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

作者:李广生

今天上午,打开微信朋友圈,一下子被几所学校丰富多彩且创意十足的活动照片震惊了。运动会、红五月、科技、艺术活动等,居然能够办的如此精致、精彩,如一场盛会一般,校长、班主任、教师,还有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一定下了很大功夫、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为这样的活动和为之付出心血的教师点赞。

孩子们究竟能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呢?几乎不用努力地挖掘,我们就能列出一串很长的清单,比如创新意识、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实践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在传统课堂上很难获得的但对孩子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人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劈波斩浪的本领必须要在大江大河中才能习得;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离开真实的合作,合作能力根本无法形成;关于创新和创造的知识,只有在具体的创新和创造活动中,才不至于沦为纸上谈兵。活动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孩子们正是在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意志和品质,在历练中成长。

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收获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经验,是直接经验不是间接经验,是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经验。经验让知识进入到孩子的生命中,外显为能力,内化为素养,从而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杜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教育来自于经验。在杜威的教育哲学里,经验并不单纯地指感觉经验,而是一个“双义语”,“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能经验的过程”。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校积极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耳朵倾听、自己的大脑思考、自己的身体感受世界,形成属于自己的对世界的认识。于此同时,世界以他们所感受到的样子改造着他们的原有经验,深化着、完善着他们的已有认识。在这一互动过程中,真实的学习真实的发生了。告诉孩子怎么才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如果不让他们跑一跑、跳一跳,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在跑一跑、跳一跳的过程中,他们将获得与跑跳无关但与未来高度相关的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养成健体的习惯,还可以让他们具有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可以让他们拥有为自己喝彩、为对手加油的情怀和胸怀。这些态度和精神,对未来的价值才是最根本。

当操场变成欢乐的海洋,当科技、艺术、阅读等活动变成盛大的节日,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正在展现出瑰丽动人一面,正爆发出教育所特有的生命活力。用活动改造学校、改造教育,甚至用活动改造课堂,正在被广泛实践着。儿童有着不可抗拒的生长的力量,这个力量是教育真正的动力。教育应当符合儿童的生命本性,应当尊重儿童的生活本质,应当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一切教育来自于经验,但并非一切经验都有教育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广泛开展的各项活动,并不一定都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杜威似乎已经预见到活动课程可能带来问题,所以他特别提出:经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进入课程:第一,经验必须能促进儿童生长。凡是对儿童的成长起阻碍或歪曲作用的经验,都必须被排除在课程之外。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经验必须能让儿童“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受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就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经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第二,经验必须具有连续性。杜威认为有一些经验本身也许是新鲜的、富有活力的和有趣的,但是互不相关,可能使人们形成不自然的、分散的、割裂的和离心的习惯,使人们没有能力去控制未来的经验。这种类型的经验同样是没有教育意义的。

我在办公室里用微信采访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活动组织者和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的班主任。几乎每个人在表示兴奋、喜悦、幸福、惊讶之余,都长出一口气,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感觉,用完美收官表达活动结束后自己的心情。活动确实结束了,仅仅作为活动来说它是完美的,但作为教育它是完美的吗?我们还需要再做哪些工作,才能使它的教育意义更加显著?

正因为我们轻易地在活动与教育或是经验与教育之间画了一个等号,误以为一切活动都是教育,导致我们不加选择的、不加以精心设计的、过于关注外在形式包装的组织各种各种的活动,师生疲于奔命于各种活动之中,不但未能实现“从经验中学习”,反而被名目繁多的活动消耗掉激情和乐趣。活动泛滥且缺乏连续性,今天搞这个活动,明天搞那个活动,师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被抹杀,成为活动的奴隶,被活动牵着鼻子走。因此,世界在他们面前是割裂的、无序的、碎片状的,自己是被动的、无力的、无奈的。持久的乐趣被短暂的狂欢所取代,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以展示效果为追求。

如何避免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出现呢?我的建议是把活动进行课程化加工,即:按照课程的逻辑设计、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让活动成为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更不要为了高大上和新奇特而组织活动,要在学校办学目标的统领之下,基于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着眼于社会的发展,聚焦于生命的成长,设计组织活动。

就目前我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活动的课程化这件事上,我们在中间环节已经做的很好了,也就是活动的组织实施环节和保证活动效果的措施上,我们已经做的相当完美。但是在两头,一是活动前的目标制定,一是活动后的评价反思上面,还稍显不足。也就是说,我们距离活动的课程化、最大限度的发挥活动的教育价值,还有一步之遥。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通过这项活动让孩子收获到什么?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深思熟虑,决不可以想当然的得出结论。有些活动可以唤起孩子的某种兴趣,但有些活动唤起的是孩子的展示欲反而压制某种兴趣。审慎的组织活动,严肃的制定活动目标,这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对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是深化活动的教育意义的重要一步。这一步之遥的距离通常会决定活动的价值有无和价值大小。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深刻的评价反思,是一个“吹尽黄沙始见金”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宝贵的教育将被好玩的活动冲淡、消解。“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既指通过行动的过程(即“做”)来学习,又指在行动的结果(即已有的经验)中发展思维、获得新认知。所以,活动的结束并不是完美的收官,而是教育的开始。

校园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为学校喝彩,但也提个醒儿,距课程化的活动,或是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还有一步之遥。

赵科老师为本文提供封面和插图照片,特此致谢。

生命课堂(点击查看原文)

一、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1.积极而专注

2.自信且自律

3.融入并创造

二、寻找课堂的生命意义

1.掀起你的盖头来

2.生命共同体

3.七仙女

4.摆渡人

5.就认得钱!

6.想象力第一

三、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

1.知识的生命价值

2.那些知识哪去了?

3.从“课题”开始的改革

4.冰山的一角

5.真实的学习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0)

相关推荐