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和死亡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先说一个概念叫做HAIs(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医疗服务相关性感染,根据美国CDC(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每年他们全国会因为这种感染付出至少10万人生命的代价,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到300亿美元(2100亿人民币)不等。
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都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问题,那么公认的解决办法是不是很难呢?其实一点都不难,两个字'洗手’!您肯定会说了,不会吧,这么简单?是的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事情越是难以贯彻始终,您不信问问熟悉医院的朋友和亲戚,医务人员执行洗手这事的表现到底怎样?我们还是拿美国的数据来说事,全美ICU医护人员洗手表现的合格率仅有26%,而非ICU医护人员洗手表现的合格率也仅仅只有36%,是不是有点下巴掉到地上的感觉。老实说我们国家院感与洗手的具体情况是不是比美国强呢,笔者还真的不太清楚?
在美国如果医院管理层无法从患者的安全性或者医疗质量的角度去看院感洗手这件事的话,那么医院评审机构例如DNV-GL会让大家的发条紧一紧。如果DNV-GL的医院评审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哪怕只发现一个医护人员洗手不过关,那么就会在评审报告中记录重大改进项目,并最终影响到医院评审的结局。
那么解决方案在哪里呢?在美国有些医疗中心在使用高质量的数字化感应模式后可以使得合格率提升两倍到三倍不等。这里最核心的环节是收集医务人员的洗手数据,这样才能让管理层做出最为精准的判断(那些地方需要提高)。第二个关键是这个智能化的系统需要能够为繁忙的医务人员做出实时提醒,随时告知医务人员在必要的时刻进行洗手这一个关键动作。
这里介绍一下这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首先是医务人员的工牌本身就是一个识别装置,洗手台和免洗洗手装置的附近会安装感应探头与识别装置形成匹配的状态。比如在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检查之后,忘记洗手的话,工牌就会发出提醒(您该进行手部卫生管理了!)感应器的易安装性将会适应不同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再好的工具也需要流程体系的配合,而评审工作本身就是提升医院软实力的利器(这里不再赘述)。这一系统会通过六个阶段(六周)来彻底改变医院的院感与洗手表现。
第一阶段,建立基础:通过一周的时间安装调试设备并收集数据,建立管理的基线。第二阶段:实施语音提示与回应阶段:温馨提示系统开始工作并收集医务人员的反应。第三,团队积极参与阶段:进行院感的游戏化,设置奖励机制团队开始进行竞争与游戏。第四阶段,挑战自我阶段: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并在团队中进行排位。第五阶段,工作流程的具体改进:运用系统数据分析来识别潜在的工作流程疏漏,令医务团队更有效率。第六阶段,高风险患者的干预措施:通过系统来识别高危患者,考虑紫外线消毒装置及相关的患者隔离措施。下图中红色代表洗手表现低下,绿色代表洗手表现优异。
(六阶段改善流程)
(左图使用前,右图使用后)
(具体医院案例)
最后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结论来总结洗手与院感之间的联系,'大部分的医疗机构获得性感染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有效的洗手-在正确的时间运用正确的方式。’同时也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言语来与诸君共勉,'大部分导致严重感染的细菌都是通过人来传播的!
欢迎大家关注作者,了解更多医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