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柱兰,说一说驱蚊植物
无柱兰,说一说驱蚊植物
无柱兰(Amitostigma gracile)来自于兰科,无柱兰属。别名独叶一枝花,双肾草。amitos无细丝+stigma柱头,指雌蕊无花柱。
无柱兰产于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东北部)、四川、贵州(东南部)。
文中的无柱兰是在安徽拍到的,查植物的时候在地方植物志可以缩小范围,更快找到他的名字。可以百度“中国植物志”,然后在跳出来的网页中选择分省名录。
无柱兰属在中国有好几个种,但在安徽植物志上只有无柱兰一个种。用地方植物志可以缩小范围,更快找到她。
无柱兰喜湿,生于海拔180-3000米的山坡沟谷边或林下阴湿处覆有土的岩石上或山坡灌丛下。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然后关于无柱兰更多的就没有啦,兰科植物种类很多,所以对于下面具体某一种的资料能查到的很少。植物也少,我们就好好保护她们,看看她们精灵般的模样,不提药性和开发利用了。
近日进入夏季,又到了蚊虫叮咬的季节。有朋友留言希望介绍些灭蚊的植物,无柱兰没有太多资料可写,那我们就在这篇文章下面开始说别的植物和蚊子喽。
蚊虫属双翅目蚊科,分布广,种类繁多,迄今我国已知蚊虫达18个属48个亚属371种或亚种,常见的有伊蚊、库蚊和按蚊三类。
蚊虫通常偏好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且空气湿度高的环境。但不同种类蚊虫对光照的响应有所不同。
伊蚊不论白天黑夜都刺吸人血,而按蚊一般在夜里叮咬吸血,高峰期通常在黎明前的一个小时。
蚊虫最适宜30℃左右的温度,秋季气温降到10℃以下时,就会停止繁殖。蚊虫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
其幼虫生活于水中,主要靠取食水中的有机物,即植物碎屑为生,因此水和植物是影响蚊虫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当水体中含有同种蚊卵或蚊幼时,雌蚊会减少产卵,以避免水中蚊幼密度过大,加剧食物竞争,影响幼虫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常在小而浅的水体中蚊幼存活率高,因为这些水体营养丰富,溶解氧含量低,食物来源充足,且捕食者少。
而开阔的水域氧气充足,有利于捕食者的生存,孑孓的数目相对就少。水体的持续流动能够降低蚊幼的数量,尤其在湍流地区,可以冲走繁殖场所,对幼虫存活极其不利。
降雨对蚊虫孳生的影响是双向的,其形成的水流可以限制蚊虫孳生,但产生的降水丰盈了水体,可为蚊虫提供更多栖息地。
水温能直接影响蚊卵的孵化率,导致雌蚊对产卵场所具有选择性偏好,平均水温23℃-33℃时,蚊幼密度最高。在自然水域中,蚊虫最适合的pH值范围是5.8-8.6。
蚊虫主要以植物为食,雌雄蚊虫食性不完全相同,雄蚊主要取食植物的花蜜、果实、茎和叶的汁液。
而雌蚊除了吸食植物的汁液外,还刺吸人和动物血液,因为雌蚊只有在吸血后卵巢才能发育成熟,繁育后代。
植物不仅为蚊虫提供食物,还为蚊虫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蚊虫喜欢植被密集的水体,这样可以阻碍捕食者接近卵、幼虫和蛹,使其免受天敌的捕食和干扰。
另有研究发现蚊虫数目与植物种类有关,水生植物中香蒲和芦苇非常适宜孳生蚊虫。此外,还有灯心草和水等。
香蒲枯死的茎杆周围发现大量蚊幼,这是由于植被通过拦截降低水流运动,形成停滞的水体,营造了有利于蚊虫孳生的环境。
一些植物腐烂后的浸渍液对雌蚊产卵也有引诱活性,例如百慕达和芦苇。
蚊虫还与一些植物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在北极等地区蚊虫起着不可忽略的传粉作用,可以替玉凤花和舌唇兰等兰科植物传递花粉。
生活在北美东岸的紫瓶子草内部的孑孓能帮助紫瓶子草分解捕获的昆虫,为其制造所需的氮等养分,并以分解后的剩余废物维生。
我国比较常见的除虫植物有除虫菊、艾蒿、大蒜、胡椒、樟、印楝、鱼藤、烟草、心叶荆芥。
桉、薄荷、香柏、薰衣草、橄榄、柠檬桉、柠檬、茴香、野菊等植物,集中在菊科、楝科和唇形科等科的植物中。
除虫菊可加工成室内杀灭蚊虫制剂除虫菊酯,微量的除虫菊酯就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而其他菊科植物,如茵陈蒿、泽兰、万寿菊和醴肠等,对蚊虫也有很强的驱灭效果。
光照条件下万寿菊和鳢肠对蚊幼的毒杀活性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楝科植物也是研究和应用较早的驱蚊、灭蚊植物,包括印楝、苦楝、川楝等。
印楝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印楝素,能干扰蚊幼和蛹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幼虫不能化蛹,蛹不能羽化为成虫,还可导致成虫绝育。
苦楝种子提取物可以阻止成年斯氏按蚊产卵,并能损伤幼虫中肠上皮细胞。楝科植物活性物质作用机理多样,是最有前途的杀蚊幼植物之一。
唇形科植物以富含芳香油而著称,其中有多种芳香油成分可用于驱蚊。云南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驱蚊活性。
小冠薰叶的粗提取物也具有驱蚊效果,且有效保护时间大于5小时。荆芥精油中具刺激性薄荷香味的荆芥内酯是高效驱蚊剂。
上世纪70年代从唇形科植物精油中提取的萜烯类成分,如a-蒎烯、β-蒎烯、芋烯等均对蚊虫具有较强的驱避活性。
除以上3科植物外,柏科、木兰科、樟科、芸香科、伞形花科、姜科、桃金娘科、龙脑香科和禾本科等很多种类植物也具有驱蚊、灭蚊活性,有些已经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中。
我国在公元前有夏季晚上燃烧艾蒿熏杀蚊虫的经验;11世纪也有使用浮萍、麻叶、荆叶和艾叶熏蚊的记载。
四川民间经常用桉树叶汁涂抹在皮肤上来防止蚊虫叮咬。在南非的一些地区,驱蚊、灭蚊植物主要是漆树科和楝科植物。
最具代表性的有芒果、伯尔硬胡桃和苦楝、纳塔尔桃花心木。最常见的利用植物驱蚊、灭蚊方法是直接燃烧新鲜植物,叶片是最常用的植物器官。
在肯尼亚西部某些地区,可以通过直接燃烧来驱蚊的植物有灰罗勒、马缨丹、罗勒。
而山香、印加孔雀草、印楝则是把整株植物或枝条放置室内靠自然挥发物来达到驱蚊的目的。
在埃塞俄比亚,人们将印楝种在房屋附近,或制成液体喷洒用以驱蚊。
驱蚊、灭蚊植物的活性成分一般都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这些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
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较低、不易产生抗药性、不会发生农药富集等优点。
这些次生代谢物质主要集中在萜类和生物碱这两大类化合物中,此外还有糖苷、具有光活性的噻吩、香茅醇、香茅醛、芳樟醇、丁香酚以及1,8-桉叶素等物质。
一般情况下驱蚊、灭蚊植物的粗提物对蚊虫的防治效果要比纯品高,且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加工操作。
因此可将驱蚊、灭蚊植物的粗提物直接作为杀蚊剂,或者与化学杀蚊剂复配使用,减少化学杀蚊剂的用量,在高效杀蚊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环境的安全性。
不少植物活体在生长状态下能释放出对蚊虫具有明显驱避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如灰罗勒、马缨丹在活体状态下即可显著地减少冈比亚按蚊对人的叮咬,驱避率分别为40%、32%。
金枝千头柏、紫苏、花叶美人蕉、金线石菖蒲等园林植物活体状态下也具有明显的驱蚊效。
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中,如能将具有驱蚊活性的植物合理配置于绿化植物群落中,不仅能摆脱纯欣赏、休憩等传统单一的模式,还可以实现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的相结合。
侧柏、孔雀草、薄荷、驱蚊香草、番茄5种植物均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且分布区域广,适应能力强,可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
常春藤、曼陀罗、鸢尾、玉簪、万年青等园林植物也具有驱蚊活性。雪松的提取物对蚊虫也具有毒杀作用。
一些驱蚊、灭蚊植物还具有芳香性和杀菌等保健功能,如万寿菊等能吸收大气中的氟化物;
意大利松,释放出的臭氧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薄荷和薰衣草香气中的特殊成分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促进人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大脑供氧充足,从而能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
蓝桉释放的1,8-桉叶醇香气会促进大脑血液流动,使大脑皮层活力增加。活体植物驱蚊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安全驱蚊方法。
那驱蚊植物的介绍先到这里啦,上面蛮多植物都很容易找到的,薄荷,马缨丹这些也可以在家种一些。马缨丹前面有文章介绍过,是个很好养的植物。
薄荷的作用就更多了,除了驱蚊,还能做调料。可以自己种一盆呢,驱蚊效果到时候听大家反馈啦。每次点电蚊香的时候,会小小思索一下,这里面是什么物质?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呢?
但想了想,好像好好睡一觉更重要,最后还是点了。若是驱虫植物走入我们的生活,以这样的方式驱蚊。使用的时候,会感觉放心很多呢。
咦,这是个商机呢。开发者可以试着把上面提到的燃烧后才能驱蚊的植物研制成植物蚊香。又或者把那些活体驱蚊植物以盆栽方式出售。
参考文献:
(1)驱蚊、灭蚊植物资源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汪秀芳,薛淋淋,叶碎高,李振基(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杭州310020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3.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