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古南街,凭什么?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764天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头枕在蜀山上睡觉,脚伸在蠡河中洗脚”,蜀山古南街的故事里绕不开这一山一水。
河绕着山,山下有街,河街并行,蜀山古南街就在蜀山与蠡河之间。
蜀山古南街有“紫砂源泉”、“大师摇篮”之称,明清时期更是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
当时宜兴窑天下闻名,各地商贩云集,“商贾扬帆而晓夜行 ”,可谓盛况空前。
蜀山山脚下遍布龙窑,到了清末民初,南街”户户捶泥,满街拍子响“,几乎家家制陶。
蠡河上大小船只来往通行,一片繁华景象。到了清代,蜀山是紫砂生产、出口的重地,而南街是通往世界的“水上陶路”的起点。
蜀山与蠡河之间,古南街走过500多年历史,始终古朴而低调。
众所周知,蜀山古南街是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
现在的古南街上依旧保留有顾景舟故居、吴云根故居、顾绍培故居、季益顺故居等等,400米长的老街可谓卧虎藏龙。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清朝时南街曾经一度称“杨氏街”,当时南街的杨氏实力雄厚,富甲一方,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更是制壶名手。
杨凤年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紫砂女艺人,“风卷葵”壶、“竹段”壶是宜兴陶瓷博物馆镇馆之宝。
而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留下了名垂青史的“曼生壶”。
从黄玉麟终老蜀山,民国时期的制壶九大家,紫砂七老等等,这里云集了太多太多的紫砂艺术大家。
一条走过悠悠岁月的老街,一个代代相传的历史,无数紫砂大师的辛苦耕耘,独一无二的陶器从通向街巷的蠡河,走向世界,也通往希望的未来!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