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6.20【2016-11-23】
#每日学论语#6.20【2016-11-23】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yù)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给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讲给他高深的学问。”
【微言微感】
这个世界,平衡无处不在,不平衡就要出问题。
一个学富五车的博士,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常常有沟通障碍。农民说的人情世故,博士未必懂;博士说的量子质子,农民也未必明白。不是谁比谁高深多少,而是大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刘邦这个人很厉害。他对张良、郦食其(yì jī)谈天下苍生,对樊哙、曹参、萧何、周勃等谈交情,对陈平、彭越、鲸布等人谈利益。“和风同尘”,他和每个人都能找到共同利益,所以,能谈得拢,能走到一起。
《亮剑》上有一个李云龙也是沟通高手,对燕大才子李刚政委,开始不买账,后来看他打仗勇敢,是神枪手,就引以为铁杆,成为一辈子的铁哥们儿。对待魏和尚、张大彪、柱子这些武夫,他直截了当,时不时还会抬手打,张嘴骂,但是特别讲感情,讲义气。
一个搞营销的培训师说:“营销高手要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一起见,满嘴说胡话。”这句话文雅些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同的人,立场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这时候的沟通,一定要在同一频道上。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何谓“上”?
从字理分析:“上”,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一概念。超过一般,比较高大上。同理,“下”的意思不言而喻。
为什么“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不能对一般人说的“上”,应该也是比较深奥难懂,是需要天分和悟性的。所以和《道德经》中的“道”,应该有一拼。
老子在《道德经》上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为什么“下士闻道大笑之”?
想起约克·舒比格的那本书《当世界年纪还小时》有这么一句话:
无知则无畏。“道”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玄之又玄,微妙玄通。于是,对“道”毫不了解的人,或者理解不动的人,想当然以为那只是一个笑话,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才敢对此冷嘲热讽。
“道”也好,“上”也好,越是高深的好东西,越要货卖行家。阳春白雪虽好,演奏于市井,不如下里巴人。
八国联军的洋鬼子,闯进圆明园只抢金银财宝,那些价值连城的孤本图书和文物字画,竟然被当做焚烧的柴火。
孔子的这个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就是他的“因材施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一样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颜回闻一知十,子贡闻一知二,樊迟、子羔就有一些一根筋。
怎么教?“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接受困难的,领悟不动的,就要等一等,不要赶进度,不要拔苗助长。
曾经和一个数学专家探讨奥数问题,对当下的“奥数”盛行之风,我不以为然。她说,奥数真的是好东西,虽然生活中未必能用得着,但是这优化的是思维的习惯,影响的是思维的品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奥数,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适合学习奥数,有些人的资质,学习奥数就是白耽误工夫。
在这方面,几千年前的孔圣人都不敢说,“没有交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这七十二贤者,也并非人人都能修他最高深的仁,聪明如子贡者都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除了颜回,似乎其他人,如子路、冉求、曾参等,也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我有一种观点,未必非常合适,但或许有一定道理。做老师的,不一定需要非常聪明,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见微知著,这样厉害的人,往往做不好老师。他总以为这问题太简单,学生学不会太不可思议了,朽木不可雕,愚不可及。
但,没办法,我们做老师的,是没有权力选择学生的。天资聪慧的我们要教,天资愚笨的我们也要教,而且他们都在一间教室,会的早已经会了,不会的几乎一无所知。
怎么办?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从学生当下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在教会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让后进生在同伴互助下不至于掉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有所获,学有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