科补救等个性化课程助力学校融合教育开展,助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扎实做好特殊学生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水平、感统能力、语言能力、行为习惯、心理发展、课堂参与等方面的情况,形成特殊学生的融合课表和抽离式补救课表,提供精准的个别化教育。

俞镇荣校长介绍,作为区域融合教育中心,学校协助做好大特殊教育教研组工作,不断创新融合模式,加大融合频率,有序推进区域融合教育中心建设;探索普特融合的教学研究,实现融合教育的全心悦纳;探索普特融合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关注每一位特殊儿童;为区域内普通学校、幼儿园规范地开展个案研判提供专业支持;分享特殊教育智慧与策略,优化随班就读模式,促进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分层教学背景下的伙伴助学,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质量。

俞镇荣校长表示,立足新起点,学校将进一步升级融合教育理念、环境及课程等,谱写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丁水法校长介绍,学校创建于2018年,现有36个班、1522名学生,其中有11名随班就读学生。学校以“遇见更美的自己,遇见最美的世纪”为理念,坚持“儿童立场、故事表达、生活眼光”,让校园生活成为学生最难忘的记忆。

丁水法校长介绍,基于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新思考,学校采取了多方面的融合教育措施。一是打开资源教室,设计系列融合课程,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干预。在一些足球课、书法课、烹饪课中让特殊孩子一展身手。二是打开校园空间,放置了大量的桌球、冰球、台球等设备,促进每一个学生释放能量,在喜欢的活动中发掘潜能。三是打开学校大门,通过春游、军训、农学、毕业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四是落实到备课和课堂教学之中。教导处在学期初就布置学科分层备课任务,对班级学生进行针对性分层训练。五是打通资源渠道。学校特别重视家校合作育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世纪亲子学堂”,寻找并分析家庭教育的问题,诊断并制订家庭教育方案,训练并提升家庭教育、亲子交流水平,通过“家长志愿者”“家长金点子行动”,将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纳入教育队伍,让家校合作更加深入,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丁水法校长表示,学校将以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为目标,积累更多融合教育案例和资源,探索更多融合教育实践方法,为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样本和样式。

专家讲座棒棒哒~

华东师范大学金野教授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陕西师范大学赵微教授 

《普通学校学习支持中心建设的思考与行动》

学习氛围浓浓的~

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有删改,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一鸣 鹏燕

校对:一鸣 鹏燕 云海 雨路

排版:雨路

点这订阅《现代特殊教育》

▲向上滑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