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饮证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气、治血,而其治水之功常被忽略。

  《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有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笔者在读这段文字时,反复思考:小柴胡汤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或然症?难道仅仅是因为小柴胡汤证是半表半里证或表里不和证?而单用少阳郁热或在正虚基础上的郁热是无法解释如此多的或然症的。

  有一点可以明确,这些或然症的出现是由于外感而非内伤,由于邪阻而非正虚。如从气血津液辨证去考虑,邪阻在气?在血?在津液?

  心下悸、小便不利,加茯苓,显然为饮证。咳加干姜、五味子,也为饮证。那么,其他或然症呢?是不是都可以用饮郁内停来解释呢?

  饮停胸中可致胸中烦,饮停腹中可致腹中痛,饮停胁下可致胁下痞硬,饮停心下可致心下悸,饮停于下焦可致小便不利,饮郁阳气可致身有微热……如此解释,于理可通,尽管所加药物并非完全治饮。

  这样分析下来,联想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一语,小柴胡汤可谓治饮之专剂。

  如从脏腑经络学说解读六经,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小柴胡汤可以治疗三焦病变。而三焦是水液运行之通道,三焦病变,最多见的应该是水液运行不畅成痰、成饮。尽管小柴胡汤并不直接治痰、治饮,但我们在临床上治痰、治饮时,应该想到小柴胡汤可以畅通水液运行之通道,使痰饮无由而成、无由而聚。

  临床上,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饮、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治痰为常用合方,其理可由此悟入。

  如治疗田某,女,75岁。2012年5月2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治疗。近1月来血压不稳,头昏时轻时重,少气乏力,西医治疗效不显。诊见:头昏,走路需人搀扶;乏力,周身困乏不喜少动。伴见背冷、腹热、下肢热、双足冷,不耐冷不耐热,心烦,睡眠欠佳,双下肢浮肿,白天小便短少,晚上夜尿频多。纳食偏少,大便尚调,不喜饮水。舌质淡暗,舌苔白润,脉弦大。

  诸症杂乱,虚实并见,寒热共存,先予调畅三焦为治。

  处方:柴胡9克,黄芩12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生白术15克,桂枝6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丹皮15克,生龙牡各30克,鸡内金15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5月9日二诊:周身舒适许多,精神好转,头昏减轻,下肢肿不明显,睡眠好转,夜尿减少,白天小便增多。后半夜下肢热明显。舌苔白润,脉大有减。上方泽泻改为18克,加知母12克。7剂水煎服。

  2012年5月16日三诊:尚有少许头昏、目涩、背冷,醒后口干明显,其余诸症基本缓解。上方柴胡改为6克,泽泻改为24克,加党参9克。7剂水煎服。

  2012年5月23日四诊:血压平稳,已无头昏,精神较好,可以去公园锻炼。仍有背冷、足冷,晚上醒来口干明显。转方以四逆汤加减调治而愈。

  按  本案似乎并非小柴胡汤案例,但笔者首诊时针对头昏、小便异常、下肢浮肿及周身不适,立足于治饮、治三焦,首先想到的方剂便是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三)临证谈小柴胡汤之饮证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气.治血,而其治水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病有感于外者,有因于内者,即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尽管中医对病因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审证求因",尽管临证多有外感合内伤者,尽管临证每有不易分辨外感与内伤者,但明辨外感与内伤,对临证者而言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宋人王硕所撰<易简方>,在柴胡汤(即小柴胡汤)的一大段主治中有一句:"小儿温热,悉能治疗."如此不起眼的一句话,被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在编著<皇汉医学>时所引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

    <伤寒论>中提到"热入血室"这一特定概念,后世医家把小柴胡汤作为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论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 <伤寒论>第144条:&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三焦郁热

    温胆汤为笔者临证常用方.早期对温胆汤的认识,拘于治胆.治心.治胃.运用日久,体会到温胆汤的使用范围应该超越上述认识,但一时未能找到相应的理论阐释. 读<温热论>,叶天士指出:"再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证的病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而第97条似专为解释96条而设.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 曾治疗一老 ...

  • 『古方新解』蒿芩清胆汤治疗内科杂病临证体会

    蒿芩清胆汤源于清代名医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4.5-6 g.竹茹9 g.半夏4.5 g.(赤)茯苓9 g.黄芩4.5-9 g.枳壳4.5 g.陈皮4.5 g.碧玉散9 g组成,功 ...

  • 『古方新解』炙甘草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导读:炙甘草汤是<伤寒论>中一首重要的补益剂,并且一直是治疗心脏方面疾患的常用方剂,现代一些临床报道亦多从此方面研究.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另辟蹊径,根据炙甘草汤的应用证,将之用于脑外伤后遗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顽固头晕

    我有幸侍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医师冯世纶教授,受益良多,现就个人临床治验一则总结如下,以答谢恩师教诲,敬请同道指正. 阿某,男,蒙古族,56岁.2014年1月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