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总目录
/作家人气榜/(带横线标题可点开阅读文章)
打造(中篇小说)/池莉/1·4
小说的节奏——读池莉的新作《打造》(评论)/牛玉秋/1·50
养子如虎(中篇小说)/葛水平/2·4
根植于生活的开阔——关于葛水平的《养子如虎》(评论)/刘琼/2·36
逆光(中篇小说)/罗伟章/3·28
“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的成长史——罗伟章的《逆光》读后(评论)/何志云/3·58
二姐的燃情岁月(中篇小说)/石钟山/4·42
你是传奇(创作谈)/石钟山/4·63
晚霞(短篇小说)/尤凤伟/5·46
精致的困境(评论)/胡平/5·58
江边少年(短篇小说)/裘山山/6·40
昨天与今天(创作谈)/裘山山/6·53
封城禁足99天脑子闪过些什么(中篇小说)/池莉/7·4
撞上无知的天花板(创作谈)/池莉/7·40
果蝠(短篇小说)/南翔/8·4
一篇关于蝙蝠的小说(评论)/胡平/8·19
离开中英街需要注意什么(短篇小说)/邓一光/9·42
残片:失败者、城市梦想、激情和故事的因果链(创作谈)/邓一光/9·55
桃花水(短篇小说)/蒋子龙/10·26
桃花汛期水荡荡(创作谈)/蒋子龙/10·43
哥俩好(短篇小说)/梁晓声/11·48
童心与初心(创作谈)/梁晓声/11·61
紫烟升起来(中篇小说)/杨少衡/12·4
主人公的由来(创作谈)/杨少衡/12·35
/现实中国/(带横线标题可点开阅读文章)
荔园筑就的精彩——来自深圳大学的报告(报告文学)/刘元举/1·52
一个二胎母亲的怀孕经历(报告文学)/昕梅/2·38
“核”你一起点亮世界(报告文学)/王敬东 朱向军/3·4
“养老”革命(报告文学)/长江/4·4
钟南山逆行的72小时(报告文学)/刘妍/5·4
其实我一直没走远(报告文学)/彭名燕/5·16
荣枯与沉浮——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三十三周年启示录(报告文学)/徐江善/6·4
城市猎毒者——来自抗疫前线的报告(报告文学)/何建明/7·42
生命的节点(报告文学)/曾散/7·72
到深圳去——深圳发展奇迹的人才密码(报告文学)/李朝全/8·22
明星梦,梦想成真不容易(报告文学)/沙林/8·54
无声之辩(报告文学)/李燕燕/9·56
格桑花开(报告文学)/孙春龙/10·4
小康路上,因病致贫之痛(报告文学)/李琭璐/11·4
致命的诱惑——民间金融诈骗纪略(报告文学)/向剑波/12·36
/文化观察/(带横线标题可点开阅读文章)
众语喧哗,生机盎然——关于七十年北京文学的发展/孙郁 张莉/7·84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
风雨七十载 风流大道行(本刊特稿)/孟繁华/9·4
刊物的生命力取决于读者对每期杂志的阅读期待——《北京文学》社长杨晓升访谈录/何平 舒晋瑜/9·25
/《北京文学》70华诞经典回顾/(带横线标题可点开阅读文章)
受戒(短篇小说)/汪曾祺/1·88
倾“庙”之恋——读汪曾祺的《受戒》(评论)/毕飞宇/1·99
喜鹊登枝(短篇小说)/浩然/2·68
回到浩然文学的源头——重读《喜鹊登枝》(评论)/李云雷/2·73
雨,沙沙沙(短篇小说)/王安忆/3·62
还记得那个叫雯雯的姑娘吗?(评论)/张陵/3·69
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小说)/张洁/4·64
怎样的爱,才值得不被忘记(评论)/李建军/4·74
鞋(短篇小说)/刘庆邦/5·60
一种甜而微苦的相思(评论)/张莉/5·68
风筝飘带(短篇小说)/王蒙/6·54
带着飘带的风筝: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个人性”——重读王蒙的《风筝飘带》(评论)/张颐武/6·65
内奸(短篇小说)/方之/7·148
由《内奸》说起(评论)/韩东/7·166
丹凤眼(短篇小说)/陈建功/8·160
为一个时代的真诚之心庄严作证(评论)/岳雯/8·171
逃跑(短篇小说)/铁凝/9·30
恰如其分的理解,或同情(评论)/张莉/9·38
头像(短篇小说)/林斤澜/10·44
艺术之道 不避雕琢——读林斤澜《头像》有感(评论)/刘庆邦/10·52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短篇小说)/曹乃谦/11·62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读后(评论)/汪曾祺/11·67
怒目金刚(短篇小说)/韩少功/12·66
执念之光:评韩少功小说《怒目金刚》(评论)/孙郁/12·76
刊发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诗歌和文学评论。主打好看小说,聚焦报告文学,追求清新感,现实感,大众性和可读性。
每期内文208页,全国唯一全彩色的原创文学名刊,装帧精美,每册定价15元,全年12期定价均为180元,且每期随刊赠送精美副刊。
精选全国文学刊物最新刊发的优秀中篇小说。撷千种书刊精华,创独家选刊气象,追求精选、好看、典藏。每期内文208页,全国唯一全彩的文学选刊,装帧精美,每册定价15元,全年12期定价均为180元,且每期随刊赠送精美副刊。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
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然、刘恒都曾担任过正、副主编。
许多作家从《北京文学》出发步入大众视野
一大批名家的小说处女作在《北京文学》发表——浩然的《喜鹊登枝》(1956年),刘恒的《小石磨》(1977年)、张辛欣的《在静静的病房里》(1978年)、王安忆的《雨,沙沙沙》(1980年)、余华的《星星》(1984年)、徐小斌的《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1985年)、石一枫的《上学》(1996年)……一大批作家在《北京文学》成名——汪曾祺的《受戒》《大淖纪事》,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邓友梅的《那五》《话说陶然亭》,陈建功的《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林斤澜的《头像》,理由的《中年颂》,刘恒的《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曹乃谦的《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刘庆邦的《走窑汉》《鞋》,荆永鸣的《外地人》,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更多的作家在《北京文学》发表力作——李佩甫的《无边无际的早晨》,方之的《内奸》,王蒙的《风筝飘带》,莫言的《枯河》,毕淑敏的《预约死亡》《藏红花》,铁凝的《逃跑》《咳嗽天鹅》,谈歌的《天下荒年》,迟子建《零作坊》《空色林澡屋》,方方的《万箭穿心》《花满月》,蒋韵的《心爱的树》《朗霞的西街》,叶广芩的《状元媒》《逍遥津》,李唯的《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暗杀刘青山张子善》……等等。许多发表在《北京文学》的作品还被改编为热播的影视剧——《龙须沟》《海瑞罢官》《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那五》《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万箭穿心》《看着我的眼睛》《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守望天山》……相比于同类文学杂志,《北京文学》还有独一无二的“招牌菜”——“现实中国”栏目每期精心策划、推出洞察社会、直面现实、思考人生的报告文学力作;“作家人气榜”每期推出当代实力派作家最新力作,同期配发评论或作家创作谈;“新人自荐”每期从大量自然来稿中遴选优秀小说处女作,同期发表作者创作自白并配发编辑或评论家点评;“文化观察”栏目每年策划大众文化话题征文,《北京文学》因此成为发表自然来稿较多的知名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