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饮茶》(当代·傅义)感怀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茶
《饮茶》(当代·傅义)
题注:2003年作
不知两腋忽生风,只觉云游入太空。
下视西湖天竺外,有人招手似卢仝。
不知两腋忽生风,只觉云游入太空。
下视西湖天竺外,有人招手似卢仝。
雨季
作者
读《饮茶》(当代·傅义)感怀
读后感
◆
仰老这首《饮茶》曾经读过,记得读“两腋忽生风”时,曾大笑诗人描摹之形象,入口留香润肺腑之清爽。于是想起了卢仝有《饮茶歌》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仰老这首《饮茶》开篇就接着卢仝的“七碗吃不得也”来写,起的妙趣横生,老人家的风趣和不信邪的顽皮可见一斑。
喝茶的程序及前六碗茶后的感慨全部省略,也就是作者认同了卢仝对饮六碗茶的阐述。润喉、破孤、思涌、悟道、骨清、通灵。恍然觉得这是饮茶吗?好似悟道参禅,难怪古人将茶与禅相连,这样饮茶在文人笔下,便雅致如水墨画的世外桃源了。
古人好茶,唐·皎然有诗:“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首诗题叫《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与之饮茶的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皎然大师与陆羽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悉心指导资助陆羽,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成就了陆羽。原来寺庙的僧侣饮茶早已成习惯,有些寺院设有专门的“茶堂”,对饮茶颇有心得,所以中国茶道初始便与参禅结缘,有出世之心,淡泊之情,又上升到一种智慧。
陆羽《茶经》从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到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开创历史先河,茶文化从此在中国生根发芽,又有了后来的卢仝,他的“七饮茶歌”是皎然“三饮茶歌”的继承与发展。至今传诵千年,到仰老这里,又来了个续篇。“不知两腋忽生风”一句诗便轻松越过千年与卢仝相和饮茶诗,岂不快哉!
接下来细想,两腋能生风的自然是翅膀,所以诗人顺理成章的写了第二句“只觉云游入太空。“既有”豁然神机空。”之禅意,又有浪漫的现代诗人情怀。历来“煮茗对清花 ,弄琴好知音”乃文人雅士之情致,作者不与清花弄琴,入太空做甚?要得道成仙吗?紧接第三句做了回答。
“下视西湖天竺外”原来作者是飞去西湖天竺,寻一知己同饮清茗,“有人招手似卢仝。”那人便是“七碗吃不得也”的卢仝了,来迎接作者。此处转结自然,好似与卢仝早有蓬莱山之约,诗人且乘此清风来寻,诗到此收束全篇,留人无限遐思。
文人千古诗心相通,今有饮茶诗亦是穿越时空,纵横古今。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唐·元稹)“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誇。”
清晨沏了铁观音,细读这首诗,没猜出来仰老喝的是什么茶,大概从“西湖天竺外”句可以破解。西湖天竺寺自然是卢仝所在地,那么饮的茶是西湖龙井吗?且效仰老饮他个七碗茶,神游美丽的西湖蓬莱山三岛如何?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唐·皎然)三个月前与羲音几位好友相约读诗,不想转眼新年,在羲音的提醒下,一起读咏茶诗吧。
古诗
《七碗茶歌》卢仝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