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父兄病终身未娶
童年时代,那个遥远的记忆,停留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悄悄的来,到这个世界磨难一趟,又不知是哪一天消失了。
外婆义乌杨村人,大户人家有哥有弟。姐妹也是好几个,都叫什么云,远近都有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家道中落,家徒四壁。时至今日,小舅公照奎家再无后人。
外婆年老在世时,已经不会做饭了。住在我们家,每年小舅公都会来,看看外婆。瘦小的身材,为人谨慎且有礼貌,言语中满满的做人道理,家里人都比较敬重他。
杨村姓龚大村,外婆娘家的房子也大。外婆弟弟小舅公,当年读过书,也算是有文化,抄抄写写都会来。村里当过会计,动脑子思路清晰,家里有事会帮你出主意。
一个人过日子,一路走来很不幸。正当青壮年时,父母双亲大人,哥哥嫂嫂都生重病,相键的离去。因病致困,留下来一个小猫样的侄子,帮哥哥扶养。
话题拉回去,那是几十年前的事。小时候喜欢过年,走亲戚拜年,能玩又可以吃。那怕走上几十里路,也是开开心心的去。
义乌当地习俗,正月初一不拜年。都是上坟去,给逝去的家人,点上香拜上三拜。一般都是拖家带口,尤其是让小孩子们,记住长辈是哪个坟,一路上讲真实的故事。
大年初二开始拜年,都是步行走路。七大姑八大姨,往往是一路顺过去,边吃边住。谁家关系融恰,条件好一点,房子大才会住下。而且是路程远,晚饭后走不回来。
当年义乌县城附近,拜年住二姨娘家。石塔鱼头村,坐家里能看到火车开过去,离县城和杨村都是三里路。住下的第二天,才去杨村小舅公家拜年,吃个茶叶蛋就走。
妈妈再三吩咐,小舅公家没人做饭。过去拜年,一定不能坐下来,惯例是不能吃饭,其实根本没饭吃。妈妈要在家待客,从来没跟过妈妈,也没见过妈妈拜年。
小时候没有多想,只认识小舅公家。拎纸纱包年货,一斤择子粉和一斤白糖,例行公事式的拜年。只过去串个门,问候一声,切忌坐下来等吃饭。
小舅公家老房子,一走进去看到挺大。但是只有入户门,里面没有任何一扇门,堂前一张桌子,还有里屋一张床,剩下来的空间,黑呼呼的了无生趣。
房子里空荡荡,几乎没有什么家俱。那时听妈妈讲,小舅公是个大好人,活得非常不容易。为了给父母兄嫂看病,卖掉了所有家当,最后拆门板做棺材,送他们上山。
家里面房子,一大半已经卖掉。留下来斤把重小侄子,一口一口米汤喂大,养大后不争气,染上小偷小摸毛病。有人在外村看到,被吊在村外树上,最后再也没有看到影踪。
金华工作没几年,当时工资才几十元。小舅公来过一次,跟妈妈讲想买只助听器,这么点工资买不起啊。住了一个晚上,床前地上吐了几口痰,第二天一早起来回去了。
一直到后面问起,小舅公的状况。妈妈通她的小姨娘,当老师已经退休,了解到小舅公已经不在了。一个人独居,身边没有家人,终于有人发现,死在野外的一条小水沟里。
一个瘦弱身材,扛着家庭重负。医父医母医兄医嫂,送父送母送兄送嫂,为了帮助哥哥养侄儿,无人会嫁,以至终身未娶。悄无声息的来了,又是悄无声息的走了。
俗夫 2021年6月21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